第二节 儿童体型特征与身体测量

儿童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儿童在不断发育成长,其身体不是成年人的缩小版,而是随着成长,体型不断发生变化,逐渐接近成人的体型。在其成长过程中,儿童经历了婴儿、幼儿、学童和少年儿童阶段,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不同,体型特点也不相同,因此其着装特点也不相同。

一、儿童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

(一)婴儿期

婴儿期是从出生到一周岁,身高约52~80cm。婴儿头大,颈短,肩部浑圆,无明显肩宽;上身长,下肢短,胸部、腹部凸出,背部曲率小,腿型多呈O型。

颈部长度约为身长的2%,上身长度为2~2.5头高,下肢长度为1~1.5头高,全身长由出生时的4.14头长,增加到1岁时的4.3头长,约为80cm左右,1岁时胸围为49cm左右,腹围为47cm左右,几乎没有胸腰差异,手臂长为25cm左右,上裆长为18cm左右。这一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一高峰期。

心理是婴儿在生活环境中不断接受外界刺激和大脑皮质分析综合机能逐渐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刚出生的婴儿大部分时间处于睡眠状态,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感知能力也在增加,婴儿对一切事物都会感觉好奇。到6~8个月,婴儿有了记忆力和观察力,开始探究周围世界,有了一些动作能力,能够同时注意到人和物,有欢乐、好奇、恐惧、失望、无聊等情感,能听懂一些话语,能指认物品和人,对父母特别依恋。9个月~1岁,婴儿继续发展各种情感,同时恐惧感增加。

(二)幼儿期

幼儿体型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身长增长显著,1~3岁每年增长约10cm,4~6岁每年增长约5cm,即从2岁时的4.5头高增加到5岁时的5.5头高;颈部形状逐渐明确并变得细长,到5岁时,颈部长度约为身长的4.8%;肩部厚度减小,有明显的肩宽。

胸围每年增长2cm左右,腰围每年增长1cm左右,腹部凸出逐渐减小,背部曲率增大,上肢每年增长2cm左右,下肢增长较快,尤其是大腿的长度增长显著,到5岁时,下肢长约为2个头高,上裆长每年增长1cm左右,两腿逐渐变直,O型腿基本消失。

1~3岁幼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但生活自制力较差。

3~6岁学龄前儿童逐步确立自我,表现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做事积极性提高,能力增加,热爱大自然,并有了很高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理解力。

(三)学童期

学童期儿童身高显著增加,每年增长5cm左右,到12岁时,男童全身长逐渐增加到6.6头高左右,女童全身长达到6.9头高;颈部长度继续增加,约为身长的5%;胸围每年增长2cm左右,腰围每年增长1cm左右,腹部凸出继续减小,上肢长每年增长2cm左右,下肢长度约增长为3头高,上裆长男童每年增长0.4cm左右,女童每年增长0.6cm左右。8岁之前的儿童没有男女体型的差异,8岁之后,男女儿童体型差异开始显现。

学童期儿童逐渐脱离了幼稚感,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但尚未形成独立的观点。他们渴望模仿成人的装束和举止,活动力极强,男童天真顽皮,女童娇柔可爱,并喜欢独立的思维。这一时期儿童智力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因此要注意多设计一些富有知识性和幻想性的服饰图案。

(四)少年期

少年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以身高的迅速增长为主要特征,全身长增加为7~8个头高,男童每年增长5cm左右,女童每年增长由5cm逐渐减少为1cm。这一时期儿童骨化过程已基本完成,肌肉力量明显增大,比学童期有更大的力量和耐久力。发育已基本完成,身高、体重、体型及身体各个部位的比例与成年人十分相似。

少年生理变化显著,心理上也比较注意自身的发育,情绪易于波动,喜欢表现自我,容易接受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动荡不定的时期。

二、儿童体型特征

儿童体形特征表现为以下八部分。

1.下肢与身长比

越年幼的儿童腿越短,1~2岁的儿童下肢大约是身长的32%。

2.大腿和小腿比

越年幼的儿童大腿越短。随着成长,下肢与身长的比例逐渐接近1∶2,其中大腿的增长显著,如1岁婴儿大腿内侧尺寸只有10cm,3周岁时约15cm,8周岁时约25cm,10岁时约30cm,其增长率比身体其他部位高。

3.儿童头身比

图1-16所示为不同年龄段儿童正面体型图,图1-17所示为不同年龄段儿童侧面体型图(阴影部分为男童)。

图1-16不同年龄段儿童正面体型

图1-17不同年龄段儿童侧面体型

由图中可以看出,婴儿期体型头身比例为1∶4,头与整个身体相比较大,胸围、腰围、臀围尺寸几乎没有区别。

幼儿期体形特征为头大、颈短、腹部向前凸出,头身比约为1∶5。

学龄期儿童头身比为(1∶6)~(1∶6.5),男童和女童逐渐出现胸围与腰围的差值。

中学生期,少女生长发育有所减缓,胸围、腰围和臀围差较显著,变成脂肪型体型;少男身高、体重、胸围的发育均超过少女,肩宽、骨骼与肌肉都迅速发育而变成肌肉形体型。少年期头身比为(1∶7)~(1∶7.5),与成人体型区别不大,比较匀称。

4.8岁前的儿童

男女没有体型上的差异,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小儿体型。

5.从侧面看童体

腹部向前凸出,乍一看像肥胖型的成人,但成人的后背是平的,而儿童由于腰部(正好是在脐正后的背部)最凹,因此,身体向前弯曲,形成弧状。

6.颈长

婴儿颈长只有身长的2%左右,1~2岁达到3.5%,6岁时达到4.8%。

7.下肢中的大腿

受腹部前凸的影响,前面比后面沉积更多皮下脂肪是一般倾向。也有像有些成人臀部凸出、大腿后面也沉积很多皮下脂肪的情况。另外,当前腹部沉积有皮下脂肪而大腿的沉积却不好时,腹部会形成所谓的垂腹型。

8.腿型

成人并脚跟站立,能站很长时间,而6岁以下儿童,如果不分开两脚,就很难站起来,特别是3周岁以下的儿童,小腿从膝关节以下向外弯曲,因此,并脚站立的姿势是很勉强的。

三、儿童身体测量

儿童身体测量是测量童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宽度和围度。量体后所得的数据和尺寸,既可作为童装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又可精确表示儿童身体各部位的体型特征。

(一)儿童身体测量的意义

儿童身体测量是进行童装结构设计的前提。只有通过儿童身体测量,才能掌握童体相关部位的具体数据,并进行分析与结构制图。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出的童装适合儿童的体型特征,穿着舒适,外形美观。

儿童身体测量是制订童装号型规格标准的基础。童装号型标准的制订是建立在大量儿童身体测量的基础之上,通过人体普查的方式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测量,并取得大量的人体数据,然后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正确的童装号型标准。

儿童身体测量所得到的数据不仅是童装技术生产的重要依据,还能影响童装设计的潮流。对于消费群体而言,人体数据使用的正确与否,其直观感受是着装是否合体,因此由儿童身体测量数据所形成的童装的合体性就成为消费者衡量童装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儿童身体测量是童装结构设计、童装生产和童装消费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同时要有相应的测量工具和设备。

(二)儿童身体测量的基本姿势与着装

1.儿童身体测量的基本姿势

儿童身体测量的基本姿势是直立姿势和坐姿,较小婴儿身体测量的基本姿势是仰卧。

直立姿势(简称立姿)是指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膝部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使两足大致呈45°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为保持直立姿势正确,被测者应使足后跟、臀部和后背部在同一铅垂面上。

坐姿是指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大致曲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为保持坐姿正确,被测者的臀部、后背部亦应同时靠在同一铅垂面上。

仰卧姿势是脸向上平躺,两腿并拢伸直,两臂自然放平。婴儿须由成人辅助以保持正确的测量姿态。

2.儿童身体测量时的着装

在进行儿童身体测量时,发育期的儿童服装不要过分合体,要有适度的松量,男女儿童应在一层内衣外测量。

(三)儿童身体测量的基准点、基准线

1.儿童身体测量的基准点

儿童身体测量的基准点常常是骨骼的端点,包括以下部位。

(1)前颈点(FNP):左右锁骨连接之中点,同时也是颈根部呈凹陷状的前中点。

(2)侧颈点(SNP):颈根部侧面与肩部交接点,也是耳根垂直向下的点。

(3)后颈点(BNP):位于人体第七颈椎处,当头部向前倾倒时,其部位很容易凸出。

(4)肩端点(SP):人体左右肩部的端点,是测量肩宽和袖长的基准点。

(5)胸高点(BP):胸部最凸出点,即乳头位置。

(6)前腋点:人体手臂与胸部的交界处,是测量前胸宽的基准点。

(7)后腋点:人体手臂与背部的交界处,是测量后背宽的基准点。

(8)袖肘点:尺骨上端向外最突出的点,是确定袖弯线凹势的参考点。

(9)膝盖骨点:位于人体的膝关节中央。

(10)头顶点:以正确立姿站立时,头部最高点,位于人体中心线上,它是测量总体高的基准点。

(11)茎突点:也称手根点,桡骨下端茎突最尖端之点,是测量袖长的基准点。

(12)外踝点:脚腕外侧踝骨的突出点,是测量裤长的基准点。

(13)肠棘点:在骨盆位置上前髂骨棘处,即仰面躺下时可触摸到的骨盆最突出的点,是确定中臀围线的位置。

(14)转子点:大腿骨的大转子位置,在裙、裤侧部最丰满处。

2.儿童身体测量的基准线

基准线是以人体形体凹凸状变化大的部位为基准的线,包括以下部位:

(1)颈围线(NL):是测量人体颈围长度的基准线,通过左右侧颈点(SNP)、后颈点(BNP)、前颈点(FNP)测量得到的尺寸。

(2)胸围线(BL):通过胸部最大位置的水平围度线,是测量人体胸围大小的基准线。

(3)腰围线(WL):通过腰部最细处的水平围度线,是测量人体腰围大小的基准线。儿童腰围线不明显,测量时可准备一根细带子,在腰部最细位置水平系好,此处就是腰围线。若不好确定腰围最细处,可使孩子弯曲肘部,肘点位置即是目标位。

(4)臀围线(HL):通过臀部最丰满处的水平围度线,是测量人体臀围大小的基准线。

(四)儿童身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

儿童身体测量的部位由测量目的决定,测量目的不同,所需要测量的部位也不同。根据服装结构设计的需要,进行童体测量的主要部位有24个,如图1-18所示。

图1-18儿童身体测量

①身高:赤足站立,自头顶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②颈椎点高:赤足站立,从第七颈椎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③坐姿颈椎点高:坐姿状态下,自头顶点量至椅子面之间的距离。

④胸围:水平围量胸部最宽位置一周,软尺内能夹进两个手指(约1cm的松量)所得到的尺寸。

⑤腰围:在细带束好的位置,夹入两个手指,水平围量一周(约1cm的松量)所得到的尺寸。

⑥臀围:在臀部最丰满的位置(约低于腰围背长)夹入两个手指,水平围量一周(约1cm的松量)所得到的尺寸。

⑦背长:自后颈点向下量至腰围线的长度,应考虑一定的肩胛骨凸出的松量。

有时测量后腰节尺寸和前腰节尺寸,后腰节尺寸一般从侧颈点经背部量至腰部最细处,前腰节尺寸一般从侧颈点经胸部量至腰部最细处。

⑧手臂长:手臂自然下垂,自肩端点沿手臂弯度量至尺骨茎突点的长度。

⑨腰围高:赤足站立,自腰围线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⑩上裆:坐姿时,从腰围线到椅子面的距离。

k下裆:从横裆处到外踝点的距离。

l头围:在头部最大位置夹入两个手指,环绕一周进行测量所得到的尺寸。

m颈根围:将颈项的根部环绕一周进行测量所得尺寸,软尺应略微松些。

n总肩宽:经后颈点测量左右肩端点之间的距离。

o小肩宽:从侧颈点到肩端点之间的长度。

p大腿根围:大腿最粗位置围量一周所得尺寸。

q臂根围:自腋下经过肩端点与前后腋点环绕手臂根部一周所得尺寸。

r手腕围:经过手根点将手腕部环绕一周测量所得长度,注意不要太紧。

s手掌围:在手掌最宽处环绕手掌一周所得尺寸。

t脚腕围:环绕踝骨一周所得尺寸。

u脚长:从脚后跟到最长的脚趾头端直线测量所得长度。

v前裆长:从前腰节线向下量至股根的长度。

w裆长:从前腰节线往下经过股根量至后腰节线的长度。

(五)儿童特殊体型的测量

与成人相比,儿童中特殊体型较少,但仍然为不可忽视的一类人群。要想使这类特殊体型者的服装外观美观,穿着舒适,其表征身体各部位特征的数据就更应该准确、详细。因此,在对特殊体型儿童的身体进行测量之前,必须按照他的形态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从前面观察胸部、腰部、肩部,从侧面观察背部、腹部、臀部,从后面观察肩部。对于不同的体型,除测量正常部位外,还需增加测量形体“特征”之处。儿童特殊体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肥胖体型

肥胖儿童的体型特征是:全身圆而丰满,腰围尺寸大,后颈及后肩部脂肪厚,手臂围大。测量重点部位是肩宽、腰围、臀围、手臂围、颈根围。

2.鸡胸体体型

鸡胸体儿童的体型特征是:自胸部至腹部向前凸出,背部平坦,前胸宽大于后背宽,头部成后仰状态。测量重点部位是前腰节长、后腰节长、胸宽、背宽、颈根围。

3.肩胛骨挺度强的体型

该体型特征是肩胛骨明显外凸,测量时需加测的部位是后腰节长、总肩宽。

4.端肩体型

该体型特征是肩平、中肩端变宽。测量重点部位是总肩宽、后背宽、手臂围、肩水平线和肩高点的垂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