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1]
南朝民歌盛于南北朝时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华彩的一章。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与西曲两类。《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2]。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3]。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4]。日暮伯劳飞[5],风吹乌臼树[6]。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7]。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8],莲子清如水[9]。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10]。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11]。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12]。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13]。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14],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15],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注释】
[1]《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这首诗是南朝民歌。西洲曲,乐府曲调名。[2]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下,往。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3]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4]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5]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6]乌臼:现在写作“乌桕”。[7]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8]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9]青如水:和“清如水”谐音,隐喻爱情的纯洁。[10]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11]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12]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13]尽日:整天。[14]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15]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海水一样悠长。
提示与练习
一、诗的开头写女子回忆了梅花初落时与情人在西洲相会,于是折一枝梅远寄江北的情人,以下便写女子从春到秋、从早到晚的无尽的相思,情调缠绵悱恻,充满朦胧之美,颇具艺术感染力。以四句为一段,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上下蝉联起来。
二、艺术上有独特之处。首先,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其次,叠字和顶真的运用。“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再次,是双关隐语的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三、分析《西洲曲》的艺术特色。
四、分析《西洲曲》是如何通过景物变化显示季节更替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