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辩证法

辩证法是什么?这个词来自古希腊语,本意指交谈或对话。后来,雅典的居民认为交谈是一种卓越的艺术,通过交谈能够发现真理,于是他们开始互相比试,以寻找最好的健谈者,或称辩论能手。在所有希腊人中,苏格拉底苏格拉底(Socrates),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最出类拔萃的那一位。我们能够在柏拉图柏拉图(Plato),古希腊哲学家。的《对话录》(Dialogues)中一览他的风采。通过反复研读,其辩论艺术的秘诀便得以显现。苏格拉底发现真理的过程如下:首先他提出一个命题(proposition),然后找出它的矛盾之处(contradiction),随后根据这个矛盾点修改命题,再找出新的矛盾点,这个过程会不断循环往复。

让我们深究这个方法。对话的发展由三个步骤组成。首先,对于一个命题的陈述,叫作正题(thesis)。随后,提出这一命题的矛盾之处,叫作反题(antithesis),也就是原始命题的对立面。现在,需要解决这种对立,就必须对原始命题进行修订,并形成第三个命题,叫作合题(synthesis),这是原始命题及其对立面的结合体。

这三个步骤:正题、反题及合题,是所有运动的法则。所有持续运动的事物都在不断地自我否定。通过运动,所有事物都会向着它的对立面进行转变,现在成为过去,未来成为现在。不存在完全静止不动的事物。

一切事物的存在,其根本就是持续的改变。所有事物最终都会走向它的对立面。改变是迫使事物运动的驱动力,而运动本身也会变得与之前不同。过去变成了现在,并共同决定未来。新生命诞生于旧事物,这个新生命就是旧事物及导致其灭亡的对立面的结合体。这样的对立使得改变持续发生。

人类看起来就是所有矛盾的结合体。一个人本来计划着做一件事,转头又去做了另一件。你明明爱着一个人,却偏以为是恨着对方。被压迫、被羞辱及被打压的人也依然会对那些压迫、羞辱、打压他们的人抱有同情和理解。

我们该如何解释这种矛盾呢?

为什么朋友转而与你为敌?为什么儿女会反抗父母?

一个男孩离家出走,只因为他的妈妈坚持要他打扫他们肮脏破旧的两房公寓。他讨厌打扫卫生,但他又对自己助理看门人这个职位感到满意。实际上,他的主要职责就是打扫大宅子的走廊和过道。这是为什么?

一个12岁的小女孩嫁给了年过半百的男人,并感到由衷地开心。一名盗贼成了值得尊敬的公民,一位富有的绅士却成了盗贼。一个女孩出身于正派又体面的家庭,却步入黑道沦为妓女。这些都是为什么?

从表面上看,这些例子都像一个谜,常言所谓的“世事难料”。但它们是可以被辩证地解释的。若想辩证地解释这些谜团,任务艰巨,但绝非无迹可寻,只要我们牢记: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也就没有生命。没有矛盾也就没有世间万物,星辰、明月和大地都不会存在,我们也不会存在。

黑格尔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德国哲学家。说:

只有当事物自身包含着矛盾时,它才会运动,才拥有动力和行为。这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参见《逻辑学》(The Science of Logic)。

阿多拉茨基V. V. 阿多拉茨基(V.V.Adoratsky),苏联政治活动家、历史学家。在他的《辩证法》(Dialectics)中写道:

辩证法的基本法则是普遍的:不管是在宇宙空间中那些星系形成的地方,或是在那些庞大到无法测量的发光星云的运动规律中,抑或在分子和原子那永恒的结构中,还是在电子与质子的运动中,我们都能发现它。

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芝诺芝诺(Zeno),古希腊哲学家。,是辩证法的鼻祖。阿多拉茨基引用了芝诺的说法:

一支箭在飞行的过程中,必然会经过路径上一些特定点,并占据那个特定的位置。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其中的某一时刻,这支箭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上就处于静止状态,也就是说,它完全没有运动。由此可见,运动与静止是共存的,这支箭位于某个位置,但它又不在那里。只有同时表达了这两个对立面的存在,我们才能描述运动。

在此,我们先暂停一下。让我们重新回到前面的例子,分析一下那个离开了门风正派的家庭,最终沦为妓女的女孩。我们知道她的堕落是受到了特定因素的影响,这是肯定的,但具体因素是什么呢?是某些超自然的旨意指使了她吗?还是她真的认为出卖肉体对她十分有吸引力?几乎不会。她在书里读到过,也从家长和教堂牧师口中听说过,卖淫是世间最糟糕的罪恶,这个行当里充满了不稳定因素,以及疾病和恐惧。她知道妓女会被执法机构追捕,会被皮条客欺诈,会被顾客占便宜,会最终孤苦伶仃、痛苦不堪地死去。

几乎不会有任何一个正常的、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姑娘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妓女。然而她及其他一些人还是选择了这条路。

为了理解这个女孩行动背后的动机,我们必须对她进行深入了解,只有那样我们才能理解她的内在和外在的矛盾。通过这些矛盾,我们才能感受到她生命的运动。

我们将这个姑娘称为艾琳(Irene),以下是这位人物的性格框架结构:

◇◇◇生理条件◇◇◇

1.性别:女。

2.年龄:19。

3.身高体重:五英尺二英寸约1.57米。

4.发色:深棕色。

5.眼睛颜色:棕色。

6.肤色:白皙。

7.体态:亭亭玉立。

8.外表:有吸引力的。

9.整洁与否:非常整洁。

10.健康状况:她在15岁时做了阑尾手术。她比较怕冷,全家都偏执地担心她会得肺结核,她虽然看起来对此漠不关心,但相信自己会英年早逝,于是希望尽可能地享受生活。

11.胎记:无。

12.缺陷:如果排除她的过敏症,无。

13.遗传:从她母亲那里继承了虚弱的体质。

◇◇◇社会背景◇◇◇

1.阶级:中产阶级。她的家庭生活十分舒适。父亲经营一家杂货店,但激烈的竞争使他的生活并不轻松。他整日担心那些年轻人会抢占他的生意,事实证明这个担心是正确的,但他不愿让自己的家庭为此而烦恼。

2.职业:无。艾琳本该帮忙打理家务,但她更喜欢阅读,这个重担便落在了她17岁的妹妹西尔维亚身上。

3.教育:高中。她在高中二年级时就想辍学,但父母十分坚持,直白地威胁她,于是她勉强地完成了学业。她从不喜欢学校,也不喜欢学习,她完全无法理解数学和地理。但她喜欢历史,书里的那些英勇事迹、激荡的爱情故事都深深吸引着她。她大量阅读历史故事,但她读的都不是纪实文学。对她来说,日期和人名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有字里行间散发的魅力。她的记忆力不算太好,吊儿郎当的学习习惯也使得她和老师之间不断发生摩擦。她整洁的外表并没有反映在她充满笔误、拼写潦草的作文里。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正是毕业那天。

4.家庭生活:她的双亲都还健在。她的母亲大约48岁,父亲52岁,二人结婚较晚。母亲的生活比较动荡。她曾经有过一段长达两年半的感情,却以那个男人与另外一个女人私奔而告终。她试图自杀,在放煤气时被自己的兄弟拦了下来。她的精神崩溃了,被送去姨妈家进行休养,在那儿待了一年。重获健康的同时,她遇到了现任丈夫。虽然她并不爱他,却依然和他订了婚。但出于对男人的蔑视,她对自己所嫁之人漠不关心。另一方面,他相貌平平,所以心里很自豪这样一个美丽的姑娘竟然愿意嫁给他。她从未向他说起之前的那段感情,也并不担心他会察觉。他确实没有察觉,因为他对她的过去毫无兴趣。尽管她不是位好妻子,可他依然很爱她。

艾琳出生之后,她彻底改变了。她开始对自己的家庭、孩子甚至丈夫都产生了兴趣。但现在,困扰她已久的胆囊问题已经严重到需要做手术的地步了。她变得神经质,十分易怒,也不再阅读,甚至连一份报纸都不看。她只接受过小学程度的教育,却希望艾琳可以上大学,而女儿对学习的厌恶情绪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她的成长几乎是被忽视的,于是她把自己早年的过失归咎于父母的不作为。因此,她对艾琳的一举一动实行了严密的监管,这也使得母女之间不断发生口角。艾琳讨厌被管束,但她的母亲坚称,这不仅是她的特权,也是她神圣的使命。

艾琳的父亲有着苏格兰血统。他十分节俭,但也会竭尽全力去满足家庭的需求。艾琳是他的宝贝,他十分担心她的健康,当艾琳与母亲争吵时,他也经常为艾琳解围。然而他也知道妻子是出于好意,心底也同意艾琳应该受到管教。在他的父母去世后,他接管了父亲的商店,成了唯一的所有者。他也只上过小学,会读本地的报纸《信使报》。他的父母是共和党员,他也因此加入了共和党。如果被问起来,他对自己的信仰也说不出个二三来,只是坚定地信任上帝和自己的国家。他是个质朴的人,品位也简单。他每年都会给教会一笔适量的捐款,在这个社区里十分受尊重。

5. IQ:低于正常值。

6.宗教信仰:长老会。如果艾琳曾经考虑过信仰的话,她应该是不可知论者。她实在是太过关注自己了。

7.在社群中的地位:她加入了一个名叫“月光奏鸣曲俱乐部”的歌唱社团。年轻人在这里聚集,跳舞、玩游戏,有时候游戏会变成直白的调情。艾琳因为优雅的仪态而受到仰慕。她是个优秀的舞者,除此之外别无所长。她在社团里所受的鼓舞,使她产生了去纽约当一名舞者的念头。当然,当艾琳对母亲提出这个想法时,母亲变得歇斯底里。她希望完全压制艾琳的野心,因为担心大城市里毫无约束的生活会对艾琳的品行造成影响,或者,往小了说,至少会对她脆弱的健康状态造成影响。这也导致这个姑娘再也不敢提起这件事。艾琳在女孩们之间不太受欢迎,她甚至对那些恶意的流言蜚语还会感到窃喜。

8.政治派系:无。艾琳完全弄不明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区别,也完全不知道还有别的党派存在。

9.娱乐:电影、舞蹈。她对舞蹈十分痴迷,也会偷偷抽烟。

10.阅读:廉价杂志、爱情故事、浪漫小说、影视新闻。

◇◇◇心理状态◇◇◇

1.两性生活:她与俱乐部成员吉米有过一段感情。她总是毫无缘由地担心可怕的命运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在她自认为深陷困境时,吉米却拒绝了她的求婚,因此她已经不再与他交往了。她对吉米的拒绝倒不是太过失望,毕竟她最憧憬的计划还是去纽约做一名歌舞队成员。她的梦想之巅是在一群崇拜者面前跳舞。

2.道德标准:只要你能照顾好自己,任何一种性关系都没有错。

3.目标:去纽约跳舞。她攒了整整一年的零花钱,如果其他的方式都行不通的话,她就选择逃跑。她很高兴吉米拒绝与她结婚,因为她无法想象自己成为一位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她感到自己在普兰斯维尔这个小镇上难以生存,倘若要在这里终老一生更是可怕。她在这个小镇出生,甚至对每一块石头都了如指掌。就算她无法成功当上舞者,只要能离开普兰斯维尔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4.挫折:她没有上过一节舞蹈课。镇上没有一家舞蹈培训机构,而把她送去另一所镇上的花费又远远超出父亲可以承受的范围。她让自己沉浸在悲惨的情绪之中,让整个家庭知道她为他们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人生。

5.性情:她是个急性子。哪怕是最微小的挑衅也会使她暴怒。她具有报复心理,也喜好自夸。但当她母亲生病时,她又坚持陪伴着母亲直到痊愈,这样的付出使整个小镇都感到震惊。在艾琳14岁时,她的金丝雀死了,她为此伤心了好几周。

6.对生活的态度:激进的。

7.情结:自尊情结。

8.迷信:数字13。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在周五,那么一周之内还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9.想象力:丰富。

这一案例中的“正题”就是父母希望艾琳嫁到一个条件尽可能优渥的家庭里。

“反题”则是艾琳完全不希望结婚,而是想要不惜一切代价成为一名舞者。

那么“合题”就是其中的解决方案:艾琳离家出走,最终流落街头。

◇◇◇剧情简介◇◇◇

艾琳不再参加歌唱社团,而是选择与一个年轻男子去约会。一个女孩路遇艾琳的母亲,随口问起了她退出社团的原因。母亲难以掩饰自己的震惊,但还是向她解释说艾琳最近身体不适。回到家,她便对艾琳进行了一场严肃的盘问。母亲怀疑艾琳不再是处女,希望她尽快与父亲店里的一名职员结婚。艾琳察觉到了母亲坚定的决心,于是决绝出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她在剧院里找不到工作,也没有一项足以维生的专业技能,于是迫于生计,沦为了一名妓女。

实际上,离家出走的女孩千千万万,但她们并非全都沦为妓女,因为她们彼此在生理条件、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方面都千差万别,与艾琳也不尽相同。此处我们的剧情简介只是来自门风正派的家庭的女孩如何最终沦为妓女的其中一个版本。

假设一个驼子生在了同样的家庭里,则绝不会产生像艾琳这样的冲突。在重要时刻,这个天生驼背的人所思所想、所作的决定必定会与艾琳不同。我们的人物一定要有优美的体态,才会梦想做一名舞者。艾琳是不知足的,如果是一个谦卑并心存感激的人过着艾琳的生活,她一定会感到开心,绝不会想到离家出走。于是,艾琳一定是性情偏执的,同时也很肤浅。或者换作一个天性聪慧、善解人意、充满同情心的女孩,她会包容母亲那明显的缺陷,得体地帮助她改正,而不会选择离家出走。

艾琳是自负的。她收获了太多的赞美,高看了自己能歌善舞的天赋。她不畏惧背井离乡,因为她认为纽约正张开双臂迎接她。

艾琳是完全成熟的。她受到许多仰慕和追求,有过性经验,并且从未造成任何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无路可走的情形下,她转而走向卖淫也是自然,毕竟用这种方式走出经济困境可比自杀好得多。她为什么不回家呢?因为她过去的自我吹嘘与家人的无法共处已经排除了这种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她的性格一定是偏激与自负的。

但她为什么一定要成为妓女呢?因为你被前提驱使着,一定要找到一个在现实面前求助无门之际会选择去做妓女的女孩。艾琳就是这样的女孩。

当然,艾琳也许会先找一份服务员或者销售员的工作,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失业了,因为她无法胜任这样的工作。这都取决于你,你作为编剧,可以安排她尝试每一种可能性来避免卖淫,但她一定会失败。并不是因为剧作家不允许,而是人物的性格使然,即使机会就在眼前,她也无法加以利用。如果她成功地逃脱了这一命运,那么,剧作家就必须寻找另一个女孩来证明最初的前提。要记住,这个女孩拥有自己的处世原则,你不能用自己的意志去干涉她。如果她有着你这般寻根问底的头脑,也不至于沦落至此。她是自负、浅薄、爱吹嘘的。她羞于承认失败。毕竟,她来自一个小镇,每个人都对她的经历一清二楚。她一定无法面对自己的朋友,无法容忍他们背地里的嘲讽。

作为编剧,你的任务就是排除本剧的其他可能性,有逻辑地展现她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前提所预设的结局中去的。如何证明她一无所有的状态由你来决定。如果存在一些可能性,使我们依然觉得卖淫不是艾琳的唯一出路,那么你作为剧作家和手艺人就是失败的。

因为所有的冲突都生发于人物的生理条件和所处的社会背景,所以这个方法是辩证的。人物内在的矛盾引发了她的所作所为。

当然,剧作家可以从一个想法或者情节开始发展剧本。但在那之后,必须确立一个前提,使得剧作构思更加清晰。这样一来,这个想法或情节便不会独立于整部剧,而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弗兰克·S. 纽金特(Frank S. Nugent),前纽约时报影评人,曾经惊讶地写下了一篇关于影片《天造地设》(Made For Each Other)的评价:

事实上,影片《天造地设》的故事正巧是所有年轻爱侣曾经经历,或者即将经历的故事,不论这个故事将以何种形式被讲述。斯沃林先生(Jo Swerling)完全没有讲述任何新的东西,没有表示支持或反对,也没有为人类黑暗的命运之路点亮一丝光明。他只是选择了一对快乐的小情侣,让他们找到彼此,并自然地释放天性。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创作方式,因为大多数的编剧习惯性地将人之天性抛在脑后,为笔下的人物设置了各式各样流于表面的行动。实际上,正常人的行为很多时候有趣得令人惊喜。

是的,确实令人惊喜。只要剧作家和制片人愿意让人物实现自己的命运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