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旨在熏染广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人文情怀。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文化教育、人文教育的公共基础课。本教材是为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而编写的通用教材。以文学史为线索,精选古今中外经典性文章,其目的是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人文精神素养、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并为学好各门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编写上注意文学史涵盖面和名家名作;题材广泛,体式多样,整体丰富多彩,每篇各有特色;注意体现各种表现方法和写作风格;适当安排文学样式的比例,并加大古典文学的比重。本教材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线索清晰,以点代面

以文学史为线索,选取重要的作家作品,并突出其时代特征,如加大唐诗、宋词、元曲的数量。这样,使广大学生对我国文学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作家作品产生的原因、意义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按时间顺序精选了欧洲、美洲、亚洲等世界一流的作家作品。如此,可使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了解中外文化、文学的异同。诸如,欧洲文学具有一源性,亚洲文学具有多源性;欧洲以叙事见长;我国则以抒情为主。

二、选材新颖,前后呼应

在课文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避开初、高中教材所出现过的篇目。本教材所选取的篇目(篇目的作者大都是人们熟悉的)对于大学生来说既耳目一新,又不陌生。通过教与学,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可一改以往教学中出现过的“孤证”现象。

三、内容丰富,结构均衡

全书选择的篇目为我国由先秦至当代,以及国外从古希腊至19世纪末的(包括欧洲、美洲、亚洲)部分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文学样式。每篇各有特色,整体丰富多彩;注意体现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作家的写作风格;另外每单元后都附有表达方式、创作方法、国学、文化、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等常识。

四、注重文学性、强调人文性

本书绝大多数文章属文学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有吸引力,能感染人。对青年学生的成长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人与人之间纯真的友情、亲情、爱情;培养高尚情操,弘扬爱国主义。

五、以学为主,以教为辅

本书在编写时,始终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角度进行的,以学为主。教学中参照单元概述、作者简介、作品阅读、提示与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主旨、意义、艺术特色及风格,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和指导,学生就可以从整体上感悟和把握作品了。

本书由高滨、李国锋担任主编,周晓、赵巍、刘倩、许立霞、秦素洁、孙明担任副主编,王军现、王坪担任主审。编写分工: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五单元由高滨编写;第三单元由刘倩编写;第四单元由周晓编写;第六单元、第八单元由赵巍编写;第七单元由李国锋、刘倩编写(知识链接部分由刘倩编写);第九单元由高滨、许立霞、孙明编写(诗歌部分由许立霞编写,散文部分由孙明编写,其他部分由高滨编写);书中图片和附录由秦素洁整理。李国锋负责本书体例框架的设计;高滨负责组稿;秦素洁负责统稿;赵巍负责定稿。参加编写的还有许燕、吕晓峰、杜威、锁娜、郭雪芸、刘彦尚、邵士东。

在此,衷心感谢河北师范大学邵丽光博士和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李建蕾、高艳芳两位老师在编写中给予的指导并提供大量的有价值资料。

敬请使用本教材的广大师生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改进。

编者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