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德阳市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德阳市在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首要工作来做,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要求,是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衡量和检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根本尺度,做到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坚持,不完全符合的就认真加以改进,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二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属性是培根铸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更应主动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担当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新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三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做到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既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学术派别在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中相互切磋、平等讨论,又坚持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既鼓励理论创新、大胆探索,又严格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乱打棍子、乱抓辫子。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团结的学术氛围,在万马奔腾、百舸争流中推进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

(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须坚持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德阳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站在时代高度,立足理论前沿,攻坚克难,从在全国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牌子的广汉向阳伟大改革实践中汲取营养,从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后中凝练的“东汽精神”中汲取营养,以敢想前人所未想,敢思前人所未思,敢言前人所未言的精神,及时对社会现象进行新的概括,对德阳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进行归纳,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新的总结,对客观规律进行新的探索,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理论,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从而使全市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理论研究、巴蜀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当前德阳正处在转型发展和为实现美丽繁荣新德阳而奋斗的关键时期,成德同城化和全面改革创新不仅需要自然科学的支持,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支撑。我们只有更加自觉地把思想认识解放出来,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既积极借鉴、博采众长,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能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以革故鼎新的勇气和科学求实的态度,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研创新,不断创造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新辉煌。

(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须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德阳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德阳市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紧紧围绕时代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紧紧围绕实现德阳发展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广大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集中力量,联合攻关,突出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成德同城化、行政区划调整、融入一带一路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成果,获得了省市党委、政府领导的肯定和签批,转化成了党委政府的决策依据,推动了德阳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贡献了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智慧与力量。

(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须加强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德阳市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党校、高等院校十分重视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的建设,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育制度,为中青年科研教学人员的尽快成才铺路搭桥,提供舞台,创造条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的茁壮成长。通过“二为”教育,促使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地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社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价值取向,把做人、做事、做学问有机地结合起来,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努力做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成为推动德阳发展跨越的生力军。

(五)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须大力开展社科普及

哲学社会科学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牢固树立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同自然科学普及同样重要的观念,才能形成科学普及的“两轮驱动”格局。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德阳市各级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及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把在全社会宣传普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工作来抓。通过研讨会、科普讲座、科技三下乡、编印科普读物及科普基地建设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把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努力夯实哲学社会科学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六)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须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德阳市、县(市、区)社科联相继成立,学会、协会、研究会快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全市哲学社会科学日新月异、生机勃勃,推出了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无一不是党委政府关心关怀和支持的结果。特别是市委专门印发《关于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将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范畴,在全社会形成了认识社会科学、重视社会科学、运用社会科学的良好氛围,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德阳市社科联课题组

成员:周福、唐发初、杨灵、刘旭东、江浩、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