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0.1.1 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从一个国家来看,它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物或服务的交换活动,则是对外贸易。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也常用“海外贸易”表示对外贸易。总之,国家之间的货物或服务的交换活动,从一国看是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或世界范围看,就是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是由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所构成的。

0.1.2 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

国际贸易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国际贸易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国家的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形成了国际贸易。

0.1.3 国际贸易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极度低下,因此没有剩余商品,没有私有制,没有国家,当然也不存在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产生是与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密切相关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促进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品除维持自身需要以外,还有少量剩余,于是,在氏族公社之间、部落之间出现了剩余产品的交换。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的出现,便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当产品专门为满足别人的需要而生产时,商品交换就会逐渐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产生了货币,于是,商品交换则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于是,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的出现,促进了氏族、部落之间商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商品流通超出了国界,产生了最初的国际贸易。

0.1.4 国际贸易的发展

1.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是在奴隶主占有制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商品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是微不足道的,因而进入交换领域中的商品是有限的。同时,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交通运输工具简陋,国际贸易的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在奴隶社会,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是奴隶和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物、香料等。

2.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虽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在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商品生产处于从属地位,其国际贸易规模不大,但商品的种类增多了,贸易范围扩大了。国际贸易的地理范围有明显的区域性,阿拉伯人控制了地中海与东西方的国际贸易,随着意大利北部和波罗的海沿岸城市的兴起,贸易中心转移到意大利,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到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在我国,到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时代,开辟了从新疆经中亚通往中东和欧洲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不仅使我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从此闻名世界,而且也使东西方之间的贸易紧密起来,欧洲的宝石、珊瑚和玻璃制品等输入我国。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向许多国家传播了我国的火药、指南针和手工业等技术,同时也把这些国家的土产、优良的种子等传入我国,促进了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技术交流。

3.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16到18世纪中叶是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这一时期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这为国际贸易的扩大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一时期的地理大发现,更是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大批欧洲资本家前往非洲和美洲进行掠夺性贸易,运回大量金银财富,甚至还开始买卖黑人的罪恶勾当,同时还将这些地区占为本国的殖民地,妄图长久地保持其霸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规模大大提高。

国际贸易已从单纯的互通有无变成了以牟利为主的商业行为,但决定贸易流向的仍然是各国的自然资源和各自固有的生产技能的差异。各国主要出口本国特有的产品,进口本国不生产的东西,这段时期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是暴力控制下的殖民贸易。

(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得以建立并广泛发展,社会产品大大增加,真正的国际分工开始形成,为国际贸易的空前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①国际贸易量迅速增加。19世纪的前70年中,世界贸易量增长了10多倍。

②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商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工业品的比重显著上升。在工业品的贸易中,以纺织品的增长最为迅速并占有重要地位。煤炭、钢铁、机械等商品的贸易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③国际贸易的组织方式有了改进。国际贸易的经营组织日趋专业化,成立了许多专门经营某一种或某一类商品的贸易企业。同时,为国际贸易服务的组织也趋向专业化,出现了专门的运输公司、保险公司、信贷公司等。

④政府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有所转变。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在国内主张自由放任,这反映在对外贸易上,就是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减少。为了调整各国彼此间的贸易关系,国家之间开始普遍签订贸易条约。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国际贸易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①国际贸易规模仍在扩大,但增长速度下降,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贸易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但同自由竞争时期相比,增长速度已经下降了。例如,在1870~1913年的43年间,世界贸易量只增加了3倍,而在1840~1870年的30年自由竞争期间,国际贸易量却增长了3倍多。

②垄断开始对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少数帝国主义国家不仅在世界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还渗透和垄断了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对外贸易。

③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开始输出资本,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潜在影响。为了确保原料的供应和对市场的控制,少数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向殖民地输出资本。

4.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1)“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阶段。

①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后到1973年):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时期。1973年以前的20多年间,国家贸易年均增长7.8%,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其基本原因是战后科技革命、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贸易自由化和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等。

②第二阶段(1973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贸易由迅速发展转向缓慢发展甚至停滞。1973年以后,世界经济低速增长,西方经济陷入停滞的困境,首先爆发了经济危机,其次是石油危机的爆发,再次是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③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开始回升。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多边贸易谈判协议的签订及有关条款的落实,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使得国际贸易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

(2)“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特点。

①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技术密集型商品发展迅速。由于技术密集型商品贸易所带来的利润率远远高于一般商品,为了增强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各国都竞相鼓励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以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如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1/3来自高技术产品出口,高技术产品出口支持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技术贸易额在1960年只有20亿美元,1980年达到500亿美元,1990年超过1000亿美元,而今技术贸易额已过4000亿美元。进入21世纪,世界技术贸易以更大幅度迅速增长。

②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世界有形商品的出口额从1980年的20341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18935亿美元,增长了近8倍;而同期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了5.63倍,明显快于有形商品的出口。根据WTO提供的数据,1980年世界服务贸易额为3643亿美元,2014年猛增至98006亿美元,是1980年的26.9倍还多。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1980年的15.2%上升到2014年的39.4%。

③贸易全球化与集团化并存。全球化使人类经济活动的流动性大大加快,货物、劳务、资本和技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容易,其规模不断扩大。各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互相依赖关系大大加强,任何国家都免不了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事件和变动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或减少,市场竞争已成为世界性竞争。

在国际贸易全球化的同时,世界贸易的集团化趋势也在进一步加强。区域贸易协定(RTA)是贸易集团化的一个重要形式,据WTO统计,到2016年初,全球的FTA将达到428个,其中的300多个是1995年以后成立的。各区域内贸易集团纷纷把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定在20年之内,如欧洲联盟21世纪20年代将实行完全的统一,亚太经合组织制订了2020年前实现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长期目标。

④国际贸易交易方式网络化。国际贸易交易日益借助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贸易、无纸贸易。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音像书刊、软件设计、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务产品交易,实物产品交易则是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在国际贸易中利用EDI,可以大量减少甚至消除在传统贸易过程中的各种纸面文件和单据,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简化工作流程,便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