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卡】
宋襄之仁
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卫、曹、邾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桓公霸业,不听劝告,多次对“不听话”的小国展开征伐,又数次会合诸侯,后在盂地会盟时,因和楚成王争当霸主而发生争议,当场被楚人绑架并遭囚禁,后经鲁僖(xī)公调停才被释放。然而,宋襄公没有吸取教训,一错再错,讨伐郑国时,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从此,人们便将他的这种战术思想称为“宋襄之仁”,指对敌人讲仁慈的可笑行为。《论持久战》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
宋襄公赤裸着上半身侧卧在龙榻上酣睡,呼噜声震天动地。此时正值日头最毒的时候,寝宫里像炼丹炉一样燥热,一旁两个宫女使出吃奶的劲给他扇芭蕉扇,即便如此,那扇出来的三级大风也阻止不了跳蚤像多年不见的远房亲戚一样,使劲往宋襄公身上靠。不一会儿,宋襄公肥胖的脊梁和肚皮上便被咬出几十个红疙瘩,跟草莓一个样。宋襄公依旧没心没肺地呼呼大睡,哈喇子从斜歪着的嘴里泄洪一般倾倒在御枕上。也许是某一只跳蚤个头大了点、咬合力强了点、下嘴狠了点,宋襄公终于觉出些许痒痛,一边继续酣睡一边用棒槌般的手指擓(kuǎi)抓身体。不到半柱香工夫,一旁给他捶肩的宫女大腿上就血流如注了,原来挠了半天挠成了别人。宫女不敢挪动身子,也不敢大声喊痛,直到眼看着再挠下去要见到骨头了,才“嗷”地一嗓子叫出声来,像杀猪时一刀剁在了猪蹄子上。几个昏昏欲睡的宫女侍卫被惊得魂飞魄散,等回过神来后赶紧拾扇子的拾扇子,捡果盘的捡果盘,宋襄公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弹跳起来,身上的跳蚤“噼里啪啦”抖落一地,像打枣一样。
“谁踩着猫尾巴了?听这动静没有十级的痛飙不出这样的高音来。”宋襄公揉着惺忪的睡眼环顾四周,宫女士兵们个个低头不语,只有一旁捶肩的宫女在小声抽泣,腿上的鲜血直往外喷,跟趵突泉似的。
“原来是你踩的猫尾巴,你是有多欠呀?这回可好,让猫给咬了吧?”宋襄公愤愤地说。
“不,大王,我不是让猫给咬了,而是让狗给挠了。”宫女答道。
她刚说完,其他的宫女士兵差点没把肺给笑出来,两个打扇的宫女更是笑得花枝乱颤,嘴咧到了后脑勺,除去头皮就剩下口腔了,像河马上岸了一般。
“混账东西,笑什么笑?宫里居然跑进狗来,你们玩忽职守,罪不可赦!”
眼看宋襄公龙颜大怒,宫女们急刹车般立马将嘴合上,比遇险的河蚌闭壳还要麻利。看来必须要赶紧转移话题了,否则真追究起来谁都吃不了兜着走。最起码捶肩宫女欺君骂君、戏耍君王之罪要是坐实,就够她喝一壶的。
“大王,这丫头一贯青光眼加白内障,老花眼转高度近视,没有看清……”另一个打扇宫女试图解围,还没说完,捶肩宫女却不干了。
“这是没有看清吗?我这就是瞎呀!”
“闭嘴,不知道好赖呢?我这是替你圆谎呢!说你瞎就是瞎了?瞎了还比没命强吧?我看别叫你捶肩宫女了,以后改叫你缺心眼子吧!”打扇宫女小声骂道,随后掐了她一下,心里发狠,用力过猛,又差点给她掐出血来。
“谢谢谢谢,原来是这么回事,看来我不但眼瞎,心也瞎了!”捶肩宫女身上虽疼,脸上却笑开了花。
“大王,她没有看清,”打扇宫女继续说道,“那不是狗,是您床上的跳蚤,看她肉质细嫩,隔着床沿咬了她一口,‘嗖’的一下又蹦哒到别处去了,她恍恍惚惚误认为是条狗呢!”
“噢,是跳蚤,然后误认为是条狗,哈哈哈!”宋襄公仰天大笑,笑了两声后“嘎嘣”止住,恶狠狠地说道,“谁信呢?你是拿着羊粪球愣说是糖——糊弄傻子呢?”
“对,她就是糊弄你呢!”另一个打扇宫女本就与这两宫女不和,正好借机拆台,落井下石,还能趁机拍一拍宋襄公的马屁,一举两得,只不过她一张嘴就拍在了马蹄子上。
“你那意思我就是傻子呗?”宋襄公转头望向她,“有人会借刀杀人,你比他们善良,你只是会借话骂人呀!”
“不是,大王,我太激动了,我是说她睁着眼睛说瞎话,能把跳蚤看成狗,那得是多么大的跳蚤?”
这下另一个打扇宫女不干了,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万一让她搅和了,自己恐怕小命不保,于是豁出去被处罚也要和她干一架,她指着宫女的鼻子开骂道:“你说你蒜地里长水仙——你算哪根葱?我看你是小孩不睡觉——你欠抽,麦田地里的杂草——你欠搂,猥琐痴汉的臭脚——你欠抠,垃圾桶里的废品——你欠收……”
谁能受得了这般凌辱,这些话里可没一句好听的,被骂的另一个打扇宫女也不甘落后,掐着腰猛烈还击:“你有什么了不起?整天描眉画眼,搔首弄姿,头上的淀粉都能勾七百回芡了,白天出门能把狗吓死,我看你是鸡崽子插鹅毛——愣装外国鸟,癞蛤蟆背小手——愣充门官小领导,山楂粒沾白糖——冒充酸甜大圆枣……”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宋襄公坐在床沿上,吃着点心看她们吵架,脑袋随着她们嗓门的高低频率两边转动,像拨浪鼓一样,不一会儿脖子就有点脱臼了,刚开始还有点兴致,越到后来越发觉得厌烦起来。
“好了好了,都歇歇吧!本王谁也不怪罪,咱们以和为贵,此事就地翻篇,既往不咎。”俩人的骂战刚停,宋襄公就看到那个捶肩宫女正在床上逮跳蚤要挤死,他大喝一声,“住手,别动,它老人家好歹是条小性命,老实巴交没招谁没惹谁,挤死它多造孽。”
“大王,这是跳蚤。”
“废话,我也没说它是牛犊呀!我的意思是不用非挤死它,想个办法既不让它咬人,还能让它活下去。记住,要做一个善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
“大王,听不懂,您就说怎么办吧?”
“搁上一块鹿肉,要鲜美带有血筋的,这样就能把跳蚤引过去。”
士兵们按照吩咐从御膳房拖来一大块鹿肉,搁到了宫内一侧,此时正值七月盛暑,天气热得房上的琉璃瓦眼看都能化掉,半天工夫过去,肉都臭了,结果跳蚤没引过去,倒引来十万多只苍蝇。这时前来觐见的公子目夷不知道里面的情况,愣头青一般推门就进,“嗡”的一下,苍蝇直接把他轰出去了。
宫女们实在待不住,纷纷跑到殿外去避难了。公子目夷在苍蝇堆里踅摸宋襄公,扒拉了半天没找到人,原来是让苍蝇挤到了案桌上,正在上面蹲着呢!
“大王,”公子目夷启禀道,“您这是闹得哪一出?怎么乌烟瘴气的?”
“爱卿往后知道的事就闷在肚里,不知道的别瞎问,不知者……善知者……你来有事吗?”宋襄公被问得下不来台,嘴里像塞了袜子似的,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启禀大王,”公子目夷一边用手驱赶苍蝇,一边嘴不露齿地说道,因为他的嘴一张大,几十只苍蝇便会慌不择路一股脑全部钻到他嘴里,把他的嘴当避风港了,“先前大司马公孙固和臣都认为攻打郑国会引起楚国出兵干涉,劝您不要伐郑。可您不听,非要打,果不其然引火烧身,引来了楚国援军。如今咱们屯军泓水以北,等待楚军到来。楚军抵达泓水南岸后,开始渡河,我军此时已在对岸布好阵势。大司马公孙固认为楚宋两军众寡悬殊,而我军已占有先机之利,建议您趁楚军渡到河中间时先打他个措手不及,可您是怎么说的?”
“我现在也这么说,趁人家虚弱之时打击人家,这叫趁人之危,算什么男子汉大豆腐……噢,是大丈夫!这苍蝇又进嘴里去了,说话都瓢了。我是说怎么也要等人家站直了,收拾好军马,擦亮刀枪,咱们再和他们打,赢了也光彩不是?”
“关键是赢不了呀!不是跟他们打,而是被他们打,您哪来这么大的自信呢?”公子目夷感觉自己牙根里都气出火山岩浆来了。
“爱卿,咱们这叫大善,你说天下谁不称赞本王善良,就说前几年,我以善为名聚集各路诸侯同盟,谁不尊我为盟主?”
公子目夷心想:你还舔着脸说呢?你召集开会,那些屁大点的小国代表都不给面子,翻白眼的翻白眼,迟到的迟到。滕国和鄫国国君因为迟到,一个被抓一个被杀。会议承办方曹国敷衍了事,既没有安排文工团,也没有准备土特产,会后你越想越不爽,一怒之下又率军征讨曹国。我们宋国原本就只有这么几个小跟班,这下可好,全得罪完了。事后,你依然不顾我的劝告,乐此不疲地组织诸侯会盟,最后一次,还在会上跟楚王争起了霸主位置,结果被人家活捉。要不是我拼死护住宋都,宋国就亡了。要不是后来鲁侯出面调停,你能被放回来?早就嗝屁亡君,吹灯拔蜡了。
“大王,好汉莫提当年勇。如今军情紧急,据前方来报,楚军已全部顺利渡过泓水,正在布阵,公孙固让我问您,可否趁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之际发动攻击,给他们来个出奇制胜?”
“不妥,要等待他们布好阵势,咱们才能与之交战,本王要亲赴前线指挥。来人,更衣。”几个宫女听到呼喊,立马捂住口鼻来替宋襄公更衣。公子目夷恨恨地站在一侧,望着那发臭的鹿肉和上面密密麻麻的苍蝇,觉得这场景真像是宋国在静静等着被楚军围攻一样,鹿肉就是宋国,而苍蝇就是楚军。
眼看豆腐坊里的驴都卸了套不拉磨了,宋襄公这才穿好衣服。两人轻车简从赶往前线,早已等得心焦的公孙固看到他们到来,没有任何惊喜,反倒是扼腕叹息道:“晚了,完了。”
“楚军准备好了吗?”宋襄公问。
“好了,就等咱们洗好了脖子伸出去了。”公孙固冷冰冰地答道。
“击鼓,进攻。”宋襄公下令。
“还击什么鼓?人家都打上来了。”还没等公孙固说完,楚军的大队人马如同天兵天将般突然冒了出来。受到惊吓的宋襄公还没回过神来,一支利箭流星般“嗖”的一下射了过来,不偏不倚正射在他的大腿上,那血喷涌得比先前捶肩宫女的还要凶猛。宋襄公大喊“救驾”,没人答应,原来整个禁卫军都横尸当场,身上插满羽毛箭,活像一个个鸡毛掸子。
此时敌军旌旗蔽日、杀声震天、号角长鸣,像无数只苍蝇般乌泱乌泱朝这边袭来。宋襄公原本肥硕的身子愈发觉得沉重了,两条腿好像灌了铅一样怎么也跑不起来,每走一步都如同肩膀上扛着一座山。眼看楚军就要追上来,宋襄公万念俱灰,心里一泄气,腿就如同面条一样软了下去,还没等一屁股坐在地上,突然又被人叉住两腋给提搂了起来,随即像只死猪一样被人往前飞速拖行。宋襄公转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公子目夷和公孙固。
“两位爱卿果有神力呀!”宋襄公由衷地夸奖道。
“大王有所不知,我俩年轻的时候都抬过公猪。”俩人也实在,异口同声地说。
公孙固和公子目夷不敢懈怠,一路上提了三次速,磨得宋襄公脚后跟都飘出烤肉味了。回到宫中的宋襄公惊魂未定,宫中的人全部跑光了,迎接他的只有那几十万只苍蝇。
公子目夷气急败坏,喝令左右将这些苍蝇赶紧消灭,鹿肉扔出去掩埋。宋襄公一边捂着胸口平复着心跳,一边吩咐道:“别埋,扔到御膳房,要不这些苍蝇还不得饿死,本王心善,见不得这些生灵遭难。”
“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公孙固小声骂道。
“爱卿也和那个宫女犯一个毛病了,”宋襄公心眼不灵,耳朵倒是挺好使,“莫不是也青光眼加白内障,老花眼转高度近视?咱宫里啥时候有过狗?你看到的是跳蚤,再说也不是狗吃屎呀,是这可爱的小东西在啃本王的大腿呢!”
***
【赏析】
是非功过宋襄公
何争鸣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做人做事的准则。如果说战国时期的宋襄公是践行仁义的第二人,那么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可是他的“仁义”却给后人留下了诸多争议与思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可以从《盲善》中一窥端倪。
故事从一个荒诞搞笑的场景切入:宋襄公被跳蚤叮成了草莓,依然稳若泰山地呼呼大睡。当他终于有所知觉,挠痒却挠成了宫女的腿,直到把人家挠得血流如注。宫女一声惨叫惊醒了宋襄公。面对质问,几个宫女开始了“内斗”,闹得不可开交。其中有几句对话颇值得玩味:宫女声称“把跳蚤看成狗”,说自己“瞎了”,而宋襄公阴险地一笑后,斥责她是“糊弄傻子”。再后来,宋襄公因为不忍心杀生,阻止宫女挤死跳蚤,让下人用新鲜鹿肉引开跳蚤,没想到却引来十万多只苍蝇……灵动跳脱的文字,营造出光怪陆离的画面,令人捧腹不止的同时又头晕目眩,不得要领,不知作者描写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场景,究竟是何用意。
直到通篇读罢,再回头咀嚼前面的文字,才幡然醒悟,原来前面出现的跳蚤、苍蝇、鹿肉,以及宋襄公、宫女之间的种种对话,都是围绕“盲”和“善”两个主旨展开的,并且环环相扣,与后来的情节发展休戚相关。
宫女“把跳蚤看成狗”,正如宋襄公自视甚高,以为弱小的宋国已经有当霸主的实力,竟然想让强大的楚国臣服于自己,用宫女的话说,这是真瞎啊!
而对应的历史事件则隐藏在公子目夷的臆想之中:宋襄公曾数次组织会盟,妄图让诸侯推举他当霸主,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霸主没当上,反倒成了楚国的阶下囚。好不容易重获自由,宋襄公仍死不悔改,不顾目夷苦劝,又去攻打楚国的小跟班郑国,结果引来了强大的援军,不得不与楚国展开泓水之战。直到此时,宋襄公还未意识到,宋国和楚国之间的差距,岂止如跳蚤和狗的体积之差一般大。他不懂军事,不知天时地利的重要性,一味恪守古训,讲究所谓的仁义,不愿“攻其不备”,致使自己的军队在战场上丧失先机,最后只有被动挨打,而宋襄公自己大腿上还中了一箭,于是,场景又转换到宫女血流如注的大腿上。那十几万只苍蝇则变成了楚国大军,向着鹿肉一般毫无招架之力的宋军疯狂袭来……原来,先前看似无厘头的情节实则暗藏玄机,都是对未来的铺垫。宫女的“瞎”和流血以及苍蝇的入侵,其实是对宋襄公命运的影射。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匠心独运,在看似毫无联系的人物和事件之间埋下一个又一个包袱,抽丝剥茧的同时,将所有线索重新组合、完美连接。行走在作者用一根根隐形线精心编织的钢丝上,真是步步惊心,每走一步,都顿生无限遐思。
行仁政,匡义举,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所在,也应该是治国理政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宋襄公为什么失败了呢?
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春秋时期,道德沦丧,礼坏乐崩,各路诸侯都忙着争夺地盘,扩充实力。此时宋襄公能够坚持仁义治国,无论是道德使然还是政治作秀,都是可贵的。但是他没能认清自己的国家实力,对仁义盲目崇拜,认为单凭道义就可以成就霸业,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如果他能够修生养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不是妄想举着仁义的大旗号令诸侯,兴许还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强手如林的乱世中脱颖而出。
宋襄公罔顾现实的原因,是他对历史传统的迷信以及对当前时代的误判。他总觉得,当前的时代还处在既往历史的惯性发展趋势之中,传统的“礼乐”制度和文化仍能发挥强大的作用。然而,宋襄公所处的时代,已经处于大变革之中,这个时代的改变已然绽放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就拿“礼乐”制度来说,郑庄公“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仅迎战而且击败了周天子;至于“军礼”制度,相较于《孙子兵法》,曹刿实际上可能是最早的破坏者,他不按“击鼓出击”的规矩出牌,反其道而行之,但只要打赢,齐桓公也只能吃瘪。不仅是今天的我们,就连当时的宋国内部都已指出宋襄公的迂腐不化。这些都充分验证了宋襄公对于时代的误判。
宋襄公败了,那个外交欺诈和会盟绑票的始作俑者楚成王此刻正志得意满地筹划着饮马黄河,在晋文公横空出世之前他是无敌的,没有人能替天行道,甚至无敢仗义执言。自此,“兵者诡道也”即将成为新的普世价值观。
事实上,争霸从来都是大国的游戏,凭的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狠辣,而非空口无凭的“仁义”。
时代是变化的,虽然不一定在进步。在对手变得越来越狡诈的时候,宋襄公可以不忘初心,却不可以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任由一己好恶而孤注一掷。以宋国自保堪忧的国力和地缘,他们只能通过外交游走方能独善其身。连这点都看不通透,宋襄公的确是个蹩脚的政治家,但我们依然不够资格去说三道四。
导致泓之战失败与宋国国运走衰的罪魁祸首,并非宋襄公的人格缺陷,抑或是仁义本身,而是与仁义渐行渐远的时代风气,和不能顺应时代则被淘汰的历史必然性。
是非成败转头空。对于宋襄公的是非功过,各有评判。历史原本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各人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自然会做出不同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