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攀枝花是因国家三线建设建立起来的一座移民城市。20世纪60年代,中央将开发建设攀枝花作为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毛泽东主席力主并亲笔批示建设攀枝花。1965年2月5日,攀枝花特区正式成立;同年4月22日,攀枝花特区改名渡口市;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攀枝花市辖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面积744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3.6万。

作为一个新兴资源型工业城市,攀枝花市在开发建设初期侧重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起步相对较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全市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机构只有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党校系统等少数单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开展理论教育和理论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攀枝花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一些群众性的社科学术团体和社科工作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85年5月14日,攀枝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攀枝花市社科联)成立。

攀枝花市社科联成立后,在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紧密结合攀枝花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带领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社科普及、社科评奖、社科应用成果转化等工作,全市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会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学术交流活动日趋活跃,社科普及、咨询服务活动广泛开展,社科理论刊物质量不断提升,社科评奖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社科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发展,为促进攀枝花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全面回顾总结攀枝花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实践和建设成就,对我们认清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坚定信心,守正创新,不断推动攀枝花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