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投资百问百答小红书(双色精装)
- 腾安研究
- 2729字
- 2020-08-27 15:41:16
1.1 普通投资者应该炒股还是买基金
普通投资者应该炒股还是买基金?
如果你的宠物生病,你是去买本动物医疗书边看边治,还是去找宠物医生?如果你的汽车有问题,你是根据说明书自己修理,还是去4S店?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没有太大的争议,但在“普通投资者应该自己炒股,还是委托专业的基金公司投资?”这个问题上大家却争论不休,股民(股票投资者)和基民(基金投资者)也常常争论。如有的股民认为一些基金公司不靠谱,买基金收益不高还收管理费,不如自己亲自操作;有的基民认为炒股不容易赚钱,在二级市场上,个人投资容易被大资金(俗称庄家)钳制,且个人获得信息的时间比大资金要滞后。当然,他们之间也有互相转换身份的,如股民炒股长期亏损,最终心灰意冷转而投资基金,也有基民嫌基金上涨太慢从而踏入股海,还有一些投资者则两边都配置参与。
对于基金和股票投资孰优孰劣的问题,似乎永远难有定论。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建议选择基金投资,而不是直接去二级市场上参与股市搏杀,原因请听我们娓娓道来。
炒股难以逾越的“四座大山”
1.第一座大山:复杂的财务和法规知识
想做好股票投资,投资者至少要有财务和法规两个方面的知识储备。
财务知识帮助投资者看懂上市公司的报表,理解每一个项目和数字背后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对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和发展前景做出判断,绝不是仅仅看一个收入或利润指标就万事大吉了。股神巴菲特说他读年报像读报纸一样,每年要读几千份年报,而大多数个人普通投资者(也称为散户)却从来没有认真完整地读过一份年报。枯燥的数字和复杂的财务知识是挡在很多投资者面前的一只拦路虎。
法规知识帮助投资者弄懂资本市场的各种规则,一方面,可以理解不同政策环境对上市公司及其股票的影响;另一方面,自身在投资时也可以更好地顺应规则的要求和变化,不犯低级错误。这些法规和政策也不仅仅局限于金融领域,它涵盖了上市公司的方方面面,甚至细分到每一个不同行业或领域。
然而,这两方面的知识积累,需要投资者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绝不是简单听听新闻、上上课、看看软件就能熟练掌握的。
2.第二座大山:深入的行业研究能力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上市公司所处的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特定的行业历史(如周期更替)和运作模式,如没有深厚的行业背景或研究能力,想摸透一个上市公司的发展运作情况无异于盲人摸象。如投资医药股,可能需要生物、化学、病理方面的研究能力;投资5G概念股,可能需要通信、网络方面的研究能力;投资金融股,则需要深度了解银行、保险等行业的盈利模式及宏观环境的周期变化。即便是投资白酒股,也要有分销渠道、酿造工艺方面的知识储备。
对于普通投资者,如果没有专业的行业背景或研究能力,仅凭听概念、看政策甚至草根调研,是很难看懂一家上市公司的。
3.第三座大山: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
投资中,信息链就是食物链,处于信息链顶端,占据信息顶端的人,无疑拥有了巨大的优势。
散户在信息获取方面劣势明显,平时听“小道消息”居多,一来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不强,二来等传到耳中都不知道是几手信息。如每天在股吧发布的消息成千上万条,哪一条是真?你如何从中挑选出有价值的那一条呢?
我们都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是利好消息,为什么股价反而下跌?”“同样一条消息,有人说是利好,有人说是利空,该听谁的?”这就涉及信息处理的问题,专业机构投资者在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处理方面的能力,是远远强于散户的。一方面,专业机构会付出一定成本,获取质量更好的信息(包括软件、研究报告等),毕业于名校的专业研究团队判断信息对企业是好是坏,而且有大量的卖方分析师帮他们出谋划策,还有渠道能与行业专家沟通来研判信息的价值;另一方面,专业机构投资者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深度挖掘。
这些对于普通投资者都是遥不可及的。
4.第四座大山:成熟的投资心态
我们常说炒股最重要的是心态,而散户最容易出问题的也是心态。贪婪和恐惧,是人性中难以克服的弱点,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投资者非常难以逾越这一关。无论是观察股票交易数据、融资余额数据,还是基金申购数据,都可以明显发现个人投资者的仓位和行情成正比,如高点大举买入、低点忍痛割肉,最后亏损出局。如下图所示是中国股市点位(上证指数/月)与成交额对比。
想要做到巴菲特所说的“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需要投资者对所投资的标的有非常扎实的研究和强大的信心来支撑,这又离不开投资者对前面“三座大山”(财务和法规知识、行业研究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深入研究。
总之,想要做好投资,需要有非常强的复合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个人投资者想要成功进阶,难度还是不小的。也正是因为这“四座大山”,导致广大散户更乐于去听信各种“预测”、热衷“技术分析”,从而误入歧途,越陷越深。
公募基金如何翻越一座座大山
上述这“四座大山”,公募基金有什么本领翻过去呢?
一是财务和法规知识:公募基金投研人员很多是金融、财务、法律专业出身,大都具备CPA(注册会计师)、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等专业资质所认定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很多人本身就是财务、法规方面的专家。
二是行业研究能力:公募基金的投研人员很多来自实业界,以医药类投资为例,很多基金经理就是医药公司的工程师或生物、化学方面的专家,另外公司内部还有大量的研究员对行业进行跟踪研究,为基金经理决策提供相应的支持。
三是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基金公司每年会花费大量的成本购买软件、数据信息,基金经理和研究员还需要走访上市公司进行一线调研,券商分析师也会非常频繁地到基金公司进行路演和推介。可以说基金公司对于重点股票的跟踪研究要比普通股民深入许多。
在上述三个方面(三座“大山”),公募基金拥有的优势无疑是巨大的,但在“投资心态”方面,由于股票买卖、基金申赎都是投资者的个人行为,基金公司很难对投资者施加决定性的影响。
长久以来,公募基金所拿出来的业绩都是非常不错的。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近15年股票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4.1%,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6.9%,显著高于市场无风险收益水平。
而基金投资者之所以感觉没有赚到钱,主要是由于第四座“大山”:因股市波动较大,投资者喜欢追涨杀跌。极端情况下,投资者大量的申赎行为,还会使公募基金被动增减仓。这一点,从成交额数据可见一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重视资产配置,销售机构也越来越重视投资者的用户体验,希望通过策略建议、基金组合等投资顾问模式帮助投资者提升收益率,减少波动,延长持有时间和提升盈利概率。
我们相信,只要投资者能够在投资心态方面更加健康,利用好公募基金这个省时、省心,又好用的投资工具,必定可以轻松地翻山越岭,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