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通史·少年简读版·第6卷:宋
- 程广媛
- 1534字
- 2020-08-03 16:35:25
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的皇位来得可谓相当容易,然而要想巩固好,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各地的节度使们手中都握有兵权,他们是否愿意对新王朝俯首听命呢?
果然,潞州的后周悍将、昭义节度使李筠首先就表明了对新王朝的反对态度。赵匡胤称帝后,也曾积极拉拢李筠,答应给他高官厚禄,可李筠却不为所动,还暗中与北汉勾结。在北汉在支持下,建隆元年(960)四月,李筠公然起兵与新王朝展开对抗。不过,李筠仅仅在两个月后就被赵匡胤剿灭了。
黄袍加身。
李筠起兵后,后周太祖的外甥、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想与李筠联合,便派一个心腹带着书信去往李筠驻地。可当这个心腹赶到李筠驻地时,发现那里已被宋军团团围住,危在旦夕。这个心腹知道李筠大势已去,便投奔了赵匡胤,当然也把李重进的阴谋和盘托出了。
李重进没得到李筠的回复,便没敢起兵,想再观望观望。收拾完李筠后,赵匡胤立刻下令将李重进从淮南调到平卢,以削弱他的力量。李重进不甘心就这么离开老巢,便暗中向南唐求援,准备起兵造反。
赵匡胤听从赵普的建议,御驾亲征,很快就平定了李重进的叛乱。
叛乱平定后,朝中的一些后周老臣以及各地的节度使等都见识到了新皇帝赵匡胤的铁腕政策,因此也安分了不少。与此同时,赵匡胤对这些人也是恩威并施,使这些人逐渐规矩下来,对新王权俯首帖耳。新朝初立的混乱局面渐渐平静了下来。
不过,赵匡胤却仍然忧虑不安。
自五代以来,没有哪个皇帝能保持长久。在这些皇帝中,也不乏雄才伟略的英雄人物,可他们也没能避免谋杀、叛乱和各种政变的血雨腥风。赵匡胤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不重蹈以前那些皇帝的覆辙。
赵匡胤问赵普:“唐末以来,混乱不停,老百姓流离失所,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怎样才能平息动乱,让国家得以长治久安呢?”
赵普答道:“道理很简单,国家不能安定是因为藩镇的势力太大,君主势力羸弱。若能把兵权集中到朝廷手里,天下自然就安定了。”赵匡胤听了赵普的话,连连点头,这也正是他内心所想。接着,赵普又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太大,应将他们调离禁军。当然,他们一路跟随皇上东征西战,誓死相随,臣并不担心他们会造反,而是觉得这两个人缺乏统帅才能。万一有一天,他们管不住自己的部下,部下想造反,只怕他们也是身不由己呀!”赵匡胤一下就明白了赵普的意思。几天后,赵匡胤在宫中设宴,宴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禁军高级将领。
酒过三巡后,赵匡胤忽然叹了一口气,徐徐说道:“如果不是有你们的帮助,我也不会坐上皇位。可说实话,这皇帝也不好当呀!还不如像原来那样,做个节度使,逍遥自在。不瞒你们说,这一年多来,我一天好觉都没睡过。”
石守信等人忙关切地问:“皇上到底有什么忧愁呢?”
这时,赵匡胤装作半醉半醒的样子,又叹了一口气,说道:“唉,皇帝的位子,谁不眼红呀?”
杯酒释兵权。
石守信等人明白了赵匡胤的意思,于是纷纷跪下向赵匡胤表达不二的忠心。赵匡胤接着说:“其实我也是替你们着想。人生短暂,你们都辛苦了半辈子,现在国家太平,你们的荣华富贵也都有了,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做个闲官,购置些田产房屋,为子孙后代留份家业,快快活活地安度晚年。君臣之间再无猜疑,这不是更好吗?”石守信等人听到这里,忙叩头齐声说道:“皇上为我们考虑得太周到了,臣等感激不尽!”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禁军将领都声称得了重病,请求赵匡胤解除军职,回乡养老。赵匡胤当即批准,收回了他们的兵权,还下令重赏他们大笔财物,让他们改任闲官,有的还与皇室结了姻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不久,赵匡胤又解除了一些地方节度使的军权,并对国家的军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目的是限制禁军将领的兵权和势力。赵匡胤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出精兵,组建了新的禁军队伍,由皇帝直接领导,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避免了唐晚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