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先登死士

文聘镇守南阳郡多年,本来就是枕戈待旦,随时都是对北方诸侯提起了足够的警惕之心,这是荆州的门户之所在,讨虏军岂能不精锐?

再加之这半年文聘打点部曲精神,讨虏军几乎已经是提前进入了最高战备状态,这些防守的手段一使出来,顿时木梯子上面的曹军兵马就被尽数扫了个干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这个时候只是成为了阵亡的数字而已。

战况惨烈如此,曹军兵马并没有放弃进攻,在张辽的指挥方略之下,曹军兵马攻上来的速度依旧十分的快,较之最初三天投入的兵马,在战斗力这个层面上已经有了天差地别,虽然他们攻得得快,几乎没有给守军一丝一毫的喘息之机。

不过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讨虏军的守备依旧十分的坚决,守军将士时不时的也被一阵阵箭雨所射杀,有的直接倒在地上,不管是有气儿的还是当场阵亡的立刻就被拖下去,而又的守城士卒却是站立不稳,直接栽倒下了城头。

如果按照普通的诸侯,早就承受不住这样重大的伤亡,选择退去,以包围围困为主,可是樊城防线,背河而设立,后面就是汉水渡口,而制水权全部在荆州军的掌控之下,曹军即便是想要包围,那么等待他们的就只有一个结果。

因补给线过长,数十万军马消耗过大,被活活的拖死在这处战场,所以曹操只能命令麾下,只要能打,就就绝对不会停止下攻伐,所幸的是还没遇到雨季,这个时候的樊城还拥有汉水制水权。

历史上关羽水淹七军,是遇到了天灾的情况下,关羽又进行蓄水,这才成就了水淹七军的威名,如果说连续的暴雨,刘琮想必也是要担心的,因为一旦暴雨,浮桥就会有出现问题。

所幸的是还没有出现的这样的情况,这也就是导致了曹军攻打十分的紧凑,兵马调动越来越快,不过被打下去的速度也十分快。

没有人可以保证,在曹军如此急促的进攻之下,樊城可以万无一失,这天下哪有金汤一般的关寨,这等攻与守之间的较量,总归会出现一些破绽,在张辽指挥着兵马高强度的进攻之下,樊城的攻势进行得更加惨烈。

文聘等人虽然防备得稳稳当当,不过总归会有些许破绽可寻,就犹如魏延前番遇到的情况那般,其实并不是说他们的人马不够,只是因为有的时候一部分将士阵亡之后,另外一部分将士来不及补上,这种情况出现是很正常的,毕竟曹军当中不乏勇猛先登死士。

而作战经验丰富的曹军,往往就会抓住樊城守军的这个机会,乘势而上,趁着这个空挡就有几名曹军将士陆陆续续冲了上来,当先的一名曹军勇士纵身一跃,便跳上了城墙之上,这曹军甲士一旦跳上了墙头,眼前视野猛地放开。

文聘所部讨虏军甲士,给予他们这等出现间隙的机会是极其少的,要知道,曹军士卒都是千篇一律的仰视城墙,自始至终都是他们仰着头在攻打,脖子都疲累了,这个时候整个人就仿佛轻松了许多。

曹军冲上樊城城头所付出的代价伤亡自然是惨重无比的,不过这等代价也是值得的,一旦有人先行登上了寨墙之上,就会给攀登的其他士是一些喘息的时间。

关键就在于曹军士卒冲上城头的之后,能不能够站住脚跟,这就需要先登死士亡命的争取时间了,而就是这个时间,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接济上更多的袍泽兄弟。

曹军当中一旦有人开始登城,就会有一丝机会,扩大战果,这是曹军士卒对于攻打下樊城那种由衷的渴望,在军心激励之下,破城和防守下来恐怕就是双方一口气的事情。

文聘麾下士卒,面临这种情况也是开始镇定起来,没有起初的慌乱,其实这种偶尔跳上来曹军士卒的情况是再正常不过了,只需要尽快压下去就是,但是对于樊城守军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压力,有很多的守城兵马便是因为这种压力而自行崩溃的。

这就需要讨虏军的将校不断的鼓舞樊城守军的士气,稳定军心,将攻击一波又一波的打压下去,要知道守城不仅仅是一个气力活,除了不断的要搬石块,推梯子,拉弓放箭,拎着长短兵器向下捅,举着盾牌防备下面射上来的箭支,除此之外,还要有遇到这种情况的强悍心理。

即便有樊城守军从始至终都没有受伤,但是体力终归会有透支的时候,即便是樊城守军还有余力,一直以来紧绷着的心弦,也有可能会崩掉。

曹军士卒的勇猛大家都是瞧在眼里,一连数日,如此重大的伤亡之下,还在源源不断的上前,仿佛不知道死亡为何物,他们保持进攻强度,总会抓住这些机会,果然是天底下最有机会一统乱世的军马。

而荆州方面,也是展现出了自己足够的实力,是时候尊重一波了,不论如何,遇到曹军登城,樊城守军多多少少到了这个时候也是有些慌了神,守城将校不断的往来呼喊,立刻组织人马,准备将他们赶下去。

往来之间都是樊城守军的大声呐喊,传令,喝骂之声,先行登上城墙上头的数名曹军甲士,这个时候也是士气为之一振,就仿佛压抑了许久的闷气要发泄出来,宛如猛虎被关押了数日一般,亡命的冲向樊城守军的刀枪之上。

当先一名甲士,乃是张辽军中的老卒子,当初张辽还在吕布麾下的时候,吕布军中有一精锐重甲步卒,唤为‘陷阵营’,只有八百甲士,却是天下有数的强军,令人闻风丧胆,为高顺直领,后来吕布败亡,高顺殉主之后,张辽就说情,全下了一部分陷阵营士卒。

不过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少了,仅存的也不过就是数十人而已,这些甲士张辽本来有意培养成为优良将官,奈何只知厮杀,不谋兵法,张辽也为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