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选四)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①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多述军旅征战之事。

② 烽火:古时边疆有警则举火相告。《后汉书·光武帝纪》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

③ 海:古代称塞外湖泊亦曰海,如蒲昌海、蒲类海等。

④ 更吹二句:谓更闻羌笛吹《关山月》之曲,触动万里思家之情。关山月,乐府《鼓角横吹曲》,多述征戍之苦,离别之情。无那,犹无奈。金闺,闺房之美称。

【集评】

黄叔灿《唐诗笺注》:“曰‘更吹’,曰‘无那’,形出黄昏独上之情,极缠绵悱恻。”

李锳《诗法易简录》:“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诗之妙,全以先天神运,不在后天迹象。如王龙标‘烽火城西百尺楼’云云,此诗前二句便是笛声之神,不至‘更吹羌笛’句矣。卢纶‘林暗草惊风’,起句便全是黑夜射虎之神,不至‘将军夜引弓’句矣。”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诗之佳处,在末句‘无那’二字,用提笔以结全篇。”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第一首言边烽不息,黄昏登楼,满耳秋风,已十足悲凉,此时更闻羌笛吹出《关山月》曲,安得不生金闺万里之愁!”

【评解】

以雄阔苍莽之笔,写思乡望远之情,末句轻点即止,不作凄苦竭绝之音,自是盛唐气息。(刘)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离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① 琵琶二句:谓琵琶不断换奏新曲,然所奏皆哀怨之曲,离别之情。

② 缭乱:纷乱。

【集评】

黄生《唐诗摘钞》:“前首以‘海风’为景,以‘羌笛’为事,景在事前;此首以‘琵琶’为事,以‘秋月’为景,景在事后,当观其变调。”

黄叔灿《唐诗笺注》:“‘缭乱边愁’而结之以‘听不尽’三字,下无语可续,言情已到尽头处矣。‘高高秋月照长城’,妙在即景以托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诗之最上乘也。”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首第二句已斩绝矣,第三句转得不迫,落句更有含蓄,愈叹其妙。”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第二首琵琶之新声,亦撩人之怨曲,满腹离绪之人,何堪听此,故有第三句。末句忽接写月,正以见边愁不尽者,对此‘高高秋月’,但‘照长城’,愈觉难堪也。句似不接,而意实相连,此之谓暗接。”

【评解】

结句即景寓情,苍凉无尽,征戍无已,边愁难遣之意,皆包蕴其中。(刘)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 青海句:写当前极目所见之景。青海,湖名,在今青海西宁西。雪山,即祈连山,在今甘肃、青海两省之间,河西走廊之南。按青海与玉门关、楼兰均远不相接,乃诗人极意形容之词,不必拘泥。

② 孤城句:写远望乡国之情。孤城,即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一片孤城万仞山”,亦以孤城指玉门关。

③ 楼兰:汉时西域古国名,故址在今新疆若羌东北。汉武帝遣使通大宛,楼兰阻道,攻击汉使。汉昭帝元凤四年(前七七),霍光遣傅介子至楼兰,用计斩其王。此借用其事,以汉事喻唐。

【集评】

沈德潜《唐诗别裁》:“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

黄叔灿《唐诗笺注》:“玉关在望,生入无由,青海雪山,黄沙百战,悲从军之多苦,冀克敌以何年。‘不破楼兰终不还’,愤激之词也。”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首二句乃逆挽法,从青海回望孤城,见去国之远也。后二句谓确斗无前,黄沙百战,金甲都穿,见胜概英风。”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第三首又换一意,写思归之情而曰‘不破楼兰终不还’,用一‘终’字而使人读之凄然。盖‘终不还’者,终不得还也,连上句金甲着穿观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为思破敌立功而归,则非诗人之本意矣。”

【评解】

楼兰不破,终无归日;回望玉关,百战何辞!语意亦极豪宕,未可以怨愤视之。(刘)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① 大漠二句:写大军出击。辕门,营门。古代行军扎营时,以车环卫,出入处以两车之辕相向竖起,对立如门,故称辕门。

② 前军二句:谓前锋夜战破敌。洮河,在今甘肃西南部。吐谷浑,本辽东鲜卑族,魏晋之际,其酋吐谷浑率部西徙阴山,后子孙建国于洮水西南,因以为国名。此借指其国王。贞观九年(六三六),李靖率各军击吐谷浑,连战破之,国王伏允自杀,国人乃立其子顺为可汗,称臣内附。见《旧唐书·吐谷浑传》。此诗或即写此战事。

【集评】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第四首但写边军战胜之事。”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从军》诸作,皆盛唐高调,极爽朗,却无一直致语”。

【评解】

前军大捷,名王就缚,凯旋可期,诗亦声情激昂,极沉雄英爽之致。(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