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长城、造兵器、写书,他还有啥不会?

戚继光在战场上自带“主角光环”,令倭寇闻风丧胆。可同学们知道吗,他不光会打仗,掌握的其他技能也不少呢!

戚继光曾在蓟州工作过一段时间。一天,他到塞上巡视,发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蓟州设有长城,城墙绵延两千里,却没有建立墩台。这是个大麻烦。想想看,城墙某一处坍塌,和它相连的地方多少会有损失。这样一来,再坍塌,接着再修复,年年坍塌,年年修复。这种无用功浪费人力物力不说,更浪费国家的钱财。若在长城上建起墩台,便能起到加固城墙的作用。

戚继光看得直皱眉:“这哪儿行,改改改,立刻就改!”

戚继光回到营内,马上给上级领导打报告。这份报告写得很有水平,他先说明城墙连年坍塌的原因,又把其中劳民伤财的危害点明,最后还给出了解决方案。

总督和巡抚看完,认为戚继光说得很有道理,快马加鞭又把这份报告上交给皇帝。皇帝很快给了批复,同意戚继光的提议。

戚继光的解决方案到底是什么呢?为何能顺利通过批复?

原来,戚继光提议修的墩台,并不只有加固城墙的功能。他将墩台整体设计为可观望四方的敌台,相当于一座瞭望台。台高约五丈,中部留有空间,自上而下,一共分为三层,里面每层都有人把守放哨。

根据戚继光的计划,一共要修建一千两百座墩台。每一座墩台内,可安置上百人,并且在里面备好了兵器、铠甲、干粮。

瞧瞧,戚继光想得多周到。

正式施工前,他从骁勇善战的将领变成了总工程师,亲自指导士兵画图纸。

另外,他又调来浙江士兵三千人。这些人吃苦耐劳,任凭咱这位“戚总工程师”调遣。据《明史》记载,隆庆五年秋天,墩台修建完成,两千里边塞可谓气势雄壮,彰显大国本色。

戚继光这番动作给皇帝长了脸。皇帝一高兴,下令赏银币无数,又赐他世代荫庇特权。

修长城是大手笔,除此之外,戚继光在设计兵器方面也颇有建树。

戚继光曾命人按他的吩咐,制作了一种叫“拒马器”的武器。别看它轻巧便利,但用起来效果惊人,敌人的骑兵被这玩意儿搞得不敢轻易冲锋。

如果有敌人胆儿肥,偏偏就敢冲锋上前,那也不怕,戚继光还有秘密武器。

当时有一种叫狼筅(xiǎn)的兵器,杆身很长,顶部有横刃,前可刺,倒可钩,但和士兵通常用的长枪相比,就很笨重了。上阵杀敌时,兵器太沉会给士兵造成负担。戚继光考虑到这点,特地对狼筅进行了改良。

他把长杆换成了竹竿,韧性很强,敌人不容易砍断。由此,“狼筅2.0升级版”成为明军的新式武器。

敌人冲上来后,明军一部分人用拒马器阻挡,其余人则用狼筅、长枪杀敌。狼筅又长又细,顶部带着刃,伸缩迅速,反应灵敏。明军用它左刺右冲,上搅下晃,敌人在马上不便躲闪,三下两下就被撂下马。想象一下那场面,实在滑稽。

咱再来说说写书的事。

别以为武将是粗人,“掉书袋”这种技能就跟他们不沾边。戚继光就是个例外。他自幼爱好读书,史书、经书,什么都读。加上后来有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在业余时间完成了《纪效新书》《练兵纪实》两部兵书,可谓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军事爱好者可以找来一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