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转运汉如何转运
- “三言”“二拍”的世界
- 陈永正
- 1431字
- 2020-06-02 17:46:22
《拍案惊奇》开宗明义第一章便是“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写的是个颇令人快意的故事。一个“二世祖”,名叫文若虚,不去营求生产,坐吃山空,将祖上遗下的千金家事都败光了。他又学人经商,又赔尽本钱,人呼之“倒运汉”。后来他搭别人船只去海外耍耍,买了百余斤洞庭红橘,到了“吉零国”,谁知那国人从未见过橘子,一个银钱买一个,文若虚转运了,得了千多银钱。后来又在海岛上拾到一个大龟壳,波斯商人见到,知是鼍龙壳,中藏宝珠,便用高价买了。文若虚便成了闽中富商,家道兴旺不绝。
由贫变富,反映了明代市民阶层发家致富的愿望。而致富手段之一就是经商。转运汉之所以能转运,不在于他的做生意的才能,也不在于他遇到的偶然机会,小说中热情赞美的是文若虚的海外冒险精神。“转运汉”小说原本于周元暐《泾林续记》,周氏书中所载情节略同,然首句即云:“闽广奸商惯习通番”,把到外海贸易的称为“奸商”,而凌蒙初却把文若虚写成一个“存心忠厚”的人,“所以该有此富贵”。从文若虚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窥见明代对外贸易的一些情况。
还有另一个转运的人叫程宰。《二刻》卷三十七“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中写徽州商人程宰发迹致富故事。程宰初时时运不济,折了资本。后来得到海神的眷顾,成了富豪。小说中写程宰与海神的好合,只为“有夙缘甚久”而已。海神虽然无所不能,咄嗟之间,异宝满室,但她恳切地告诫程宰:非分之物,岂可取为已有?你若要金银,你可自去经营,吾当指点路径。海神所“指点”的,不是做生意的具体手段,而是给程宰提供可靠的经济信息:初夏时黄柏、大黄价贱,卖不去,海神指点程宰大量收购。不久辽东发生疫疠,二药腾贵,程宰赚了一笔钱。海神又教他买下便宜的彩缎,不久宁王造反,朝廷发兵征讨,要制锦旗,程宰的彩缎又赚了三倍。秋间,海神叫程宰买下大量白布,不久明武宗驾崩,人人要戴着“国丧”,穿白衣服,程宰又赚了几千两银子。用时下流行的术语来说,海神为程宰准确地预测市场的需求,这是商品销售的最关键问题。
还有令人感奋的“徐老仆义愤成家”(见《醒世恒言》卷三十五),这可能是件真实的故事,田汝成曾作《阿寄传》《浙江通志》及李贽《焚书》俱引其文,《明史》卷二百九十七《孝义传》中亦载阿寄事。徐氏兄弟分家,大房二房占去牛马等物,而把老仆人阿寄推给三房的寡妇。阿寄发愤说:“老奴年纪虽老,精力未衰,路还走得,苦也受得。那经商通业,虽不曾做,也都明白。三娘急急收拾些本钱,待老奴出去做些生意,一年几转,其利岂小胜马牛数倍!”阿寄辛苦营运,终于为三娘挣得大家业起来。阿寄的发迹,不是偶然的命遇,而是在于他的能力。首先,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他准备贩漆,本钱短小,耽搁不了日子,“心生一计,捉个空扯主人家到一村店中,买三杯请他”,“那主人家去正撞着是个贪杯的,喫了他的软口汤,不好回得,一口应承”,阿寄便先得发货。他又善于应变,漆到手后,有两个销售去处,一是杭州,一是苏州。阿寄想杭州太近,定卖不了好价钱,便走远道到苏州,正遇缺漆之时,不勾三日,卖个干净。趁空船回去时,又顺路捐些米到杭州出脱,刚遇杭州旱灾,米价腾贵,又赚了一笔。阿寄有着很强的信息反馈能力,“看临期着便,见景生情,只拣有利息的就做”,“货无大小,缺者便贵”,他销货之前,先“细细访问”,然后悄悄起行。阿寄这个“义仆”,忠于被欺侮的寡妇孤儿,为她们建家立业,撇开封建的主仆关系来说,阿寄身上也可看到扶弱自强的人性美。冯梦龙安排他“转运”,正是欣赏他这样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