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简要的结论

后革命时代的“革命文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它既是文化现象,也是经济现象,任何简单化的分析模式对它都是不适用的。

必须再次强调指出的是:后革命时代的“革命文化”是在非常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出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类型,它既不是原先革命文化的简单复活,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那种只遵循市场逻辑的大众消费文化,而是市场逻辑和政治力量双重作用的产物。这正是后革命时代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革命时代的革命文化几乎完全杜绝商业逻辑,而完全商业化的消费文化则可以完全按照大众欲望和市场逻辑运作而不必顾忌主管单位的审查。后革命时代界乎两者之间,它只能在革命/政治和商业/消费的交汇地带进行运作。如何协调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后革命文化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成为后革命时代的文化生产者既富有挑战性又不乏刺激性的行为,它充满商机也充满风险。在后革命的特定语境中,革命/政治逻辑和商业/消费逻辑两者之间本来就存在既相互冲突又相互借重与挪用的复杂关系,它也必然反映在后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化中。

有时候,政治逻辑和商业逻辑在相互利用和借重的时候显得比较“协调”“和谐”。如2000年初关于“保尔和盖茨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的讨论。这个讨论出现在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热播之后,由《北京青年报》发起,后有相当多的媒体加盟。争论最后显示,占绝对主流的观点是:保尔和盖茨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有人说“如果保尔是一座大山,那么,盖茨就是山峰,如果保尔是溪流,那么,盖茨就是这个溪流的瀑布,如果保尔是天空,那么盖茨就是天空中的闪电,如果保尔是原则,那么盖茨就是方法,如果保尔是英雄,那么盖茨就是模范”,“他们都是英雄,保尔有盖茨的精神,而盖茨也继承了保尔的道德品质,他们是互补的”。这是政府和大众的主流观点。这实际上表明了市场消费主义和原先的革命意识形态相互协调得比较成功的例子。[1]还有人作了一项对北京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对于“保尔和盖茨谁是英雄”这一问题,44.9%的人同时选择了保尔和盖茨,20.4%的人选择了盖茨,17.5%的人选择了保尔。并总结说:“尽管他们的看法不会完全一致,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把保尔和盖茨推崇为英雄,只不过更倾向于将保尔视为精神世界的偶像,而将盖茨当做现实世界的榜样。”[2]

同时,“红色旅游”现象也是革命文化在今天被产业化、商业化的比较“成功”——即既做到了“政治正确”,又获得了经济成功——的典型。红色旅游既是文化也是产业。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开发红色旅游一方面可以表示自己遵从关于革命传统教育的号召,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效益可观的文化产业,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笔者在井冈山的经历戏剧性说明了革命先烈的是如何被当做摇钱树的:在革命先烈纪念馆,我看到这样的广告:花费一百元,可以买到一个花圈并在纪念馆大厅举行献花圈仪式。

但是革命文化与商业逻辑在后革命文化中也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3]对此,我们在本书第四章分析“红色经典”改编现象时已经有所涉及,本书第八章在分析大话文学现象时还要涉及这个问题。

简言之,在政治话语与商业话语混合杂交的后革命语境中,“革命文化”的命运必然是:一方面,由于后革命时期的重要特点就是市场经济的出现、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娱乐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兴起,因而,传统的革命文化与当今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与政权合法性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松动,更不用说它们已经基本上不再被用来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动员,其神圣性也在不同程度上被消解。因此,在有限度的范围内将其商业化、市场化、娱乐化是允许的(通过各种方式被戏说、性说乃至乱说)。在革命时代,作为社会动员的主要手段的“革命文化”是神圣的,绝不可以戏说,不能以任何形式商业化;但是另一方面,革命文化的商业化、市场化、娱乐化、消费化又是不彻底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之设立了程度不同的限制。[4]原因是传统的“革命文化”并没有完全脱离与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联系,主流意识形态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延续了这个“革命”文化。这是我们考察后革命文化的时候不得不认真关注的。

(陶东风执笔)

[1] 《“保尔与盖茨谁是英雄”——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热播后引起大讨论》,《中国青年报》2000年3月22日。

[2] 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hina/rqzt/lpsh/006c.htm.

[3] 在中文网络搜索引擎“google”上输入“红色经典”四字,即得到大约40多万条相关记录,足见其流行程度。笔者还没有查到该词的最初出处,有人认为:“红色经典”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红色经典”丛书,该丛书重印了五六十年代的一些革命长篇小说。参见刘康:《在全球化时代“再造红色经典”》,《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1期。但这个词被广泛使用与流行大概是2000年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以后。“红色经典”,是围绕着革命历史创作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有人认为:“红色经典”一词源自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参见中国网2004年7月12日文章《与影视专家对话红色经典》)。但是《激情》一剧的演出时间显然晚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领域的红色经典热在2004年达到高潮。

[4] 限制的程度常常取决于革命文化的具体内容、其与今天的政权合法性的关系之紧密程度、其所依赖的传播媒介的类型(比如越是像中央电视台这样的主流媒体,控制就越严格,网络是控制最不严格的媒体,因此,那些特别出格的戏说文本常常见诸网络),特别是主要媒体播出的电视剧,乃至还有不可预测的天时地利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