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不合,令问题屡屡发生

一天晚饭,先生自己动手做了自己爱吃的蚕蛹,并以营养丰富为由,努力说服我和他一道品尝,甚至当面手机百度证据,向我认真科普。

蝉蛹的外形让我无法接受,即使多大的营养深藏其中也让我看在眼里,难受全身。

“真的很有营养的,你怎么就不爱吃呢?”老公很失望。

“那你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过量饮酒有损身体吗?”我反问。

我们俩相对而笑,又摇摇头。

明明知道有营养,但我就是不想吃。明明知道有害健康,但他就是戒不掉,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知行不合”。


“知行不合”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我们常常出现的明知道事情该如何,却又总是做出相反的作为或不作为的现象。如:像我先生那样,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他仍然吞云吐雾,乐此不疲;明明知道过度饮酒会给身体脏器带来危害,却不乏明知故犯的酗酒者,拍着啤酒肚或揣着酒精肝,仍然忍不住频频举杯;而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及对心灵和家庭的折磨更不用多说,然而,仍有倾家荡产换取毒品的瘾君子,其疯狂程度及成瘾后的痛苦都让我们瞠目结舌。

事实上,“知行不合”现象远不止我们知道的上述上瘾行为及不良嗜好,它的波及范围简直无孔不入,如那些天天喊着要减肥但依然无法管住嘴或不能坚持运动的女性朋友们,又如明明相爱却要互相伤害的恋人们,还有深知拖延症的后果而迟迟不进入工作状态的文字工作者们……

我们从何时开始有如此喜好:明明知道不可,偏偏又要犯?这么做有什么深层意图?明明知道后果的我们又为何让问题屡屡发生?

现在尝试着去思考:如果真的知道何种作为或不作为是对的、好的、正确的,那么我们一定可以按正确的方向去执行。无论怎样,我们一定不会明明知道错误有害而去犯错。然而,我们又确实存在诸多“明知而犯”的困扰。我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知道不可,知道错误,但偏偏控制不住地要去“触犯”。有没有这种可能:我们的“知道”是“知道”,而“行动”是“行动”,也就是说它们是两个体系,它们在各自运作,“知道”和“行动”没有必然的关联,“知道”以为的对错,未必可以是“行动”的指南。“知道者”和“行动者”也是两个人,如此,“知行不合”便很正常。

“知道”对我来讲很多时候是一种概念和知识,属于头脑,我们非常推崇它,我们的头脑知道很多很多,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几百种语言的语系分类、发音特点、语法规则,但我们能够流利说出的语言不过几种。如此“知道”,很明显不是“行动者”的“知道”,而是与行动分离的“知道”,是“知行不合”的原因。

头脑的“知道”也是与行为分离的“知道”,它的“知道”以外必定还有很多的不知道,它永远都无法知道全部;同时,头脑的“知道”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道必须是“行动合一”的,正如王阳明所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行动是我们内在最真实最直接的显现,如果我们认为“知行不合”,那么我们的“知”必定不是真的,我们的内在必定另有个与“行”相合的意识存在,而那个自以为“知道”的头脑对其全然不知,从而带领我们进入无意识的循环中。是的,当我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带有与“行”相合的意识的时候,那些明明知道不可为又总是不断重复的事件就无法避免。

所谓带有意识,即要知道我们自己的内在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很多抽烟、饮酒、吸毒、网瘾及沉迷于其他东西(如游戏、暴饮暴食、性等)都属于上瘾行为,而上瘾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内在的不安,这些不安或是面对真相的焦虑,或是对成功的恐惧,或是对本能冲动的压抑等,所有这些原本只是纯能量的流动,只需要通过正面的发展、前进及行动来得以展现和释放,然而,由于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内在,使能量在流动中产生了堵塞,产生了分流,并撕开了另一种出口,从而在外在方面出现各种借口、退缩和各种消耗精力及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是的,我们无意中所做的很多上瘾行为就是为了掩盖我们内心的不安,也是为了舒缓自己的内疚。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内在,我们需要活出内在的意图。当然这并不容易到达,于是我们时而感到恐惧,时而感到绝望,时而企图放弃。但无论我们如何应对自己内在的意图,却始终无法逃脱其本意,尽管我们暂时用种种上瘾行为麻痹自己,但最终仍需面对内在的真相。

内在的真相,说到底仍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们为什么想去做那些认为不可为的事情?真相就在背后。

当我们了解了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些行为,谁还会责难自己?此时我们就不会再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或想法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因为我们视而不见、假装没见或者即使见到也都习惯性地做的行为,多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觉察,绕道而行或走上另一条街,从此赦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