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不同阶段社会交往能力培养重点

1个月:通过感觉交流

心灵交流促进心理发育

多与宝宝进行心灵的交流,可以使他快乐地成长。在宝宝情感的反应中,对妈妈的依恋是很突出的。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二周就能够区分出人的语言和其他声音,喜欢听有节奏的声音,喜欢让妈妈抱着吃奶,听到妈妈的心跳声,就会有一种安全的感觉。在平时,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常被妈妈抚摸及拥抱的宝宝,往往显得性格温和、安静、听话,因此妈妈的爱抚与心灵的交流是促进宝宝心理健康的良药。

早期搂抱构建母子亲情

宝宝刚出生时,就要和他们构建感情的桥梁,以培养母子亲情。刚出生的宝宝,看上去意识还有些朦胧,不过由于小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情绪十分紧张和兴奋,因此他们在出生后的两个小时之内是不会睡觉的。妈妈生产完毕回到房间后,最好把宝宝交给妈妈来抱,并将房间的光线调暗,如果妈妈能亲切地看着宝宝的眼睛,那么宝宝也会注视着妈妈的眼睛,这样可使宝宝尽早对妈妈产生感情。

这样的保育方法,可以使母子尽早体验到肌肤接触的那令人感动的瞬间,更能加深母子亲情。

alt

alt

触觉有助于宝宝智力发育

当新生儿以其最为敏感的嘴角、唇边和脸蛋,依偎着妈妈温暖的乳房后,能在宝宝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这对其智力发育可以起到催化作用。

妈妈经常抚摸、拥抱宝宝所产生的肌肤接触,也会获得同样的效果。而那些一生下来就缺乏感触交流的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表情冷淡、发音迟缓、性格孤僻,从而难以与同龄宝宝和睦相处。

肌肤接触

当新生儿和妈妈在一起时,最好让宝宝不穿衣物,躺在你胸前,让他能听到他在妈妈的腹内时已听惯了的心跳声音。这样可以缓解宝宝不安的情绪。

与宝宝对视

由于本能,新生儿会对自己的妈妈很感兴趣,所以,他可能会长时间注视着妈妈的脸。这时,你一定要把他抱在15厘米的距离之内,使他能看清楚。同时,也要充满爱意地注视他的眼睛,这点对宝宝来说很重要,他会感受到妈妈的爱意,并且心情愉快。

社交能力的培养

妈妈要经常触摸、拥抱、亲吻宝宝,面带微笑对宝宝点头、说话、逗笑等,这样,宝宝将会成功地迈出与大人交往的第一步。越早出现笑容的宝宝越聪明,如果一个宝宝到了2个月还不会笑,有智力落后的可能性。因此,不要忽略逗宝宝笑的训练,更不要吝啬你的微笑,要尽可能让宝宝在快乐的氛围中成长,在笑声与愉悦的情绪中学会与人交往,为培养良好的性格和社会适应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个月:听懂宝宝的哭声

alt

学会读懂哭闹的宝宝

所有的新生儿在刚刚出生的几个月内,因为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多数都有一个“易怒期”。大部分刚出生的新生儿每天会哭啼大约3个小时,而到第六周的时候尤其厉害。但大约到3个月时,大部分的哭闹现象会趋于平稳,每天会减少到1个小时左右。

当宝宝不停地哭闹时,做妈妈的总是不知所措,用尽了所有的方法,宝宝依然哭闹不止。若宝宝对你的安慰没有任何反应,仍然是大哭大闹,好像是受了很大的委屈,这可能是当妈妈的没有理解宝宝的哭闹原因,没有满足宝宝的需求。

还不会说话的宝宝不会告诉父母他想要什么,他只能用哭来表达他的不满,因此,要正确安慰宝宝的哭闹,就要学会分析、理解宝宝哭闹的原因。

宝宝哭闹除了身体不舒服外,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如饿了要吃奶、想让妈妈抱、想到屋子外面去等等;一些宝宝对外界的声音、气味特别敏感,如果环境嘈杂引发他们的不满,宝宝便会以哭闹的方式来“反抗”。

有的时候宝宝不是因为饿了、尿湿了或者疲倦而哭,而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哭泣,这种时候该怎么安抚他呢?几乎所有妈妈都曾为宝宝的哭泣而感到精疲力竭,下面就介绍一些安抚宝宝的方法,但不是对所有宝宝都有效果,或许一些方法也只是在一个时期内有效。

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动作轻柔地、有节奏地左右或上下稳定地摇动宝宝,这种摇动和宝宝在妈妈子宫时的感觉很像,能让宝宝平静下来。

妈妈可以轻柔地抚摸小宝宝,因为抚摸所带来的触觉刺激通过皮肤传入到宝宝的大脑神经,也能让宝宝平静下来,且长时间舒适的抚摸比短时间的抚触更有效果。

让宝宝听轻柔、悦耳的摇篮曲也是非常经典的安抚方式,这特别适合从睡梦中惊醒的宝宝,摇篮曲能帮助他再次入睡。有时不去安抚宝宝,让他自己哭一会儿,或许还能让他独立找到安抚自己情绪的方法。有的宝宝要在睡觉前哭一会儿才能入睡,如果是这样的情况,让宝宝哭几分钟不去安抚也没关系。

让宝宝学会交往

在这个时期,宝宝能来回张望,寻找亲人,当看到亲人走近时会手舞足蹈,伸手要抱抱。会用面部表情表示喜悦、不快、厌倦、无聊等。

宝宝往往用目光期待着喂奶,看到妈妈的乳房或奶瓶时,会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此外,有时宝宝见到人,不用逗引,宝宝见人能自动微笑,并且发声或挥手蹬脚,表现出快乐的神情。

当宝宝咿呀自语时,妈妈要及时与宝宝主动交流,当宝宝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时,还要用同样的声音回答他,以提高宝宝发音的兴趣,并会模仿大人的口形发出不同的声音。

alt

多与宝宝交流

家长即使自己在做家务时,也可以在宝宝看不到的地方与宝宝进行交流,或放一些胎教音乐或儿歌,让他在欢乐气氛中自己咿呀学唱,好为以后说话打下基础。妈妈还应多逗引宝宝,多使他发笑,宝宝在3个月时已经能笑出声来。

培养良好的交往情绪

对宝宝的情绪表情,妈妈切忌不闻不问,而要有相应的反应。同时,妈妈要注意观察宝宝不同情况下的哭声,掌握规律,尽量满足宝宝的需要,在与妈妈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好最初的母子感情,让宝宝学会主动与大人交往,在看到爸爸妈妈时能主动发音,逗引大人讲话。

带宝宝到户外

阳光明媚的时候,父母可把宝宝抱到户外,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让他看看周围的小朋友和陌生人,并在看的时候慢慢地给宝宝反复地说。

这样做主要是让宝宝接受新鲜的事物,听新鲜的词语,提前培养其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总之,和你的宝宝待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件妙不可言、充满乐趣的事,但为了更好地发展宝宝的社交能力,更好的培育宝宝,父母要多和宝宝玩游戏,多搂抱、多抚摩,要多对宝宝展露笑脸。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宝宝与人交往的能力,并且大人还能及时捕捉到宝宝的各种需求,并及时予以应答和满足,这样更有利于宝宝心智发展。

3个月:逗笑能提高宝宝的交往热情

妈妈站在宝宝面前,宝宝看到妈妈,在无人逗引的情况下会开心地笑起来。宝宝3个月时,当有人走近他的时候,他便会笑脸相迎了,和他逗笑或轻触前胸、肚皮可咯咯地笑出声来。

满足宝宝逐渐形成的各种生理需求和认识要求,是宝宝产生积极情绪的主要条件,也是宝宝学会与人交往的基础。

借助一些方法,可促进宝宝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善于辨别宝宝哭声,并作出应答:对宝宝来说,哭声是宝宝表示不满的主要手段。培养宝宝对语音的感知:利用宝宝清醒时间,让他看看周围环境,并告诉他周围他所注意到的东西的名称及行为。

4个月:多接触人让宝宝更开朗

内向宝宝的安抚方法

性格内向的宝宝,往往更怕生,怕陌生的环境与事物。对此,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加开导。

多接触陌生人

抱着宝宝,主动地跟陌生人打招呼、聊天,让宝宝感到这个陌生人是友好的,是不会伤害他的。

alt

慢慢接近

想要接近宝宝,最好拿着他最熟悉、最喜欢的玩具,这样他会慢慢转移注意力,缓解认生的恐惧心理。

户外锻炼

平时要多带宝宝到户外去,多接触陌生人和各种各样的有趣事物,开拓宝宝的视野。

活泼宝宝的安抚方法

通常,性格外向的宝宝在遇到陌生人对其示好的时候,往往反应比较强烈,会大哭着挣脱陌生人的怀抱,企图得到妈妈的“救援”。

联谊活动

家长可以经常带着宝宝去别人家做客,最好有与宝宝年龄相仿的小朋友,这样同龄之间的沟通障碍要小得多,渐渐让宝宝习惯于这种沟通,从而提升交际能力。

alt

及时安抚

遇到宝宝认生时,妈妈要马上让宝宝回到安全的环境,比如抱到自己怀里或放回到婴儿车里,不要强迫他接受陌生人的亲热,这样只会让他更加紧张,因此,要及时安抚宝宝的情绪。

5个月:做个幽默的小宝宝

具有幽默感的宝宝大多开朗活泼,更容易融入周围的环境,同时也能拥有更加快乐积极的人生。宝宝的幽默感大约有三成是与生俱来的,其余七成则是靠后天培养的。父母应该多给宝宝提供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更好地培养宝宝的幽默感。

6个月:注意培养宝宝的个性

宝宝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从6个月起,宝宝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意识。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妈妈是不同的个体,知道自己对周围的人和物会产生的影响,甚至知道了自己的名字。

于是,随着记忆力和对周围意识的发展,宝宝的个性也在不断地发展起来。

他开始了解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但是,爸爸妈妈还不能从此就期望他是个“完美”宝宝,因为尝试与学习打破你原来预期的“边界”,正是小家伙学习与探索的方式之一。

因此,在这个阶段,最亲近的人离开,会令宝宝焦虑不安,他会表现出恋恋不舍的样子,甚至哭闹。尽管宝宝这种黏人的现象有时令人烦恼,但这正表明宝宝开始意识到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对他有多重要。

培养训练宝宝的社交行为必须了解宝宝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超前或滞后的游戏训练方法,对宝宝正常社交行为的发展都不利。即使宝宝到了一定年龄段应该掌握的技能,而宝宝还不熟练,父母也急躁不得,要与宝宝配合默契。鼓励和增强自信心是宝宝走向成熟的最佳方式。

alt

个性培养方案

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好对宝宝情商的培养与照顾,一定要付出足够的耐心与爱心。那些天生好交流、胆子大、性格外向的宝宝,能很快地度过分离焦虑期;而那些天生谨慎、胆小的宝宝,则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像妈妈身上的“小年糕”似的,希望妈妈寸步不离自己。

对此,爸爸妈妈一定多鼓励宝宝,想办法让宝宝活泼些,性格开朗起来。

行为上的专心

对宝宝学习活动的时间要有意识、有计划地逐渐延长,切忌学一会儿马上去玩一会儿,玩一小会儿又学一点,然后又去玩。这样会使宝宝分心,不能专注地做好一件事。

扩大人际交往

爸爸妈妈要积极地用丰富的语调、语气与宝宝交流,逗宝宝笑。除了爸爸妈妈之外,还要让宝宝接触其他亲人和陌生人,这样培养出来的宝宝性格就会开朗阳光、包容坦荡。

自信心的培养

宝宝自信心的建立尤为重要,对宝宝日后性格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经常在宝宝的周围多放些不同的玩具,让宝宝自己选择。在发现他最喜欢的玩具后,故意放在离宝宝远一点的地方,逗引宝宝自己爬动伸手去抓取,等宝宝独自完成时,妈妈要及时给予表扬。长此以往,宝宝的自信心会一天天地建立起来。

7个月:健全宝宝的性格

alt

如何让宝宝不“霸道”

宝宝“霸道”的性格通常是在父母的不良教育下而成的,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果,父母要了解宝宝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异性,从而把握“约束”的时机。

一般在宝宝降生的最初几个月里,父母不能忽视宝宝的要求,应该细心爱护,让他始终感受到爱意和温暖。在宝宝4个半月大时,开始学会通过故意哭闹来得到大人的陪伴和注意。

在宝宝6~8个月中,父母需要坚持用爱、理解和坚决的态度来对待宝宝的各种行为,这样做的结果反而会减少宝宝的哭闹。随着宝宝的长大,一直到14个月这段时间内,父母要让宝宝明白,虽然他有权力表示并坚持自己的想法,但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的范围要由父母来决定,父母要内心坚决,表情要表现得不留余地。

宝宝在7个月的时候,得让他明白,虽然他年龄小,相对家里的大人有一些特殊,但是他并没有比其他家庭成员享有更多的特殊权力和待遇。只有让宝宝经历令他不愉快的“定规矩”的过程,才能保证他以后成为一个快乐、自律的宝宝。

alt

为了减少和宝宝发生的冲突,父母首先要充分了解宝宝的兴趣和性格。如果父母知道宝宝对什么感兴趣,并且能够提供多种机会,就可以减少宝宝的无聊感与沮丧感。其次父母要给宝宝提供安全而自由的玩耍空间,这样减少了父母说“不”的机会,避免了好多摩擦。

此外,随着宝宝日渐长大,父母还可以采取其他方法对付宝宝的“霸道”,如:不予理睬、鼓励宝宝的良好行为、让宝宝饲养小动物、设法使宝宝发泄过剩的精力、帮助宝宝建立好人际关系等。

宝宝过分依恋爸妈

伴随着怕生的天性,宝宝还会出现对爸爸妈妈的过分依恋。这时期爸爸妈妈要尽量多陪伴宝宝,不要长期离开自己的宝宝。在对爸爸妈妈依恋的基础上,宝宝会渐渐建立起对环境的信任感,发展起更复杂的社会性情感、性格和能力,巩固早期建立起的亲子关系。

宝宝怕生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教养方式有关,如果平时爸爸妈妈能经常带宝宝出去接触外界,多和陌生人交往,经常给他摆弄新奇的玩具,那么怕生的程度就会轻一些,持续的时间也会短些。

8个月:让宝宝体验多种社交环境

宝宝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现在的宝宝多为独生子女,不少宝宝不善交际,甚至有的宝宝会有“交际恐惧症”。甚至有专家指出,很多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处理不好人际关系造成的,还有社会学家指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进入婚恋年龄后,将会引起离婚率上升或带来更多的家庭问题。交往能力是一个人生活快乐与事业成功的基础。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与人的交往,都需要成人恰当的引导,做家长的应设法帮助宝宝在婴幼儿期过良好的社交生活,这样,他们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快乐、积极、自助、助人、合群、谦让的能适应社会的人。下面给家长提供几个培养宝宝社交能力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为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待人的态度、为他人设想的习惯以及日常的行为礼节,如说“早安”“谢谢”“对不起”“请”等简单的礼节性话语,是给宝宝最直接、最重要的示范。

其次要给予游戏机会,让宝宝模拟社交行为:在游戏中宝宝可以培养分工合作的态度、勇敢的精神、公平来往的行为,让宝宝学会尊重他人权利等。

alt

再次就是多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在实践中教宝宝如何待人接物。家长应鼓励宝宝参加各种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教他们一些最简单的社交礼节。不同的公共场合,有不同的社交秩序和规则。家长平常外出办事时,如果不是特别紧急,不妨带上宝宝,让宝宝体验各种社交场所的规则。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宝宝的责任感。责任感是良好社交行为的基础,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即使他再懂得社交活动中的礼节,也不会受人欢迎。

在日常生活细节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宝宝这方面的能力,如多鼓励宝宝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宝宝购物,带宝宝去看望亲戚、参加朋友聚会,给宝宝独自做客、待客的机会,教给宝宝人际交往的知识和礼仪,训练宝宝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等等。

9个月:鼓励宝宝多和小朋友交往

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是宝宝以后与人相处不可缺少的能力。缺乏交往能力的宝宝,往往不敢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一旦出到外面,往往显得拘谨胆小,不敢与陌生人交谈,通常躲在妈妈的身后。这类害羞怕生的宝宝平时只喜欢与熟悉的人交往,在陌生人面前则显得胆小和犹豫,而且往往对他人的脸色和言语非常敏感,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受到伤害。通常,9个月的宝宝对陌生的成人普遍有怯生、不敢接近的现象,但他们较易接受与自己同龄的陌生小伙伴。因此,爸爸妈妈应陪宝宝多与小朋友交往,让宝宝积累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同时也可以交宝宝怎样懂礼貌。

10个月:拓展宝宝的社交范围

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爸爸要拓展宝宝的交往范围,有空多陪陪宝宝玩耍,不要只顾自己看电视,而让宝宝自己玩。要让宝宝多与人接触,阿姨、叔叔、爷爷、奶奶、周围邻居或公园的小朋友等,都可以成为宝宝交往的对象。

当家里面有客人来的时候,妈妈可以把宝宝抱到客厅当中去,让宝宝看到这些来的客人,妈妈可以一边抱着宝宝,一边向宝宝介绍这些客人,还可以抓住宝宝的小手向客人们打招呼,客人也要向宝宝打招呼,或者跟宝宝一起玩耍。

可以锻炼宝宝最早期的交往能力,帮助宝宝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认生。

11个月:适当训练和引导

这时宝宝会有目的地掷玩具,大人在桌子上摆着玩具,宝宝在玩玩具时,往往会故意把玩具掷在地上,宝宝希望大人能帮他拾起玩具,然后他还会将玩具掷在地上,在这过程中体会自己行为与表现,并会感到快乐。

这时宝宝的执拗行为发生较多,常使爸爸妈妈感觉宝宝越来越不“听话”,但是宝宝并不理解爸妈讲的“不”这个词。宝宝会与大人玩推球的游戏,这是与人交往的能力发展的表现。这时期,爸爸妈妈更要对宝宝的交往能力加以训练。

12个月:多接触人和环境

培养宝宝心理健康,爸爸妈妈还要鼓励和支持宝宝多和小朋友接近,坐在一起活动、玩耍;或者是参加一些成人社交活动,要多和爸爸妈妈以外的成人接近。

这样,可以丰富宝宝的生活,开拓思路,锻炼性格,使宝宝逐渐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以避免羞怯、自卑、孤僻等心理产生。想让宝宝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爸爸妈妈就要给宝宝的心理发展创造一个优越的成长环境。

1~1.5岁:培养宝宝的社交礼仪和交流方式

人际交往能力

一般来说,宝宝1岁以内时,社交圈子只限于与父母等亲人在一起,宝宝的主要精力也都集中在学习一些基本技能方面,如抓握和拣起物品、走路、简单游戏等等。

alt

在宝宝社交能力发育和培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种情况:宝宝在熟悉的环境里非常活跃,但在生疏环境中则会显得拘谨,甚至胆怯。这是由于宝宝对外部环境缺乏足够认知和心理准备,也就是说宝宝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早期的社交能力。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尽量创造机会多给宝宝启发。与学走路等基本技能一样,宝宝社交能力的发展也面临着从无到有、逐渐熟练的过程。

宝宝会在不断尝试、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在父母的帮助下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父母要对症下药,通过适当的行为引导,帮助宝宝提升对生疏环境的适应能力,让宝宝早日具备基本的社交能力。

如何应对脾气暴躁的宝宝

这时期的宝宝对外界事物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也有了最初的内心感受能力,但因受自身行为能力的限制,常常因为不能够实现某些想法而感到沮丧,也会体会到挫败感。当宝宝处于这种状态时,就会通过发脾气来缓解内心的压力。

一般宝宝发脾气都是由于愿望不能满足引起的,很多父母或爷爷奶奶为了及时缓解宝宝的脾气,一旦宝宝发脾气就会立刻满足他,或者想方设法哄他,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旦宝宝知道自己的脾气可换来满足后,就会把发脾气当成达到目的的惯用手段,只能让他更喜欢发脾气。

alt

当宝宝发脾气时,父母要想办法让宝宝明白,发脾气是白费力气,不会让他的愿望得到满足的。父母可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暂时避开,让他自己发泄,等脾气过了,再用宝宝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劝导,并明确地告诉宝宝,小宝宝不应该乱发脾气,这样就不乖了。

与他人分享食物与玩具

还可以指导宝宝用行动来表示友好,比如,告诉宝宝要把自己最喜欢的巧克力糖拿出来招待客人,或者让别人玩他心爱的玩具。有时,即使是让别人碰一碰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体现了宝宝的友好态度,爸爸妈妈应表示肯定和鼓励。

主动和人打招呼

打招呼是一种礼貌,而且打招呼还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要觉得麻烦,只是让宝宝多说句话,多给个微笑,也许别人会因此而有好心情,对宝宝也有个好印象。打招呼的方式很多,因人而异,且每个人打招呼方式也不同。如果是很好的朋友或伙伴,见面可以彼此拥抱一下,或挥挥手喊一声就可以了;普通朋友可相视一笑,表示注意到了对方就行;但对于长辈就要尊敬一些,要叫出长辈的称呼,并且问好,如“王叔叔好!”“张奶奶好!”等,态度也要恭敬认真。

alt

学会与人合作

合作是一项很重要的生存技能,也是宝宝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家长应十分重视宝宝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宝宝的合作能力,鼓励宝宝与人合作。

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与宝宝合作或抵制合作的态度明显相关。有的家长采取专制教育的方法,责骂命令多,商讨少,在这样的高压教育策略下,有些宝宝就会采取抵制合作的态度。相反,若家长采取鼓励、赞赏、商量的教育方式,宝宝则会更乐于接受家长的意见,表现出较多的合作行为。

因此,家长应采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宝宝与人合作,亲身体会合作的愉快感。对于不愿意参加合作的宝宝,家长切不可强制为之。一方面要了解宝宝的想法是不喜欢合作对象,还是不愿意参与某一项活动;另一方面还是应尽量鼓励宝宝参与到合作游戏中。

1.5~2岁:群体环境有利于交往能力的提高

每天的生活都是宝宝社交能力培养的课堂,父母应该鼓励宝宝勇敢地表现自我,帮助他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多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往。宝宝在1岁半后,言语发展会突飞猛进,他们不仅能重复成人说的言语,而且还想自己说出周围东西的名称。

宝宝到1岁半时,大约能够说50个词了,并呈级数增长。这时,宝宝开始把词连成句子,而且理解能力远远超出表达能力。当妈妈说“逛街去”,宝宝就会去拿鞋。到宝宝2岁时,就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比如爸爸说“去拿本书”,宝宝就会去把书拿过来。

此时期的宝宝已有了语言,可以较多地和人交往,因此,父母要教育宝宝初步懂得与人交往中的一些简单的是非概念。

让宝宝融入群体

宝宝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活泼,有的安静;有的爱和他人交往,有的不爱和他人交往,这两类宝宝都是正常的,宝宝是否爱与人交往,有先天禀赋的一面,但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教育也分不开。为了让宝宝能够更好地与人交往,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为促进宝宝优良品德的形成做出表率,平时和睦相处、互相体谅,尽量不在宝宝面前过多地暴露大人的分歧甚至争执,给宝宝一个祥和、安全的家庭交往环境,宝宝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尊重别人、爱护同伴的品德。

alt

多创造与其他宝宝交往的机会

父母要鼓励宝宝交朋友,尤其是多与性格外向的小朋友接近。在假日,可以带宝宝到亲友家去串门,和亲友的宝宝一起玩,帮助宝宝尽快地熟悉陌生环境。

父母也应允许宝宝的小伙伴到家中做游戏,并鼓励宝宝热情接待,并教宝宝宽以待人,要有同情心,信赖朋友,不欺负弱者。对宝宝们在共同做游戏、玩耍中出现的争执,父母不要过早地干涉,很多情况下,宝宝们会自行解决,这也能使宝宝获得与人相处的经验,提高宝宝与人相处的能力。

要正确确立宝宝在家庭中的地位,尊重宝宝的人格,帮助宝宝培养自信心、自尊心、自爱心;指导宝宝在客人面前的举止行为,并事后对宝宝的行为作出适当的评价,多鼓励,少批评,让宝宝尝试交往成功的愉悦;抓住宝宝在交往中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

这个时期,宝宝不但在语言能力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记忆力也日渐增强,因此,这一时期要训练宝宝多交谈、多模仿,多参加一些有助于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发展的游戏,因为这时的宝宝开始喜欢探索,想找到事物之间更深一层的关系,所以爸爸妈妈应多让宝宝在游戏中体会获得的成就,让宝宝得到满足感。

教宝宝打招呼

爸爸妈妈要经常示范早晨见到人说“早上好”,离家时挥手说“再见”,接受东西要说“谢谢”,同时要鼓励宝宝模仿。爸爸妈妈应常带宝宝到户外、公园去玩,鼓励他与人交往,并引导宝宝仔细观察遇到的事物,告诉宝宝他遇到事物的名称和特点,以提高宝宝的交流能力。

alt

2~2.5岁:做个受人喜爱的宝宝

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父母在家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宝宝观察父母在干些什么,是怎样做的。让宝宝通过模仿、操作,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

宝宝在这一时期的社交发育与学习主要由这几方面组成:社交性互动、模仿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互换性学习、组织性学习。

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父母要扩展宝宝的交际圈。平时,要经常带宝宝外出做客或购买物品,还要经常请邻居的小朋友或者宝宝的小伙伴到家中与宝宝一起玩。

与宝宝搞好关系

如果妈妈想让自己的孩子听话一点,那么,妈妈就应该把日常对孩子的教育重心转移到培养彼此的关系上来。如果妈妈总是唠叨孩子的错误,就说明妈妈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孩子也总是感觉自己做不好每一件事。

想要与孩子搞好关系,妈妈首先要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自己要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童心未泯的人,才能抛开自己所谓“大人”“妈妈”的身份,全面地接纳孩子。当你接纳了孩子的同时,孩子才有可能会接纳你。

做个乐观坚强的宝宝

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性格,这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宝宝未来的道路很漫长,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而乐观坚强是克服这些大小挫折的内在力量。

乐观积极对人的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乐观不仅是比较迷人的性格特征,它也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即使宝宝天生不具备乐观品性,看待事物总是悲观伤感,其乐观态度也是可以培养的。

生活中父母要多引导宝宝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鼓励宝宝想象自己的美好未来,让宝宝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只要宝宝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必定会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

2.5~3岁:拥有好习惯和好品质更利于交往

宝宝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认知能力也相应的提高,他特别需要朋友,从其他小朋友那里,宝宝可以得到许多生活经验,这是从父母那里学不来的,所以宝宝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妈妈应带宝宝走出家门,为孤单的宝宝找几个好伙伴。

这么大的宝宝最喜欢过家家游戏,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这类游戏,扮演各种角色,医生、护士、爸爸、妈妈,老虎、狮子等。有的宝宝非但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还会对小朋友产生“敌意”。父母不能就此认为宝宝性格不好,或人际交往能力差。这么大的宝宝正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的交叉路口,还不能体会分享带来的快乐,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培养。

alt

让宝宝从小学会关爱他人

对他人的关心不仅是一种社会公德,更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一种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宝宝知道关心他人的?特别是那些从小娇生惯养的独生宝宝们,“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从而都是习惯于别人对自己的照顾,而不懂得和不会关心别人。

alt

宝宝对某件事的态度和意识自幼便逐渐形成。在形成过程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起着主导作用。以“孝顺”为例,许多父母常教导宝宝要孝顺父母,但以宝宝的年纪却无法理解什么是孝顺,可是父母若能以实际的行动,照顾自己的父母、关怀自己的父母,宝宝看在眼里,自然能将抽象的“孝顺”具体化,并从心底里认定这是一个正确的态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之间要互相关心,对长辈要体贴照料,主动侍候;亲朋好友有困难,主动帮助。父母如果能对别人主动、热情地给予关心和照顾,宝宝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勇于承担责任

勇于承担责任的宝宝是受欢迎的,可以为自己赢得赞许、信任、朋友等。这样的好处不仅使宝宝摆脱自我为中心,知道外部世界并不总能为所欲为;还能让宝宝遭受必要的情绪挫折,体验到后悔、难过、害怕是什么东西;此外,还可让宝宝学会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如果宝宝做错了,就要鼓励他勇敢地承担责任。如把伙伴的玩具弄坏了,就要让他明白,是由于自己的过失才造成这样的后果,并帮助宝宝承担责任,陪他一起去买玩具赔给伙伴,并且向伙伴道歉。

让宝宝学会道歉和改正

宝宝没有学会道歉,可能是因为不懂得是非概念,不知道生活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改正错误。因此,家长切不可对宝宝动辄责备,应耐心地告诉宝宝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

有时候宝宝认错可能是缺乏一定的勇气,害怕承担后果,这时家长应和宝宝站在一条线上,给宝宝一种安全感,告诉宝宝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改了就是好宝宝,避免宝宝产生畏惧感。

3~3.5岁:鼓励宝宝适当表现

社交能力的雏形

与2岁时相比,3岁的孩子已经不那么自私了,对父母的依赖也减少了很多,这是自我识别得到强化和感到更加安全的象征。

这个时候他会与别的孩子一起做游戏,相互配合,而不是自己玩耍。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与他完全一样,每一个伙伴都有独特的性格。有些惹人喜欢,有些令人讨厌。你会发现他更加倾向于与一些孩子玩耍,并开始和他们发展友谊。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他会发现自己也有一些让人喜欢的特征,这种发现对他自尊心的培养具有强烈的作用。

alt

随着孩子对其他人的感觉和行为了解的增多和敏感,他会逐渐停止竞争,并学会在一起玩耍时相互合作。他开始学会轮流玩耍,分享玩具,即使他不总是这样做。现在通常他可以以文明的方式提出要求,而不是胡闹或尖叫。所以,你可以期望孩子玩耍时更加平和而安宁。通常3岁的孩子会采取轮流玩耍或交换玩具自己解决争端,然而,开始时你必须鼓励这种合作。

例如你可以鼓励利用语言而不是暴力来处理出现的问题,在两个孩子分享一个玩具时,也可以提醒他们轮流玩耍。当两个孩子都想得到同一玩具时,这个提议是简单的解决方法,可能使他开始轮流玩耍,或寻找另一个玩具和活动。

教宝宝如何与人交往

教宝宝用商量的语气与小伙伴说话,如“我能玩你的玩具吗”“我们一起去玩吧”;主动热情地接受小伙伴参与游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品。这样能使宝宝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激发宝宝的交往欲望。

要帮助孩子使用合适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渴望,避免孩子感到挫折。更为重要的是亲自为他做出如何和平解决争端的榜样,如果你脾气暴躁,应避免孩子在场时发火。否则,他感到受到压制时,就会模仿你的行为。

然而,不管你怎么做,孩子有些时候也会将他的气愤或挫折感转化成打斗。当发生这种情况时,要避免他伤害他人,如果他不能迅速平静下来,就将他与其他孩子分开。让他知道你理解并接受他的感受,但让他明白打斗不是表达这些感受的好办法。帮助他从其他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建议他以更加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让宝宝学会适时表现自己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都比较内敛,对宝宝的要求也是如此,让宝宝从小养成内敛、谦虚的性格,而向外人展示自己成了一种不好的表现。可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这种适时的表现是很需要的。

扩大交际和接触面

一般来说,怯于表现的宝宝面对众多目光只是觉得不安,并非讨厌赞美和掌声,您只要看看他们投向同伴的目光就知道了。

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宝宝的接触面,让宝宝经常面对陌生的人与环境,逐渐减轻不安心理。闲暇时,带宝宝和邻居聊上几句,帮宝宝与同龄朋友一起玩耍,建立友谊;购物时甚至可以让宝宝帮忙付钱;经常到同事、亲戚家串门……随着见识的增长,宝宝面对别人的目光时,便会多几分坦然。

父母鼓励宝宝大胆地去尝试

宝宝怯于表现的原因还可能是缺乏自信,担心无法获得赞赏。因此,找出宝宝的特长并由此树立信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通过唱歌、跳舞、数数、背诵古诗、讲故事、画画、模仿等形式,挖掘和培养宝宝在这方面的能力,先创造机会让他在家人面前展示,加以热情鼓励,树立信心。

当宝宝为得到赞赏兴奋不已时,家长可以趁机说:“宝宝唱得这么好,小朋友们肯定喜欢听!”“邻居还以为我们家有一只百灵鸟呢,下次唱给大家听吧!”即使宝宝一时还不能接受提议也不要紧,至少心里会留下适应的印象。

3.5~4岁:教宝宝掌握自己的情绪

3~4岁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时,会产生主动协作的精神,遇事会想征求父母以及年龄比自己大的孩子的意见,乐于服从别人的命令,能够同小伙伴一起游戏,渐渐地懂得关心朋友,并且渐渐具备等待、分享和互相谦让的能力。但他们也很有主见,有时甚至表现得很固执和任性,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个性形成时期。

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细心的妈妈可能会发现,随着孩子生理上的成长,心理上却越来越难管了。孩子常常任性、发脾气,这让不少妈妈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从广义上讲,“任性”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因素;从狭义上讲,“任性”就可以认为是一种情绪。情绪是与生俱来的,几乎随着孩子呼吸、心跳的开始就产生了;而心理因素却如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在发育的过程中逐渐成形的。

所有的孩子都会任性,这是没法避免的,但是妈妈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alt

用身体语言表达情绪

宝宝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还很差,情绪变化会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如,不高兴就哭,高兴、开心就大笑或者是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跺脚,有高兴的事就要告诉妈妈。

情感不稳定

宝宝的情感没有丝毫掩饰和虚假,既纯又真;喜欢谁,就说谁好;不喜欢谁,即使在跟前,也会说不好。同时,宝宝的情感还不稳定,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感、情绪的感染和影响。

alt

相应的对策

妈妈应该理解孩子的好奇心,采取多赞扬、多解释的方法,告诉他不能满足其要求的原因。或者承诺一种孩子可以办到,并且对他有促进作用的要求。比如,“如果你哪一天在学校手工做得好,我就给你多讲一个故事。”这样孩子的情绪可能会得到有效的控制。虽然孩子当时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但是,孩子至少会认为妈妈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的好奇达成认可。

久而久之,宝宝就能培养成一种会虚心接受妈妈解释的好习惯,不以逆反的心理来抵抗妈妈。

孩子的脾气取决于妈妈

妈妈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以免孩子无意中学会说谎。对于妈妈那些发泄情绪的错误方式,一定要让孩子有明确的了解,同时告诉他哪些情绪表达渠道是合理的、可以被接受的。如果孩子一生气就喜欢打人,那么即使在接受过惩罚之后,他下次生气时估计还是要打人,如果妈妈也是用“打”的方式去惩罚孩子,那么他就对“打”有更深刻的印象,而且更难理解“打”是不对的。妈妈一定要陪孩子找到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比如大声说出来、大哭一场或者把心里的感受画出来。孩子会有这样的情绪本身并没有对或错,但是表达情绪的方式肯定有好有坏,妈妈必须教孩子明白这一点。

妈妈比较爱发脾气,孩子就会模仿,妈妈说的话、处理事情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比如,妈妈在孩子哭的时候就爱打他,结果孩子刚到幼儿园的时候,一看到别的小朋友哭,就上去打人家,一边打还一边说:“叫你哭,再哭就打你”,完全是模仿他妈妈的表情。所以想要孩子脾气好,妈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说话的语气,说起控制确实很难,脾气很急的妈妈,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想教训他,其实只要你对孩子发脾气就说明你没招了,你已经败给他了。

妈妈快控制不住的时候,就忍着不说话,为了调整自己,可以到外面走一圈,舒舒气。妈妈的耐心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妈妈有耐心,孩子就会少发脾气。

4~5岁:帮宝宝发扬优点弱化缺点

宝宝的社交能力

4岁的孩子非常喜欢结交伙伴,他会在与伙伴的交往中得到完全不同的交际体验。在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知识、想象力和各种社会能力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幼儿园是孩子们结识新伙伴的好场所,父母为孩子多创造一些与小伙伴接触的机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十分重要。

孩子4岁,确实有很多令家长烦心的时候,但家长需要耐心、宽容地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alt

让宝宝大胆表达自己

在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意愿时,即便听不懂,父母也最好听完宝宝的表达,然后再引导宝宝说出正确的语言,鼓励宝宝在陌生人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平时要多给宝宝提供一些自我表达的平台,提高宝宝的自信。

宝宝讲粗话时怎么办

4岁孩子的社交圈一旦形成,粗话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会经常脱口而出,这时候大人不要太在意。孩子总是不断地在学习新词汇,只要家人使用正确的语言,粗话的新鲜感很快就会消失了;如果大人因此大惊小怪,反而会导致负面效果。当孩子第一次说粗话时,父母不妨对他说:“这句话不好听,不应该这么说哦!”接着,教给他正确的说法;如果以后再听到他说粗话,就故意闷不吭声,忽视他说粗话的行为,让他了解:说这种话是无法与大人沟通的,自然而然就会改掉了。

alt

看到其他小朋友的优点

家长经常说别人的长处,使宝宝也容易发觉别人的优点,如做好事,爱劳动,乐意助人,会唱歌,会画画,会发动大家做游戏,会讲笑话,用幽默的动作和语言解决纠纷等。宝宝认识到这些优点后,就主动向有优点的人学习,通过学习就容易交上朋友。如果反过来,经常说别人的短处,就会与人疏远,大家都不喜欢别人在身后说自己的坏话,传播别人的缺点就更不应该了,会破坏团结,使人们互相猜疑。但是说别人的优点会鼓舞士气,使大家都向这种优点学习,大家的看法一致,就会更加团结。所以在团体中互相看优点,互相学习就会出现好的风气,使团体团结快乐。

通过看到小朋友的优点,可以训练宝宝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宝宝最先发现爸爸和妈妈的优点,其次再发现自己好朋友的优点,再推广到自己班上小朋友的优点,和自己幼儿园内小朋友的优点。因为与自己接近,才容易看出来。

有时可以从某些现象来观察,如宝宝发现今天教室里的桌子全都搬到边上了,估计到今天大家会在中间活动,宝宝会猜,“谁来得这样早,能搬动这许多桌子呢?”后来终于想起来了,原来昨天有几个小朋友的家长来晚了,教师怕他们闹情绪,建议大家来搬桌子,做好明天的准备。宝宝马上就号召大家谢谢替大家搬桌子的小朋友,教室一片欢腾,以后大家都乐意为别人做事了。表扬别人的优点会让大家更加团结,更加快乐。

逐渐接近现实

这个阶段的宝宝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兴趣方面也会朝科学、合理、现实等具体的方向发展,有时因好奇心的驱使,分解玩具、时钟、手电筒也常有之。

大人在这个时候,有必要观察宝宝全盘的生活与人格,以检讨是否已经没有任何的欠缺、是否做好入学的准备……家庭教育到了这个阶段,可说是已跨出一大步了。

同伴群体开始对宝宝产生明显的影响。他更喜欢同一个或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而不愿单独玩了。他们能互相指定角色,设计游戏情节,并在想象世界中一起解决问题。喜欢竞争,渴望胜利。当然,小朋友之间也可能发生矛盾,这时宝宝已经知道选择解决矛盾的方法,一般不会再轻易采用“武力”方式。宝宝会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使朋友满意,也会努力使老师高兴;能够在集体活动中遵守一定的规范,自制力和忍耐力有所提高。

人际交往心理素质的培养

交往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素养,例如善良、诚实、守信、真诚、开朗、率直、善解人意等等,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一位母亲在处理自己的女儿与邻座同学发生矛盾时的做法很值得借鉴:邻座女孩家境贫寒,女儿很关心她,常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她。一天,女孩对女儿说,最近一位远房叔叔到家里来了,叔叔很有钱,以后不要再拿东西给我了,这话说过后,女孩和女儿就疏远了。

女儿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她根本没有什么远房叔叔,于是女儿很痛苦,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妈妈耐心地聆听着女儿的诉说,告诉女儿和女孩置换一下角色仔细地想一想。

在这个过程中女儿学会了理解,并慢慢地懂得了什么叫做善解人意。

alt

alt

5~6岁:建立宝宝的社交与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增强

此时宝宝的自我评价能力初步发展。当别人的评价与自己的感觉不相符时,会表现反对和进行争辩。多数幼儿有相对稳定的爱好和朋友。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初步能控制自己的外部表现;规则意识增强,逐步能遵守集体制定的行为规则。

宝宝的合作意识增强了,能与小组或几个同伴共同玩游戏和完成一些任务。自律意识增强,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和坚持性。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