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三首(选二)[1]

其一


炀帝雷塘土[2],迷藏有旧楼[3]。谁家唱水调[4]?明月满扬州。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1]扬州:今属江苏。唐时淮南节度使驻所。大和八年(834)杜牧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任掌书记时作此诗。

[2]炀帝:隋炀帝杨广,隋朝末代皇帝。雷塘:在扬州城北平冈上。隋炀帝原葬于城西北吴公台,唐初改葬于此。

[3]迷藏:即迷楼,是隋炀帝游乐之所。《南部烟花记》:“迷楼经岁而成,幽房曲室,互相连属。帝喜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

[4]水调:曲调名。原注:“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乐苑》:水调,商调曲。旧说:隋炀帝幸江都所制。曲成奏之,王令言闻而谓其弟子曰:‘但有去声,而无回韵,帝不返矣!’后竟如其言。”


此诗为《扬州三首》之一,乃杜牧歌咏扬州名作。诗从隋炀帝迷恋艳游扬州唱起。从诗人对待隋炀帝的总体态度上看,虽不无微含讽意,但此处却由回忆隋炀帝游扬州,终葬于雷塘,而起到赞颂扬州风光绮丽、景物繁华的作用。杜牧在扬州时三十余岁,正是青春年富之时。他又生性风流倜傥,故多冶游之举。此诗“骏马宜闲出”以下四句,虽意在描绘冶游扬州之乐,以此表赞扬州的美好,但却也是诗人在扬州行迹的自我写照。

其二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1]。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柂轴诚为壮[2],豪华不可名。自是荒淫罪[3],何妨作帝京。


[1]两重城:指扬州城的外廓和内城。

[2]柂轴:南朝宋鲍照《芜城赋》有“柂以漕渠,轴以昆岗”句,描写广陵(即扬州)的地理形势。此处即暗用鲍照句意。柂,引、沟通。

[3]荒淫罪:此指隋炀帝之荒淫佚乐。


此诗原为《扬州三首》之三,着重描述扬州的景色秀丽,城市富庶,风物美好。但最富思想价值的是末二句。隋炀帝游扬州,曾有长居于此之意,故李商隐《隋宫》云:“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隋书·五行志》上亦载:大业十一年(615),“帝因幸江都……是年盗贼蜂起,道路隔绝,帝惧,遂无还心。……由是筑宫丹阳,将居焉。功未就,而帝被杀。”诗人认为,扬州虽是个繁华、景色宜人的地方,也无妨建都于此。隋炀帝的被杀,并非其迷恋扬州之故,而是由于他耽于淫乐,荒淫无道。这一看法颇富史识,也体现了这一时期诗人富有强烈的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