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
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藏焉。高皇帝与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定寝穴,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门左有孙权墓,请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及开藏,下为梁志公和尚塔,真身不坏,指爪绕身数匝。军士之不起注4。太祖亲礼之,许以金棺银椁,庄田三百六十,奉香火,舁灵谷寺,塔之。今寺僧数千人,日食一庄田焉。陵寝定,闭外羡,人不及知。所见者,门三、飨殿一、寝殿一,后山苍莽而已。
注4(jú):古代一种运土的器具。这里用作抬、拉的意思。
【译文】
钟山上有云气,缓缓升腾,红紫相间,有人说这是王气,龙蜕下的皮藏在那里。高皇帝朱元璋与诚意伯刘基、中山王徐达、东瓯王汤和勘定陵墓,各自记下自己看中的地方,藏在袖子里。三人选定的相合,陵墓的位置就这样确定了。墓门的左边有孙权墓,臣下请求迁走。太祖说:“孙权也是一个好汉,留他守门吧。”等到开掘墓穴的时候,发现下面是南梁志公和尚的塔穴,和尚的真身不坏,指甲很长,绕着身子有好几圈。士兵们抬不起来。太祖亲自行礼,许诺使用金棺银椁,并拨给三百六十亩庄田,供奉香火,这才抬到灵谷寺,建塔安葬。现在寺庙里有几千僧人,每天能吃掉一庄田的粮食。陵寝完工后,关闭外面的墓道,人们不知道里面的情况。大家所能看到的,只有三扇门、一座飨殿、一座寝殿,还有葱郁的后山而已。
壬午七月,朱兆宣簿太常,中元祭期,岱观之。飨殿深穆,暖阁去殿三尺,黄龙幔幔之。列二交椅,褥以黄锦孔雀翎,织正面龙,甚华重。席地以毡,走其上,必去舄轻趾。稍咳,内侍辄叱曰:“莫惊驾。”
【译文】
壬午年七月,朱兆宣在太常寺负责司仪,中元节祭祀期间,我去陵墓观看。飨殿深邃肃穆,暖阁离此殿有三尺,用绣有黄龙的幔子来遮饰。里面放有两把交椅,用黄锦孔雀翎做褥子,正面织有龙,很是华贵庄重。地上铺着毡子,走在上面,必须脱去鞋子轻轻走路。稍微咳嗽一下,内侍就会呵斥道:“不要惊扰了圣驾。”
近阁下一座,稍前为妃注5,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再下,东西列四十六席,或坐或否。祭品极简陋,朱红木簋、木壶、木酒樽,甚粗朴。簋中肉止三片,粉一铗,黍数粒,东瓜汤一瓯而已。暖阁上一几,陈铜炉一、小箸瓶二、杯棬二。下一大几,陈太牢一、少牢一而已。他祭或不同,岱所见如是。
注5(gōng):姓氏。
【译文】
靠近暖阁下设有一个座位,稍靠前的是妃,她是成祖的生母。成祖生下来后,孝慈皇后将他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育,这事很隐秘。再往下,东西两排设了四十六个席位,或坐或站。祭品都很简陋,有朱红木簋、木壶、木酒樽,很是粗糙简朴。簋中只有三片肉、一铗粉、几粒黍、一小盆东瓜汤而已。暖阁上有一个几案,陈设着一个铜炉、两个小筷瓶、两个杯子。下面一个大几案,摆放的也不过一副太牢、一副少牢而已。其他时节的祭祀或许与此不同,我见到的就是这样。
先祭一日,太常官属开牺牲所中门,导以鼓乐旗帜,牛羊自出,龙袱盖之。至宰割所,以四索缚牛蹄。太常官属至,牛正面立,太常官属朝牲揖,揖未起,而牛头已入所注6。已,舁至飨殿。次日五鼓,魏国至,主祀,太常官属不随班,侍立飨殿上。祀毕,牛羊已臭腐不堪闻矣。平常日进二膳,亦魏国倍祀,日必至之。
注6(xún):用水煮。
【译文】
祭祀前一天,太常寺的官员交代打开牺牲所的中门,用鼓、乐、旗帜引导,牛羊自动从里面出来,背上盖有绣龙的袱巾。到了宰割的场所,用四条绳索绑住牛蹄。太常寺的官员到了之后,和牛面对面站着,他们朝牲口作揖,作揖还没起来,牛头已经到了满是沸水的锅里。用水煮过后,抬到飨殿。第二天五鼓时分,魏国公过来,主持祭祀,太常寺的官员并不跟随,而是侍立在飨殿上。祭祀结束,牛羊已经腐烂发臭得不能闻了。平常的日子每天只进奉两顿饭,也是魏国公陪同祭祀,每天必到。
戊寅,岱寓鹫峰寺。有言孝陵上黑气一股,冲入牛斗,百有余日矣。岱夜起视,见之。自是流贼猖獗,处处告警。壬午,朱成国与王应华奉敕修陵注7,木枯三百年者尽出为薪,发根,隧其下数丈,识者为伤地脉、泄王气,今果有甲申之变,则寸斩应华亦不足赎也。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
注7朱成国:朱纯臣(?—1644),曾被封成国公。王应华:字崇,号园长,广东东莞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曾任礼部侍郎。明亡后参加抗清,失败后隐居。善画兰竹木石。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译文】
戊寅年,我寓居鹫峰寺。有人说孝陵上有一股黑气,冲入牛宿、斗宿,已经有一百多天了。我夜里起来观看,果然看到了。从此流贼猖獗,到处告急。壬午年,成国公朱纯臣与王应华奉诏修陵,将干枯三百年的树木全部挖出来当柴烧,挖树根时,挖到下面好几丈深,有见识的人认为这是伤了地脉、泄了王气,现在果然有甲申年之变,就是将王应华碎尸也不足以挽回。孝陵享祭二百八十二年,今年又到清明,竟然都得不到一盂麦饭来祭祀,想到这里不禁哽咽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