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把未知的南方大陆搬上地图

第一节 原住民的世界

在欧洲人踏足澳大利亚这块大陆之前,这里的世界仅属于当地的原住民。根据碳含量的测定证明,澳大利亚在五万年前已经有人类踪迹。关于这些早期人类来到澳大利亚的方式有着两个不同的假说:“漂流说”和“陆桥说”。

“漂流说”指的就是第一批的原住民从其他的大陆乘坐着漂浮物来到了澳大利亚;而“陆桥说”则指的是因为地球冰期活动,曾经有一条巨大的冰带贯穿了澳大利亚与另一块大陆,早期原住民就从陆路到达了这片位于南半球的大陆。

这两派的学者争斗了一段时间后,英国科学家赫胥黎提出过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他把“漂流说”和“陆桥说”结合起来,认为在第四纪晚期,印度尼西亚群岛和澳大利亚之间不可能有连续不断的完整陆桥。但是在个别的岛群之间有可能有着裸露海面的狭长陆地或岛屿环带。这些陆地和环带之间则可以较为轻易地乘船往来,于是澳大利亚的早期原住民就是乘船逐段越过这些水域,最终到达了地球南端的这片大陆。

如今的澳大利亚境内还有很多原住民,不过他们和前面所说的五万年前的早期原住民之间是否有着血缘上的关联现今并没有定论。所谓的“澳大利亚原住民”在如今指的也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囊括了约二十个民族的笼统称呼,就像“少数民族”一词,是习惯上的统称。原住民的各民族之间并不一定有密切的关联或相同的起源,很多民族之间语言不相同,习俗也不相同,甚至连肤色的差异都很大。

直到1788年英国的“第一舰队”来到澳大利亚为止,这里的原住民一直都生活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期。他们的生产资料属于公有制,也没有剥削和阶级。血缘关系是一个族群最大的维系纽带,所以他们的婚姻采取的是族外制度。仅仅很个别的地方才有零星的家庭和明确配偶关系。

在欧洲人来到这片大陆之前,这里没有什么可以人工饲养的家畜,也没有适合大面积种植的植物,以至于这里的原住民只能一直过着游猎的生活。狩猎和采集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每一个部落都只在自己所管辖的领地内寻觅食物。而领地的范围大小除了受到部落大小的影响之外还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澳大利亚内部的沙漠地区,一个部落的领地可以达到10万平方公里,但是在沿海较为肥沃的地区,一个部落的领地可能就只有500平方公里。在领地中,不仅土地是公有的,而且土地上所生长的大树、小草、水塘和沿海中的鱼虾,甚至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都是全体所共有。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独自拥有一寸土地、一片池塘或者一只被猎杀的袋鼠。

原住民的绘画艺术

澳洲原住民的捕猎方法和技巧都十分特别。在欧洲人到来之前,袋鼠是这片广袤大地上最大的动物,在这里生活了几万年的原住民早就掌握了识别袋鼠种类的方法,并且擅长利用袋鼠留下的痕迹前去追踪。在捕猎中,原住民最主要使用的武器是长矛。若原住民是单枪匹马战斗,他就要凭借自己的毅力和耐性进行长时间的追逐。若是一群原住民一起行动,他们就可以实施集体围猎,或者相互配合进行协同诱捕。不过他们最主要的捕杀方法则是伪装法。他们利用自己的深色皮肤和灰暗色草原环境,或把黏土涂抹到身上将自己伪装起来,然后悄悄接近正在吃草的袋鼠,一旦接近成功,就迅速把锐利的长矛投掷出去。

除了袋鼠之外,原住民也捕猎其他动物作为食物,包括鸸鹋、袋貂、袋熊、龟、蜥蜴和蛇。要进行爬树的时候,他们不像我们想象的方式用双膝夹着树干向上,而是利用树干上凹凸不平之处作为用力的支撑点,手脚并用向上爬。若是树干太粗或者比较光滑,他们就会一手拿刀在树干砍出一个一个凹槽,然后一步一步登上树顶。

除了用长矛捕杀陆地上的猎物,原住民也吃天上的飞鸟。在整片大陆上,除了约克角半岛地区的原住民之外,其他地区的人并没有发明出类似弓箭的武器,所以他们想要打下飞鸟只能靠另一种武器——回力标。这是一种形似镰刀,截面扁平,中央弯成钝角,边缘尖锐的木质武器。在使用的时候,原住民将其用力抛出,回力标可以在空中呈环形轨迹飞行,在划出一个大大的圆圈后,又飞回投掷者跟前。不过这种武器的准确度并不高,想要打单一的飞鸟并不是很奏效。但是若是有群鸟飞过,位于地上的一群原住民集体投掷回力标,总会有那么一两只倒霉的鸟儿不幸被命中而成为他们的盘中餐。

如今在纪念品商店中随处可见的回力标,基本都是中国制造

除了地上跑的和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鱼儿也是居住在雨水充沛地区的原住民所不可缺少的食物来源之一。除了简单地用长矛捕鱼之外,原住民还会使用提篮捕鱼。他们将一截空心的树干放入水中,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回来查看,若是有倒霉的鱼儿困在其中就成了他们的食物。原住民也会用渔网进行捕鱼,这种渔网往往是用带叶子的树枝或者草束编织而成。

狩猎一般是男性原住民的工作,不过狩猎明显存在着不确定性,所以部落女性所采集的植物性食物就成为了他们生活中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虽然澳大利亚的土地贫瘠,但可供人类取食的物种却相当丰富。人类学家发现仅昆士兰地区原住民可食用的植物就达239种之多。

无论进行狩猎、捕鱼或是采集都需要工具。工具是用来评判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读历史时常常会看到“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名词。而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陆上的原住民,直到被欧洲人发现时,他们都还生活在“石器时代”。原住民没有任何金属制品,也根本不知道有金属的存在。只有澳大利亚北部一小块地区的原住民拥有铁块,但这些铁块是和马来群岛中的人群进行贸易交换所得到的。原住民制造工具的原料只有石头、木、骨、兽皮、兽毛、人发和植物纤维。

平均分配是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显著特征,所有的收获都属于整个部落,然后进行统一的平均分配。任何一个狩猎者或采集者,他(她)的狩猎物或采集物,从不自己单独享用。每一个部落在分配的习惯上或许有所不同,但基本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则。人类学家曾经记录了澳大利亚耶克拉米宁部落中的分配情况。所有的食物在全部参加者中进行平均分配。由打猎人或采集人亲自分配,每人一份,分配人亲自把食品分别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中,期间无人擅自前去挑选,并且也不会对分配给自己的食物数量或者质量产生任何不满。在有些部落中这种分配制度会发展得比较高尚。在维多利亚州西南部的一些部落里,当猎人把打到的猎物带回到部落后,自己会得到猎物中最差的一份,猎人兄弟也只能得到较差的那份,其他氏族成员则分得更好的一份。

生活与生产的水平决定了整个原住民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原住民以氏族和部落的形式生活在一起。每一个部落少的只有百来人,多的可以达到上千人。即使是属于同一个氏族,但不同的部落之间也有着不同语言或者方言,生活习惯和文化也有着差异。出生后的小孩达到五六岁时就需要进行成人礼,之后就会被按照性别分配工作。男性原住民除了打猎之外,还要负责征战和祭祀等活动;女性原住民除了采集之外则要负责抚养和教育小孩,制作工具和器皿。

繁衍是任何一种生物的原始驱动,澳大利亚的原住民有着属于自己较为奇特的婚姻生育制度。每一个原住民的部落是由两个胞族所构成,而胞族正是他们婚姻制度的基础。这两个胞族内部的原住民之间禁止通婚和发生性行为,婚姻和性交只能在胞族之间进行。两个胞族之间并不混居,而是会以一些自然界限作为边界,比如一条小溪或者一个山岗。若是有人违反了这个制度,和同一胞族的异性产生了关系,就要受到最严厉的处罚,一般都会被处死或者驱逐出部落。在原始社会中,驱逐出部落几乎等同于被判死刑,因为一个原住民若是没有部落的保护,在茫茫荒野中遇见其他部落的原住民就会被毫无例外地杀死。

在每一个胞族中,又会有着若干个氏族,这是澳大利亚原住民最小的社会活动单元,类似于中国的宗族。氏族内的人彼此之间有着较为亲近的血缘关系,并且一般都会有一位被公推的领袖。每一个氏族的领袖组成了整个部落的议事会,讨论决定整个部落的重大事项。每一个氏族有着属于自己的名字,比如,基拉拉瓦胞族分成了下列氏族:毡蛇、渡鸟、鹈鹕、黑鸭、蜥蜴和云。从氏族的这些名字里可以看出,代表氏族的是不同的图腾。同一个图腾的人们共同活动,共同吃住,共同生活,甚至互相借给女人。图腾在澳大利亚的原住民中并没有被膜拜或者神化,而是变成了一种极为亲近的指代。在交流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氏族的图腾称作“我的兄弟”或者“我的父亲”。原住民对于自己图腾的情感是十分深厚的。若是一个氏族的图腾是蜥蜴,那么他们一般都不会去猎杀蜥蜴当做食物,这是他们的图腾禁忌。在他们看来,若是猎杀了自己图腾的动物,就如同杀害了自己的亲人一般。

这样原始的生活在到达澳大利亚的欧洲人看来是极难接受的“陋习”,是“蒙昧时代的典型标志”。原住民过着恬静的生活,并不因环境的恶劣而烦恼。大地和海洋遂其所愿为他们提供一切生活必需品。他们不羡慕豪华的住宅或家庭用品,生活在温暖而舒适的阳光里,享受着有益于健康的新鲜空气。原住民正是带着这样的乐观情绪,在外人看来物质极度匮乏的环境里,满足而高傲地生活了几万年。

然而1788年到来时,这一切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如今的澳大利亚原住民和其他国民一样拥有了平等的权利。一部分的原住民融入到了普通社会之中,和普通民众一起生活居住。也有一部分的原住民依旧居住在特定的原住民保留地中,并且不希望外来人前来打扰。不同地区的原住民肤色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沿海地区的原住民肤色较浅,内陆地区的原住民肤色较黑。如今的原住民中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成为人权运动者、作家、律师等。相当一部分的原住民如今从事旅游业,经营原住民文化中心,售卖原住民文化制品,进行原住民文化表演。在澳大利亚各个旅游城市都会有原住民文化表演的节目,可以前去欣赏他们的祭祀典礼、舞蹈和音乐。各大博物馆和展览馆中也经常会展出原住民的绘画。

原住民音乐舞蹈表演

袋鼠是属于袋鼠目的有袋动物,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由于澳大利亚大陆上没有凶猛的食肉动物,且袋鼠繁殖率极高,数量据估计常年保持在1亿只左右。在欧洲人抵达澳大利亚之前,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的数量大约为30万人,若1只袋鼠以重5公斤计算,约有5亿公斤袋鼠肉,每个原住民仅袋鼠一项可拥有1.6吨肉。可见袋鼠对于原住民来说是多么重要的食物来源。如今袋鼠依旧广泛地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大陆上,驱车离开澳洲任何一个城市来到郊区都能在路边发现袋鼠的身影。由于公路上的柏油在夜晚较为温暖,很多袋鼠会来到路上休息,以至于汽车撞死袋鼠的事件时常发生。由于袋鼠的繁殖率极高,且大量啃食草地,澳大利亚政府如今每年会组织猎杀大约150万只袋鼠。死去的袋鼠并不会被浪费,尸体会被制作成狗粮,一些肉也会作为食品出售。在澳大利亚最大的两个连锁超市的肉品区,均出售袋鼠肉以及用袋鼠肉制作的香肠和肉丸,一些零食店中也可以买到即食的袋鼠肉干。

袋鼠

关于袋鼠(kangaroo)名字的由来有着一个故事,据说英国人刚来到澳大利亚不久时,看到这种前腿短、后腿长的怪兽感到非常惊异,就问当地的原住民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原住民回答:“kangaroo”。于是,“kangaroo”便成了袋鼠的英文名字,并沿用至今。可是人们后来才弄明白,原来“kangaroo”在原住民的语言中是“不知道”的意思。

鸸鹋(拼音:ér miáo)是现存世界上除了鸵鸟以外最大的鸟类,为鸸鹋属唯一的物种,仅分布于澳大利亚,一般成年鸸鹋体重为45公斤。由于体型大且不会飞翔,早先为澳洲原住民的食物来源之一。在欧洲人移居澳大利亚之前,澳大利亚有3种鸸鹋,但塔斯马尼亚鸸鹋于19世纪50年代灭绝,王岛鸸鹋于1805年被猎人杀尽绝灭。一些王岛鸸鹋个体曾在巴黎饲养,最后一只在1822年死亡。所以目前仅剩一种。鸸鹋会生下深绿色的蛋,可重达500克。大约生了七个蛋之后,雄鸸鹋开始坐在蛋上孵蛋。从此雄鸸鹋不吃不喝,每天只在需要翻转蛋的时候才会站起来10次左右。在大约两个月的时间中,雄鸸鹋仅靠体内的脂肪生存,每天只喝一点晨露。鸸鹋不是忠实的一夫一妻制,每当雄鸟开始孵蛋,雌鸟便会与其他雄鸟交配,并且把蛋继续放入窝中让雄鸸鹋孵蛋。所以雄鸸鹋所孵化的一窝雏鸟中,可达一半是雌鸟背着丈夫生下的“私生子”。鸸鹋和袋鼠的形象占据着澳大利亚国徽的左右两边,据说是因为这两种动物都只会往前走,不会后退着走。澳大利亚政府希望自己的国家勇往直前。鸸鹋并不像袋鼠那么容易在野外见到,若是想要一睹真容可以去动物园或者专门的饲养区。

鸸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