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而言,税收征收管理是落实税收实体法、推行依法行政和实现程序正义的重要保障。如何在督促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是践行税收法治的价值追求。长期以来,理论界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重管理,轻服务”的弊端,对于税收征管方面的内容缺乏足够的理论关切和系统研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税收政策,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对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上海自贸区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旨在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市场管理模式。上海自贸区定位于深化改革开放、建设外向型经济,遵循“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建立国际化、便利化、法制化、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就税收法治层面而言,上海自贸区主要从维护税制统一、保障税负公平的角度进行改革,因此税收优惠、税制设计等实体层面的措施较少,更多的是税收征管程序方面的创新。通过这些制度创新应对全球化、信息化给税收征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高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税收法治。实践中,在上海自贸区最先实施的“办税一网通”10项税收服务创新措施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这些有益的实践探索也为《税收征管法》的修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样本。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2014年,本人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税收法制问题研究”为题,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并成功立项。三年以来,本人先后率领团队前往上海、天津、厦门等地自贸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一对一访谈、举办研讨会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也为课题的顺利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近年来,由本人牵头的华东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先后在《法学》《税务与经济》《国际商务》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对上海自贸区的投资领域、贸易领域税收法制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此外,为了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我们也积极举办论坛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展开研讨、论证。2014年6月7日,由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律研究院主办、华东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承办、上海市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协办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财税法制问题”国际高峰论坛在我校顺利召开。来自荷兰、韩国、以色列、中国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是在我国建立上海自贸区以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举措下举办的,从财税法制的角度探索上海自贸区的使命、功能和要求。会后,我们于2015年8月在法律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由本人主编的《东方财税法研究(第4卷)》,系统地呈现了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本书作者李慈强博士2014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之后,进入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由我担任他的合作导师。他科研基础扎实,具有丰富的财税法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好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近年来,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科研成果突出,先后获得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上海市教委等多项课题立项,在站期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反映出其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本书是李慈强博士的博士后出站研究成果,紧扣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历史背景,从多维视角研究上海自贸区的税收法制问题,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本书在理论上通过税收法制理念的创新,以期进一步完善税收程序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上为《税收征管法》的修订与完善提供立法建议,积极推进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和税收征管法治改革。该书从理论上积极回应社会实践,系统地梳理了上海自贸区的改革经验,视角新颖,文笔流畅,是部优秀的财税法理论著作。

李慈强博士出站后,顺利地留在了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任教,加入经济法教研室的师资队伍中,近年来开设“经济法”“税法学”“税法理论与实务”“比较税法学”等课程,教学与科研同时进行,相得益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的教学科研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希望他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继续努力,期待他将来有更多的科研成果。

是为序。

中国财税法学会副会长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
陈少英
2017年8月30日于华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