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渊源

Yuecai Yuanyuan

alt

粤菜又名广东菜,为我国四大菜系之一。广东地处我国南端沿海,境内高山平原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动植物类食材极为丰富。同时广州又是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来的各种烹饪食材和技艺,使粤菜日渐完善。加之旅居海外华侨把欧美、东南亚的烹调技术传回家乡,也丰富了粤菜的内容,使粤菜在烹调技艺上也留下了一些西方烹饪的痕迹。粤菜风格以高雅大器、风味崇尚鲜爽、选料广博奇杂、烹饪技艺精湛而独树一帜,饮誉四方。

粤菜的历史

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省内有密布的内河湖泊,可供食用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南越人以采集螺、蚌、蚬、牡蛎等水产品为生,据《周礼》载,“交趾有不粒食者”,他们“煮蟹当粮哪识米”,而且有“生食之”的习惯。西汉刘安《淮南子》,有“人得蚺蛇以为上肴”的记述。可见粤菜风味的“蛇馔”出现已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秦王朝统一后,数万南下汉人带来了中原烹饪技艺。到了汉代,南越武王赵佗归汉以后,汉越交往越来越频繁,烹调技术也随着文化的传入而进入岭南地区。在广州发掘的汉墓中,食物有黄瓜、木瓜、橘子、荔枝等蔬菜水果;畜禽有猪、牛、羊、鸡、鸭、鹅;还有泥蚶、青蚶、禾花雀等。在禾花雀的残骨中,夹存着黄土和木炭,表明禾花雀是用黄土裹着置于炭中烘熟的,这种制法周代称“炮”。可见当时中原汉人接受了南越人杂食之风,又把中原烹调法移入而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

alt

南宋时期大批中原氏族南下,中原的烹调技术随之大量流入,使粤菜至今尚保留许多中原古代食法。南宋人惊叹的岭南人“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的地方风格与正食的北味烹调技术相结合,就转变为南方特有的菜肴。至此粤菜作为一个菜系已初具雏形,而“南烹”之名已见于典籍。

自汉代以后,广东先后从国外引进了芒果、菠萝蜜、番石榴、番荔枝、花生、玉米、番薯等许多农作物。到了明清,由于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广东的农业已经逐步走在全国的前列,珠江三角洲也别称为“鱼米之乡”,人们的生活也较前富裕,“讲饮讲食”风气逐渐盛行。据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载:“天下所有食货,粤东几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有也。”丰富的食材使粤菜能做到“飞潜动植皆可口,蛇虫鼠鳖任烹调”。

到了晚清,广州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经济重镇,更加速了南北风味大交流。这时的广州,内外商贸云集,各地名食蜂拥而至,饮食市场十分兴隆,广州街头除了正宗粤菜外,京都风味、姑苏风味、扬州炒卖、四川小吃、山西面食等其他各地方风味随处可见,西餐厅、咖啡馆、扒房、酒吧也已多见不怪。粤菜的烹饪大师们根据本地环境、民俗、口味、嗜好加以改良创造,使粤菜得以迅猛发展,在闽、台、琼、桂诸方占有主要阵地。《清稗类钞》记载:“肴馔之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从中可以发现,粤菜其时已成为我国四大菜系之一。

1949年后,广东的经济逐步发展,经贸活动以及对外交往频繁,社会安定,物质丰富,政府重视,粤菜得到进一步发展,1956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上就展示了五千余款菜肴,八百多道美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政治以及经济的影响,粤菜的一些特色曾一度减弱,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迅速腾飞,而粤菜又一次得益于经济发展的动力,获得发展的良机。粤菜得以东进西闯,北上出国,所到之处都呈现出无法抗拒的诱惑力,人们以品粤菜为时尚,以尝粤菜为乐事,以懂粤菜为自豪,加之粤菜烹饪教育蓬勃发展,烹饪人才迅速成长,而烹饪的科学研究也得以深入,增强了粤菜发展的实力。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粤菜必将更加尽善尽美,为中国的烹饪技术增添光彩。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