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孩子的心灵

骆新:刚才听了半天,我跟很多家长想法是一样的,以前是一考定终身,分虽然不好,但是有时候淘汰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对的标准作用。现在用了这样的大分类、分科和素质教育,种类越来越多,反而越来越找不到方向了。这个考试究竟是分得越细越好,还是相对之下再笼统一些,标准相对单一一点?

杨雄:刚才代表高校、初中、高中的老师发言了,我觉得他们发言很好,我也发表一下观点。不管是分层教育还是分类,行行出状元,主要是看你个人的兴趣和社会的需求,这是大的方面。

在新高考、新中考背景下,我们要平缓一下家长的心理,因为中国人多,特别是北上广深,最好的资源、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家庭都在一起竞争,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分层。新中考和新高考的目的是要平衡公平、正义与效率的关系,因为我们优质教育资源毕竟还是稀缺的。但不要非常盲目地把孩子束缚在新高考、新中考的对策里面,这不是我们设置这样一个制度的理念或者是根本问题。我们的根本问题教育是要点亮孩子的心灵,而不是把孩子的大脑给塞满。

骆新:我理解您的意思,我有一个朋友叫郑也夫,也是社会学家,他以前写过一本书叫《问诊中国教育》,他提出一个概念,今天我们设置这么多考试,关键是为什么人们还在不断搞知识竞赛,因为我们对人成功的标准太单一,全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哪怕你扩招了,这个问题同样存在,因为还分“985”和“211”,还得分哪所学校更好。所以无论再怎么扩招,人们由于在前期分流不够,不能做到根据他个人兴趣和特长上学,他不一定要上著名的大学,甚至连大学都不上。

杨雄:英国很多孩子不一定要上大学,他完全按照兴趣发展,他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当然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毕竟人口众多。上海考生最少有一万,我在河南讲课,河南最多一百万,上海孩子非常幸运,上海有那么好的学校、老师。前几年,我再次访问英国,发现时下英国很多孩子不一定想上大学,这种情景与我们差异较大。英国似乎已过了“文凭本位”阶段,孩子可以按照兴趣发展。而我们发展阶段不一样,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我们仍是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区域差距较大,大学生占整个人口比例还很低。这就是我们的国情,我们目标是希望教育公平又优质发展,让广大普通家庭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要实现这一目标的路还很长,需要整个社会、家庭、学校共同为之努力。

互动空间:

提问者1:我想问一下,我们正好碰到2020年的中考新政,我非常想了解对于初中来说,学校对于新政的准备,可能家长是在准备,但是九年义务教育,对于老师方面或者学校方面,对于新政的准备是不是已经做好了,或者说是民办或者是公办学校,他们能分配到的资源或者准备够充分么,我们怎么选择或者怎么理解,谢谢。

骆新:她的问题很重要,当你谈到素质教育,当你谈到3+1变成3+3,学校相应配套资源就要足够,否则的话3+3又变成了一次新的择校热。

张人利:你提了学校的问题,我可以说昨天我一天都在奉贤,四个初中共同在商量怎么应对中考制度改革。我举个例子,我们学校开课,要适合主题学习、项目学习、跨学科学习,这种东西我们老师过去也没经历过,过去也没这么教过。如果没有这样的老师,怎么培养学生呢?问题大了。我们学校实际已经搞了两年了,两年之前,我出钱叫人家到我们学校来上STEM课程,这不是给我们学生上,我们组织了近20个老师观看,然后我们再组织老师讨论,建立自己的主题。我们学校这种课已经在开了,所以这是要有一个培训过程的,老师有培训过程,学生也有培训过程。

骆新:其实你采取的是老师来教育老师的方式,比如STEM课程专门有老师再来培训老师。陈校长有没有这样的准备?

陈青云:其实高中挑战更大,我们有了综合素质评价之后,每个学生要参加一个月学习,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而这个报告要第三方认证,我们背后有二百多个大学教授,学生提交材料以后进行二十分钟的视频答辩,然后给他写评语,直接提交到综合素质平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像我们学校有学术委员会对他的真实性进行认证,有指导老师对他的学术性进行评价。所以我们学校充分挖掘家长还有我们校友的资源,让我们在高校工作的家长、在科研机构工作的家长做我们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导师,然后给我们学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单位。因为我们学校现在操作是这样要求的,除了高一的学军、高二的学农之外,在高中阶段要完成60个课时的社会实践,走出去还要接触社会。这个社会实践是凭他的学籍卡到这个社会实践单位刷卡计时,一点不能敷衍,综合素质评价也是诚信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学校现在有十个定点单位,图书馆、医院、养老院、社区等,我们学生基本上每一个双休日和寒暑假都扑在社会实践上,因为我们是要求他们在高二结束之前,必须完成研究型报告和社会实践,所以学校会充分地调动我们所能调动的一切资源,保证学生能够完成他的社会实践。

中考在改,高考在改,所有全国高中新课标、新教材,2018年、2019年全部推出。而整个新课标、新教材是完全不同的理念,我们课程将分为三类课程,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选修课三类课程,所以说他整个课程的维度都不一样,所有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一个关键能力,第二个必备品质,第三个价值观念,所以说今后靠刷题完全不行。

现在我们语文、政治、历史是由中央统编教材,上海已经没有这三门学科的编撰权了,其他学科我们可以编,但是必须按照全国的标准,整个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关键能力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强调对学生的品质培养和价值观念,他要考你的价值观念,所以我们说立德树人,在这里都有一个非常系统的体现。拿语文来讲,都是八大任务群,其中一个是整本阅读,要求孩子整本进行阅读,读一篇经典名著,读一篇学术论文,读一本科普著作,所以对我们老师挑战是非常非常大的,以前我们都是一篇文章,现在是一本专著,这怎么教怎么考?所以,我们市教委组织所有的校长和教研员进行三天培训,接下来马上已经全部排开了,所有老师全员培训,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所以说家长们不要担心,市教委有这么一个大的政策下来,一定会有配套的措施。新高考2014年刚推出的时候,我们觉得比较焦虑,因为配套资料不全,走一步看一步。但是走到现在,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完整,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家长和孩子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你们面临着新高考,又面临新中考,又面临着新课标、新教材,一切都是新的。但是要相信,所有新都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人才的成长,有利于你们孩子成才的。

提问者2:非常感谢专家们的精彩点评和解说,我感觉新中考、新高考政策出来之后,教师的指挥棒舞得已经非常快了,我想请教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家长做一个新的宽厚基础的培养,我们要想进一所比较好的学校,现在的学校对学生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意见和看法,能够为我们家长提供一点指导。

张人利:现在的中考制度实际它的导向就是希望择校降低,今天的中考制度改革机制上对着的就是上海市示范性高中,因为它是最热门的。中考制度把好学校的名额分到各个学校,办得好和办得不好的学校都是按比例拿名额,择校的意义不大了。

吴遵民:张老师讲得很清楚,我是一个家长,我非常明白家长的期待和焦虑。孟母三迁,我们不知道教育本质是什么,我们现在把教育本质看成是分数,其实教育本质是让你孩子成为健康健全的人,比如他尊老爱幼,对我们国家民族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很多孩子他分数越高他越自私,所以才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说。刚刚张老师说了,他目的就是不让你择校,你择得太厉害了以后,就有权钱的弊端,要想尽各种办法,而且孩子很痛苦。

提问者3:各位老师好,我想问一个问题,因为在中学的时候我们要学的是历史,在历史这一方面因为如果是中考或者是在高中学习的时候,历史是他自己有学校的积累,但是如果在那种很重视的考试里面的话,历史里面是书里面的知识多,因为历史这种东西它是要自己去很重视,要去积累很多东西的,我想问一下考试的时候,自己积累的历史的知识多还是书上积累的历史知识多?

骆新: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哪部分压力大一点。

张人利:远远超出我的意料,五年级的学生第一个关注的不是语数外而是历史,其实历史问题不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任何国家都重视自己的历史,这没什么可说的,所以上海增加历史完全有必要,而且是越小基础部分越大,像初中基础性的15门课全部考,到了高中就是3+3,到了大学就是专业,但是底子打得越大,“房子”建得越高。至于历史是这样的,初中一共是60分,60分当中30分是学校评的,而且明确要求不拉开大的差距,只要全部参加学习,做好作业,这30分就有了。还有30分要考的,全市统一考试,但是有可能是开卷考。正因为这样,他注重的可能还不光是知识,光有知识不行,所以不是书本知识、课外知识的问题,关键是能力,你有没有这种运用历史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骆新:比如说敦刻尔克,我们在法国专门看过法国的中学课卷中提过类似的问题,如果当年希特勒让他的陆军加快进度,把这32万英国士兵和14万法国士兵全部包括了,你认为现在的英国是怎样的,如果拿破仑没有在滑铁卢输掉战争,未来的欧洲是怎样的?

张人利:你去看一下,不是说将来的中考,现在历史也考的,只是不计入总分,以后要计入总分。我虽然不是教历史的,我看了历史考题,不是那么容易,蛮难的,要有一定分析能力,没有分析能力没法获得高分的。

提问者4:非常感谢主持人,也谢谢各位教授和专家,刚才我们很多专家都在谈高考改革,我们中考也在改革,我们几个专家是不是可以预想一下,我们未来改革趋势是否有可能变成2+X呢?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现在英语对很多人讲只是一种语言工具而已,我并不是靠英语吃饭的,英语是不是可能变成选修课?如果变成+X,我们刚才陈校长也讲了,我也看了相关的资料,以后所有的专业+3不是随便加的,比如某些专业必须选生物,没有选生物这个专业不能选的。有些专业可能需要两三个或者四个作为专业基础课,我们是不是可以预想一下,将来高考改革是不是会变成2+X?因为我在大学的时候做了一个调研,问师弟师妹们为什么选择现在的专业,是因为真喜欢还是家长老师推荐,我问了100名,只有17%是自己喜欢的。我发现我在2015年的时候,很多高考选专业,其实很多学生自己也知道,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但问题是家长也好,学生自己也好,不知道自己兴趣爱好是什么。所以现在高考改革虽然选择性更多了,但是有一个要求,希望我们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什么时候进行职业规划呢?刚才大家都谈到兴趣,我们什么时候了解这个兴趣,你要培养他的兴趣,你首先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培养。

吴遵民:就我个人经验,我们现在对孩子的“玩”,很多家长非常痛恨。其实玩里面是可以玩出智慧的,比如说很多孩子打游戏,现在网络时代,游戏也需要智慧,需要勇气,需要眼快手快,所以我觉得有时候不要说玩物丧志,比如抖音什么的,一天孩子自己到图书馆,看到小猫,他看到什么拍出来,拍完以后配上音乐剪辑,现在有一个上市公司叫BILIBILI,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短视频。我的观点是孩子应该玩什么,你不要一味地阻止他,你在玩当中需要指导。我跟儿子讲,你玩可以,先把正事做完。我也喜欢玩,我也追剧,我每天下午四点钟之前必须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做完了我就去追剧了。刚才小朋友讲历史,我对历史烦得不得了,这些东西都是死背的。但是现在历史讲三国,历史剧里面虽然有编造的东西,但是帮助你理解原来它是这么一段东西,你再看历史书,现在的时代给了你太多的机会,你需要多元的视角。高考面试是需要辅导的,你需要跟面试官交流过程中,怎么做到坦诚,很多面试是你自己填的资料,你做过什么研究,就算做不成功也没关系。我儿子高中的时候做的石墨烯,老师问做出来了吗?他说我没做出来,老师马上笑了,你做出来还得了。老师问他你这个资料哪里来的?他说我百度查的,老师就是说,这位同学你将来搞理工科,查科研资料不能从百度查,你必须从什么什么网站查,你不要粉饰自己,你不要提高自己,你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

兴趣就是玩出来的,你不给他玩,学校里这些功利的功课哪一个是喜欢的,天天读物理数学要读出神经病了,所以我对中国这种走班制高考3+3当然反对,为什么反对?在日本东京大学的附属高中,以前叫东京帝国中学,他只有一个中学是帝国高中,他有60门选修课,没有一门课跟高考有关,每天下午半天时间全部是天文地理各种选修课,平时学生主课缺课家长没意见,下午的选修课缺席家长要造反。各位,有时候就是选修课造就了一个人才。

陈青云:我想克服一下家长的焦虑,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实实在在现在在做的事情,我们学生一进来以后,我们学校都会排一门课程,叫高一适应期,新生活重新开始。在这门课上,我们会有专业老师给他进行综合测试和评价,通过这门课他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人格类型、学习风格、学习优势、职业兴趣,都会有一个综合测评,每个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档案。我们教学班形成以后会把档案给老师,现在我们老师已经不单纯是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领者,这个规律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所以对于孩子来讲,他通过这门课就会知道我是什么人,我兴趣在什么地方,我属于什么性格,未来我从事什么职业对我是最有利的,我选课怎么选怎么安排,怎么合理认识是最有效的,我们会帮助学生清醒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进行选择判断,进而理性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所以我们高一就会开生涯人物访谈,他自己可能有兴趣的他会去访谈,我们会给他提供非常详尽的访谈提纲。比如说访谈我们骆老师,我们会针对骆老师设计一些访谈提纲让他访谈骆老师,他访谈以后就知道我不能做骆老师,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是不合适的。然后到高二,我们会有跨越生命的彩虹,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知道职业,统筹规划自己。所以目前来讲,我们进到高中以后,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有能力进行自我调适,最终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超越,所以我们学校都是很专业的,家长们不要焦虑,要相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