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一、HBW欧式格斗体系的与众不同
每个人对社会都有一种屈从性,当被看似权威的人引导着去做某一件事的时候,通常都会顺从。当某个行业的多数人都认为课应该这么上的时候,你也许会顺从。社会屈从性是生活的一部分,进化史已经教会我们:顺从群体更加安全。但不幸的是,长期坚持错误体系的人们都逐渐看到了它的恶果。独立思考,选择正确的路在格斗行业中尤为重要。
1.老式训练与HBW的区别
2.欧式训练与中式训练方式的区别
在本书中,笔者把我国的老式训练体系简称为中式训练体系。它往往过度强调基本功,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泰拳中的基本功,如站姿、单拳、单腿等单击动作,大多数教练通常希望学员先将此类基本功通过模拟动作等形式练习到近乎完美,大量的基础动作一项项地学习至数节课之后,再进行后面的组合训练,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实际并不符合逻辑。因为即使很多世界冠军级别的运动员都不能保证把基础动作一开始就做得足够完美,更何况初学者尚未建立起相应的肌肉记忆,他们刚开始学习时需要的标准尺度只是相对的,对他们更重要的是快速上手产生兴趣。即使初学者能够摆出看似标准的姿势,一但发力打靶动作也会变形,在脱离实践操作中追求的标准化是无用的,很多教练要求学员一上来就做出完美的空击动作,通常都以失败而告终,其实空击是格斗中非常难的部分,初学者做空击练习也只是热身和强化打击思维,毕竟空击做到完美不是新手能达到的。
欧式训练中教练会先将初级阶段所需的基础动作让学员体验练习,过程中发现学员最擅长的某几个技术,针对性地快速纠正到尽可能标准的程度,再将次要技术和主要技术相互搭配成简单组合技术,配上战斗场景的模拟,用打靶或拳套拍击让学员接触到格斗的乐趣,初学者会的技术动作虽然有限,但欧式教练也会尽量搭配出更多有趣的组合技术,通过各种训练方式变相地对基础技术进行潜移默化的强化,在实操中不断发现问题后再解决问题,这是在欧式训练第一节课就会出现的内容。接下来的课程中再不断叠加新的技术,配合老技术进行更多变的搭配方式。与中式训练相比,欧式训练更简单易上手,边实践边纠正的学习效率更高。这不仅是适合爱好者的方式,在欧洲运动员同样也是如此起步的,因为运动员最初也是零基础的爱好者。
中式和欧式的直观区别就是中式训练遇见问题,选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试图直接将问题解决,但徒劳无功。欧式训练从全局看问题,采用迂回战术将问题各个击破。
上文阐述是早已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训练中被印证过的训练方法。
中式格斗训练方法主要体现在站立格斗中,这使得很多爱好者和运动员在错误训练方法中浪费了很多年的宝贵时间,我曾经接手过的职业运动员中很多都是我国省队有不错成绩的运动员,训练了很多年,但水平与国外有少量比赛经验的练拳爱好者不相上下,但他们已具备了超强的体格,所以改变了科学训练方式后,他们在几个月时间内提升到了很不错的水平。
我国MMA、柔术的业余发展相比站立格斗迅速很多,因为我国之前没有地面格斗这个训练项目,所以项目被引进中国后,全部使用的欧洲教练,欧洲教练教任何体育项目都使用高效的欧式模式,所以不存在之前错误的认知,爱好者水平提升很快。我记得2012年前后很多网络上和线下公开课中常见到一些MMA的爱好者,总会向我请教站立技术上的问题,他们那时候才刚刚起步,但几年时间,他们已经登上了MMA职业赛擂台,也许因为项目起步很晚,他们还没有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但他们不像中国站立格斗运动员走了那么多年的弯路。当这些人今后担任MMA或柔术教练时,也一样会按着他们外国教练的模式去教课,这是很好的传承案例。
3.HBW欧式泰拳相比传统泰拳的优势
传统泰拳训练模式也可被称为泰式训练模式,指的是在泰国本土的泰式训练方法。它最核心的问题体现在授课模式根本无法在全球复制,成本高,课程内容花样少、趣味性低,标准化程度低,很难成为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课程产品。
尽管泰拳起源于泰国,腿、膝、肘技术的细腻和威力全世界有目共睹,但泰国只是起源地,反而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将泰拳的训练体系改良得更系统科学。由于科学体系化、娱乐属性的注入,加快了欧洲等国的泰拳发展步伐。
传统的泰式团体课中,往往教练人数多达训练者的一半,除泰国等教练成本不高的国家以外,其他国家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多的人员成本。看似是团体课,但本质上却是多人同时进行的私教课,无互动性可言,团体课和私教课在课程模式和功能上的区分并不明显,团体课的特点在于强调互动性、团体娱乐性、交互性的前提下让爱好者学习格斗技术,应该有五花八门的娱乐环节在其中,但泰式团体课模式千篇一律,训练内容每天都很相似,枯燥乏味,不适合爱好者,不适合全球市场,在泰国本土的泰式课程也都渐渐发现此问题,不断在向欧式模式学习。私教课的特点应该是在更专注技术提升的前提下,兼顾娱乐性。无论如何团体课中的多人互动性一定优于私教课,私教课的技术学习效果一定优于团体课,这样在两种课程上才能体现出差异化,才定位了不同人群的消费特征。但泰式模式中两者差异不大。
泰国相比欧美国家,至今仍沿用着传统落后的训练方法。例如,训练内容每天都没有太大区别,枯燥乏味,业余爱好者难以坚持。泰国运动员从小放弃学业,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训练,而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几乎都是业余爱好者,每天只用业余的1.5小时训练,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了世界顶级选手甚至世界冠军,曾经将“泰拳王子”播求击败的日本选手佐藤嘉洋除打拳外还有自己的主职工作。欧洲的训练方式不但非常科学,而且充满了趣味性,让人有继续学下去的动力。泰国传统泰拳体系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例如,同一泰国拳馆内的不同教练对正蹬技术是否要转动脚尖都存在争议,很多前往泰国学习的中国教练表示在泰国看不到太多的训练方法,泰拳教练也不擅长采取高效的方法来纠正学员的错误动作。
早期泰国选手在世界所向披靡,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科学的训练方法,而是因为泰拳格斗术真的很厉害,但渐渐欧洲及其他国家选手远赴泰国学习了他们的格斗技术,再融入欧式科学训练方法,如今越来越多的泰国拳王被接受了欧式训练的外国泰拳手所击败,泰式风格的泰拳手在世界拳坛中想要取胜越来越难。随后优秀泰国拳手都一改以往的打法和训练方式,向欧式风格靠近。例如,在“武林风”的2019年度盛典上,泰国选手帕奇特侬在淘汰赛中用欧式风格打法战胜多人,决赛中与同样来自泰国的江通猜对阵,交锋中帕奇特侬明显碾压着使用泰式打法的江通猜,最终获得总冠军金腰带。我们很容易发现他已经在训练中借鉴了欧式打法,另外还有几位世界著名的泰国拳王,在他们打法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欧式风格的影子。
HBW欧式泰拳是传统泰拳的进化升级,爱好者可以把它作为健身的方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得健康快乐的同时学习泰拳技术。运动员通过它的科学训练体系更容易快速上手,在竞技中以全面的打击方式获得最大优势。
在HBW欧式泰拳里技术还是传统泰拳的拳、腿、膝、肘,但不同的是运用了科学的训练模式将各个技术元素融入到各个细分授课环节,不仅衍生出了各种炫酷多变的组合技,也通过组合技的练习强化各类简单技术,改善了传统泰拳课程训练内容单一的缺点,用千变万化代替传统泰拳课程的枯燥和乏味。
4.格斗健身与格斗的区别
格斗健身的概念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为了在业余市场中强调格斗的健身属性。我国一些早期的格斗训练课程只传授格斗技术,把体能训练、心肺训练与其相分离(传统武术练习者普遍身材不太理想),建立了错误的大众认知,为了让大众理解格斗练习不仅能学习技术还有健身减脂的效果,特意命名为“格斗健身”,希望可以吸引更多人加入。
在外国,格斗训练原本就是与健身相结合的,国外大众也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没人会特意强调格斗健身的概念,这反而是我国为逆转大众错误认识而创造的特色名词。
5.专业训练和业余训练的区别在哪儿
全球的业余和职业训练在模式上并无过多差别,只是在操作细节上稍有不同,这和做饭是一个道理,做家常菜的厨师把菜品稍做调整就可以适应老人、减脂人群、儿童,区别更多的在于对油盐糖类调味品的把控和部分食材的替换,在统一体系下做出细微调整。我国很多从业者误以为职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在授课模式上有很大的不同,有人认为守旧枯燥的中式训练是适合运动员的,具有极高趣味性的欧式模式为爱好者应运而生,其实欧式训练模式同时适应两种人群。外国同一格斗课堂上通常业余、职业两类人会同时训练,并由同一教练来授课,那么课程模式是怎么适应水平不同的人在同一课堂训练呢?例如,体能差异较大的业余爱好者和运动员,在“主菜”环节的打靶或欧式拍击训练中不是以动作完成数量而是以每回合的训练时间来评定完成度,体能好的运动员动作标准度高,频率高,同等时间内重复动作的次数多;体能差一些的新手受到身边运动员的鼓舞,会更加努力地挑战自己的极限。训练中遇到较难的技术动作,教练通常会给新手和老手两种动作练习的选择。欧式课程的实战中教练会长期建立大家控制力度、互帮互助的意识,每回合大家找各自的对手配对实战,并不是两个人打其他人都观看的中式模式。每回合结束后不停地轮换对手。这样老手会遇到老手配对,也会遇到新手配对,新手也会遇到新手配对,过程中老手遇到老手时可以在对方接受范围内发力,下一回合轮换到新手配对时会尽量控制力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新手,也当作一回合的轻度休息,下一回合老手再次配对老手时又可以继续高水平地较量。这种模式不仅让新手的水平不断提升,而且老手也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只是在运动员比赛前,依据运动员和教练时间适当安排特殊的专项训练。
欧洲征战世界顶级擂台的运动员也都用的这套训练体系,只是和业余爱好者的训练强度不同,训练同样具有趣味性。曾在HBW欧式泰拳微信公众号内客串参与教学拍摄的几位世界冠军美丽死神、克劳斯、佐藤嘉洋等都是该体系的受益者。其体系优势的强大,是人们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