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言者态度表达:以助动词的虚化为例
1 引言
通过对口语材料的考察,我们发现助动词[1]在口语里可以发生位置游移,出现在句首主语之前或者句末。表现为:
1)不同助动词发生位置游移的情况是不均等的。一个情态助动词离开助动词的句法位置的条件是,这个助动词在其典型句法位置上本来就具备认识情态意义。
2)位置游移后,该助动词所表达的对命题的信度会随之发生改变。前置时信度强化,后置时信度弱化。
3)助动词在句首和句末时,其句法属性向饰句副词转化。
本章所引用口语例句来自笔者收集的转写材料。
[1] 自《马氏文通》以来,助动词一直在汉语语法研究中有较多争议。学者们对助动词词类与范围问题做了不少研究,诸多汉语语法著作都有论述。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Chao,1968)、朱德熙《语法讲义》(1982)、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54)、胡裕树《现代汉语》(1995)、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1992)等对助动词的描写不尽相同,分类也并不一致。不仅如此,助动词名称的界定也表现出很大的分歧,我国汉语语法学界有“能愿动词”和“助词”两个名称。前者是本体性名称,而后者是关系性名称,反映它跟句子主要动词的关系,是对英语auxiliary verb 的翻译。也有学者根据modal verb 一词而将其翻译成“情态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