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结构层次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企业文化?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有人统计了国内外文献中对此的定义,大概有180多种,主要观点包括: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和企业人的行为准则,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充满企业运行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体现于企业人的一切行为之中。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随着企业相伴而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它通常体现为企业创办人及其后继者所提倡的文化和经营思想。霍福广,段淳林,等.现代企业之魂——唯物辩证法与企业文化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2-53.企业文化是人类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化经过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发展到商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商业文化的一部分,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霍福广,段淳林,等.现代企业之魂——唯物辩证法与企业文化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9.应该说,有企业和企业管理存在,就有企业文化存在。但是一般来说,企业产生初期的企业文化属于“自然生成”的企业文化,真正把企业文化当成一门科学来对待,系统地对它进行研究并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的事情。

企业文化源于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思考,源于由此思考所引发的美日管理学的比较。并在比较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主要包括: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文化”,有着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语言,而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但不能照抄照搬,单纯模仿日本的企业文化模式无法生效等。伴随着对日本企业文化的调研研究和经验总结,美国管理界接连出现了4部关于企业文化的重要著作: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1981)、查理德·帕斯卡和安东·尼阿索斯合著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1981)、泰伦斯·狄尔和爱伦·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以及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的《寻求优势——美国成功公司的经验》(1982)。这四本著作被誉为企业管理新潮流的“四重奏”,奠定了企业文化的基本框架,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的潮流。

而对于企业文化内涵的阐释,最早是美国学者威廉·大内在《Z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所提出的。在他看来,“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此外还包含了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如:进取性、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动模式的价值观。”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M].孙耀君,王相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69.对此,美国学者迪尔和肯尼迪在《企业文化》一书中,则进一步强调“每一个企业——事实上是每一个组织,都有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有力地影响着整个组织直至它所做的每一件事”泰伦斯·狄尔,爱伦·肯尼迪.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M].唐铁军,等,译.杭州:长河出版社,1983:15.。约翰·科特和赫斯克特教授则将企业文化分为了“较易察觉的层面”和“不易察觉的层面”,指出企业文化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实践转引自辜堪生,钱国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基于对四川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与此同时,美国的企业界已普遍认同了企业文化,肯定了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原则和发展的动力,包括了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及企业精神等重要内容,是企业潜在的精神动力,并能产生巨大的物质能量,促进企业经营的良性运转。

我国学者对企业文化理论的关注则主要集中改革开放以后,主要表现为:1982年,杨斌评价《Z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和《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两本企业文化书籍的文章发表;1984年,《组织文化》译文在《管理世界》杂志上发表等;揭开了我国学者研究企业文化理论的序幕,迎来了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运用的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企业文化的内涵已十分丰富。主要观点包括:“企业文化是人类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化经过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发展到商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商业文化的一部分,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霍福广,段淳林,等.现代企业之魂——唯物辩证法与企业文化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9.、“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罗长海.企业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6.、“企业文化是一种在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所形成的组织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企业文化指企业的意识形态;广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转引自刘雪梅.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竞争力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45.等。

在笔者看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管理氛围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存续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现象和符号系统的总和,它“姓文”“名管”“字化人”。“姓文”即表明了企业文化的“根”和“脉”,它属于精神、意识、价值的范畴,即要解决头脑的问题。“名管”即表明了它的基本属性是管理范畴,要讲规范、讲制度,把管头脑和管行为结合起来,管人与管物结合起来,通过管理人的头脑来管理他的工作岗位,通过确立并培育调整员工的价值观来管理约束人的行为,即要进头脑、进制度、到岗位、成习惯。“化人”强调企业文化在于陶冶人、教育人、成长人,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可以说,企业文化属于管理学范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

对于企业文化的特征,除其内在的管理特征外,还包括以下主要方面:一是差异性和独特性。由于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脉络,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相异的现实存在条件,决定了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方式、价值理念等层面存在差异性,从而使得企业文化本身也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注重企业文化原创性和个性的培育与打造,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二是人本性和服务性。即强调企业文化坚持以员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对员工潜能的开发,注重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实现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与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达到完美的契合。三是历史性。企业文化本身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折射,能折射出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因此其历史性也是其重要的特征。四是发展性。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也正体现和展示了企业文化的动态性与发展性。可以说,一个优秀的企业通常遵循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原则,随着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其发展思路,创新其价值观理念和发展路径,增强其企业文化的发展力和生命力。

2.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

国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冰山结构图来描述企业文化。这一理论由帕米拉·路易斯、斯蒂芬·古德曼所提出,这一理论结合了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用冰山构成图把企业文化划分为两种基本构成。首先是表面看得见的具体行为;其次是支持这种具体行为的深层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企业宗旨及行为标准。二是用睡莲图来阐述企业文化。这是由英国学者爱伦·威廉、迈克·沃德斯提出的。这一结构图旨在说明企业成员的行为、态度以及价值观等观念是由他们的信念所决定的,这些信念中还有部分处于潜意识存在状态。可以说,睡莲图中强调信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并由此指出培育员工信念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三是用“山之内社员形象图”来描述企业文化。这是由日本著名的“山之内”制药公司精心设计和制作,该图构成了一个“山”字形,由创造力、组织力和活力三叶组成,其中居于中间的创造力这一叶以蓝色为基调,以科学、理想为主体;在创造力的左侧是组织力一叶,以绿色为基调,象征着与自然为善;右侧的活力一叶则以红色为基调,代表着热情与生命力。这“三力”中,以组织力和活力为基础,以创造力为灵魂,共同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国内学术界对企业文化结构层次的设计也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看法,主要包括“单一层次说”“两层次说”“三层次说”“四层次说”和“五层次说”。

“单一层次说”,这种观念强调企业文化层次的唯一性,强调企业文化仅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和正规控制制度中内隐的、具有管理功能的精神要素,如企业哲学、管理哲学、管理思维、企业道德、企业心理等。对此,四川大学张宗源教授进一步指出,企业文化不包括企业的物质构成,也不指向企业精神文化中无管理内涵的部分,它仅包括企业哲学、价值观、企业道德、企业管理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是企业中具有管理内涵和功能的精神要素的总和转引自张冠男.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2.

“两层次说”是对企业文化的重新界定,它把企业文化区分为企业文化精神层的内容和企业文化符号层两大层面(见图1-1)。其中企业文化精神层的内容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及企业的领导风格,企业文化符号层包括:语言符号、文字符号、行为符号及物质符号李继先.企业文化变革的理论与实务——基于浙商的企业文化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30-34.。企业文化的“两层次”还可以划分为显性层次和隐性层次两大方面(见图1-2)。显性层次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正规的控制制度、管理手段和工具等,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隐性层次则主要是指在管理显性背后的,决定显性层次的性质、形态、特征及功能的管理指导思想,它包括企业管理理论、企业哲学、管理哲学、经营哲学、管理思维方式等。

图1-1

图1-2

“三层次说”主要是强调企业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基本层面刘光明.现代企业家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34.。对此,海尔CEO张瑞敏曾指出:“我们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即发展速度、海尔的产品、服务质量等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核心层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唐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与此同时,企业文化还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其中具体划分为:物质部分(包括企业的设备、资源、建筑物等一切器物);动态部分(外显的行为方式);心理部分(包括知识、态度、价值体系等)陈春花.企业文化塑造[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58.。周三多则基于对系统论观点的分析,提出了企业文化的表层文化、中介文化和深层次文化三个部分。其中表层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包括企业的办公场所、建筑设计、社区环境等;中介文化则主要是指制度和管理文化;而深层次文化则是其观念文化,包括组织精神、道德、目标宗旨等内容,由此构成了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61-362.

“四层次说”强调企业文化由四个层次构成。对此,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陈丽琳副教授认为企业文化的四层次结构主要由信息网络、企业形象、行为规范和思想内涵四部分构成,强调这是管理细化要求的具体体现,能有效地强化企业文化的执行力,推进企业文化理念的落实。而北京大学企业文化研究生王超逸等人等认为,企业文化通常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大层次。(如图1-3)

图1-3 企业文化的四层次结构图

“五层次说”强调企业文化包括五个层次,对此,于光远先生认为,企业文化的第一层次是指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第二层次是指经营文化和管理文化,核心是市场经济文化;第三层次是指注重提高全体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满足企业职工的文化需求;第四层次是指企业的社会文化事业;第五层次指中国企业家应提高参与宏观决策的意识和能力转引自李继先.企业文化变革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18.。对此,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贾春峰则表示,企业文化在于人化,也在于化人,肯定企业文化本质和功能的同时,指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五层次构成内容,包括企业经营文化、企业市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质量文化及企业社会文化贾春峰.贾春峰说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4-19.

在笔者看来,不管是“单一次层次说”“二层次说”“三层次说”“四层次说”还是“五层次说”,都有其合理之处,但笔者更倾向于将企业文化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主要包含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愿景、企业道德等文化要素。制度层是指企业的制度文化,包括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行为准则等,是一种来自于员工自身以外的带有强制性的约束。行为层是指企业的行为文化,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艺体育等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层,是以物质形态为表现形式的企业文化,它主要包括企业的各种物资设备、厂房建筑、生活娱乐设施、企业广告、企业标识等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内容。这四个层次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整体体系,彼此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其中企业文化的精神层是根本,决定了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制度层和物质层,并通过外化为行为、固化为制度、具化为产品等形式发挥作用。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其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它在“文”,更在“化”。“化”的过程则正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企业文化建设旨在使企业文化不仅是一个名词,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动词,一种行为。企业文化建设须通过“文化制度化”和“制度文化化”的方式发挥其管理功效;同时,企业文化建设须实现由“管人”向“化人”的转化,增强企业员工的自律意识,以文化赢得员工和消费者的认同,以实现“文以赢人”“以文制胜”的价值诉求,并以此来保障企业文化的平稳落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追溯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历史,找寻其中国化与特色化发展的路径:第一个阶段(1984—1990年),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引进的阶段,这时期有不少人对企业文化持怀疑态度,认为企业文化理论是舶来品,对其是否能适应我们的企业管理和改革开放提出质疑。第二个阶段(1991—2000年),这是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在争论中逐步被接受的阶段。特别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中央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文化概念正式写进党的十四大报告,这是对所有的争论做出了肯定性的回答,为企业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第三个阶段(2001年至今),这是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深入实践、全面普及、通过建构逐步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的阶段高效琨.中国的企业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15.。对此,中组部和国资委在2005年提出改进中央企业文化建设意见时,明确指出了企业文化与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性,强调制定并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建立具有时代气息、积极向上、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5-1-23.。2006年,李荣融在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打造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树立中央企业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回报股东、关心员工的良好企业形象,这是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李荣融.遵循规律办企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349.。十七届六中全会更加明确指出了我国特色企业文化管理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为我国企业文化管理指明了前进方向。2013年9月,在贵阳举行的全国企业文化经典案例示范交流会上,王维广指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应讲好企业文化的中国故事,传播企业文化的中国声音,推进企业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李笑天.文化制胜中国企业文化经典案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34.

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和形成要素,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行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已是“文化制胜”的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运动,而是一个整体文明演进的过程。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迅速崛起向我们证实了“文化强企”的客观事实,企业文化以文化人能更好地管理人心,并赢得人心。对此,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就曾谈到,企业文化将很有可能成为21世纪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事实证明,约翰·科特的观点是正确的,企业文化、企业业绩和企业寿命三者息息相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法宝科特,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李晓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3.。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行业竞争力和转型升级能力的结晶和关键环节,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是一种具有神奇作用的内在动力。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打造企业的精神效力,优化企业管理方式

一定的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和人民共同的心理特点,蕴含着他们相似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因此,相同的文化具有内在的黏合功能,有助于把不同的个体有机整合和凝聚到一起,从而有效实现人心思齐、同心协力和团结合作,更好地形成强有劲的向心力和发展力。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发展而言,企业文化管理旨在充分发挥文化的亲和力,提升企业的精神效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文化活力,实现员工由“文化认知”向“文化认同”再向“文化自觉”的转变,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达到文化管“心”,文化管“魂”的状态。可以说,文化对于企业管理的意义,在于强调“以文管人,以文化人”,强调“以人为本”,能更好地走进企业员工的内心,倾听职工的诉求,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管理功效,从而更好地达到企业文化管人管住魂的目标和状态,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施环节,不少国有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践行模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坚持“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企业宗旨指导下,致力于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以实现企业文化润物无声。为此,成飞集团体协组建了篮球、足球等7个协会,开展球类、棋牌类、健身跑等各种比赛。公司连续30年开展春季健身跑活动,每年参与职工达到1700余人。公司太极拳表演队多次获得国际国内表演金奖。公司文联还组建了摄影、舞蹈、演讲等爱好者协会,经常组织舞蹈大赛、演讲比赛、书法展览等各类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建设体育馆、成飞展厅,打造了职工文化娱乐设施。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利用EAP(员工帮助计划)工具,注重关心职工心理健康,开展“132蓝天关爱计划”,职工在工作中的情绪得以排解,心态保持积极向上。三是让员工多读书,培养和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为员工插上智慧的翅膀。企业可视自身条件为员工创办普通阅览室,或是集多媒体、书吧、咖啡吧、电子阅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读书空间,帮助员工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才干,充实业余文化生活平台。与此同时,企业要把员工读书与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文化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读书常态化。企业可以建立每周读书日制度,规定每周至少拿出半天时间,用于开展员工读书活动或员工集体观看教育光碟,并举办相应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并把员工的读书心得汇编成册,形成一套企业员工读书作品集。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也为职工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平台。2012年7月,成都机场职工活动中心正式竣工,项目总投资约为6300万,建筑面积为8400平方米,中心项目丰富,功能完备。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共有电脑机位50个,藏书区可收纳图书十万余册;清雅的棋牌活动室、书画影展室可为各文体协会开展活动提供场所;多功能厅是整个活动中心的最大亮点,可以容纳近1100人开会、观看演出和放映电影,配套设有男、女更衣室和化妆间;三楼的羽毛球馆有6块标准场地,乒乓球馆有球台9张,五楼顶层还修建了一个户外网球场;三楼的健身房配置了15类近40套健身器材,有跑步机、椭圆机、卧室健身机、登山机、动感单车、拳击训练组合等,旁边还有水吧,可以为前来运动健身的职工提供温馨便捷的配套服务。

2.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实现文化力向经济力的转化

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题中之意,而推进我国特色企业文化管理的实践,能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更好地实现企业文化力向经济力的转化。对此,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曾对企业文化力与经济力二者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他们在1987年到1991年间,对美国22个行业207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发现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和没有落实企业文化管理的公司。在11年的考察期中,重视企业文化管理的公司总收入平均增长682%,后者则仅达到166%;前者员工增长为282%,后者为36%;公司股票价格增长901%,而后者为74%;公司净收入为756%,而后者仅为1%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李晓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2-13.。可以说,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霍福广,段淳林.现代企业之魂——唯物辩证法与企业文化创新研究[M]. 2006:65.

企业文化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持续的决定性因素。对此,张瑞敏也曾强调,海尔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文化。而作为有三百多年历史中医药行业老字号的同仁堂集团,其创始人乐显扬为他的药室取名为“同仁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仁——“仁者,爱人”。由此,“同修仁德,济世养生”成了同仁堂的经营宗旨。同仁堂集团继承了同仁堂老店“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创业宗旨,并进一步将“以义为上,义利共生”作为新时代的企业经营哲学,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并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唯医药为最”,把医药作为济世养生的高尚事业,遵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遵循古训,同仁堂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求珍品,卖真药,这既是一种职业良心,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坚持“德、诚、信”的优良传统,创造出许多消费者放心的精品良药,并视药品质量为生命,制药特色为“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凭优良可靠的质量占领市场,领先市场。现已成为资产30多亿,集产、供、销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特色

1.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则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法宝。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与大发展。第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培育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为主要内容,旨在实现企业文化这四大层面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第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中重要的“柔性管理”方式,是协调企业内部矛盾,营造“和谐企业关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具有鲜明的管理特征。第三,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应坚持建构企业文化的人本价值目标为现实诉求。这就要求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到:一是以关注员工需求为前提,深入员工群众,贴近员工生活,切实有效地解决员工面临的实际问题;二是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积极提升国有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国有企业员工的归宿感和认同感,从而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建设学习型企业,满足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实现企业员工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诉求。第四,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具有明显的政治特征。这就要求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并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第五,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还应坚持以培育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企业价值观为主题,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引领社会主流文化和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示范作用。

可以说,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推进自身建设的需要,是创新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的具体体现,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协调企业内部矛盾、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实现员工全面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协调员工、企业及国家三者关系等方面的职责,是国有企业建设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

对于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些大型国企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企业精神,如:大庆油田培育出的“铁人精神”、鞍山钢铁公司培育出的“孟泰精神”等,展示了企业文化发展的最初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外企业文化理论广泛传播,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引进、吸收和学习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开始得到普遍认同。而如何实现西方企业文化的“中国化”,促进国有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发展,则成为国家层面和学术界层面普遍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对此,2005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制定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适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反映中国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2005年12月,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公布了《2006—2020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做了总体部署。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在昆明召开的部分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具体分析了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进行了探讨。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于2010年在重庆举办了中央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班,旨在提高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进一步研究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2011年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会对全面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文化单位改革做了更为详细和明确的部署。这些会议的召开和政策的制定,都旨在提升国有企业文化的时代性与生命力,旨在推进国有企业文化的特色化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国有企业自身探索过程中,已初步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是强调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企业文化传入中国二十多年来,企业文化这一管理理念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实践中逐步完成了“中国化”的使命。一方面,企业文化管理吸收了中国浓厚的传统文化精髓,如: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人本理念、重义轻利等。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出了“民主人和、献身拼搏、创新开拓、唯旗是夺”的理念,其中核心的内容是“人和”。“和”字拆开就是“千人一口”,只有千人同声,才能万众一心。锦江宾馆致力打造“信誉公式:100-1=0”,强调在锦江宾馆1%的服务过失会造成100%的信誉丧失。在这里100是指全部产品,1是指次品,0是指信誉。这个等式连接起来就是信誉的公式,即只要出了一件次品,整个企业的信誉便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强调实现企业文化管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被赋予了社会主义主流思想内涵。对此,国务院国资委在《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中央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制度创新与观念创新相结合,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和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WZJ200504011.htm.。可以说,国有企业文化管理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底蕴,并致力于实践“三个代表”和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在着眼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生产力水平。而国有企业文化管理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融合,这进一步体现了国有企业文化管理与时俱进的特征,奠定了国有企业文化管理的深厚思想基础。

二是强调根据自身情况实现企业文化理念的个性化设计。企业文化管理理念传入我国初期,人们对企业文化理论这个舶来品的认识还较为肤浅,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模仿现象。“以人为本”、“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等成为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的一般性表达。这种表达固然重要,但由于普遍雷同也难免使其流于标语口号形式,由于个性特征的缺乏导致难以发挥企业文化管理应有的效果。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对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实践,并致力于打造本企业特有的价值理念,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等,开始探索个性化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一汽”创造性地提出“爱塑造、能吃苦;讲文明、守纪律;争上游、夺排头”的企业精神,体现了铸造工人不怕苦脏累热、纪律严明、奋发进取的精神。四川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则根据自身实际,提出“同心同力,同行同享”的文化理念,即强调上下同欲、同心协力、不断拼搏进取;就是要携手同行、团结奋斗、共享发展成果。其中“同心”才能思想一致、目标一致,行动同步、集体奋斗才能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东汽精神,则竖起了时代丰碑。作为“三线”企业,东汽从创业初期“一根麻绳闹革命”的艰苦奋斗到改革开放初期“做行商、吃杂粮”的自力更生,从20世纪80年代30万千瓦汽轮机组试制时的拼搏挑战到现在“多电并举”的开拓创新,从“5.12”汶川特大地震“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抗震自救到震后迅速恢复生产,从1974年投产以来创造的“33年不亏损”奇迹到2008年遭遇空前灾难情况下仍完成创纪录的108亿元产值,形成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

三是强调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打造国有企业文化管理形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优势,党组织、妇联、工会等组织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是企业文化管理不可忽视的力量源泉。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主导着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相比较其他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更为强烈的政治属性,也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指导,充分保障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协调处理好党、政、工、团等组织的作用。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特点,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独特优势。这不仅有助于为完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和责任机制,还有助于赢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这样的组织模式和责任机制推动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能更好地依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打造具有国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哲学等理念,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诚信文化、廉政文化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宣传,不断丰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保障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国有企业文化力的整合与优化。

可以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细胞的企业,不能不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不能不体现国家和政府的意愿,不能不体现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翁所固有的理想、道德和信念。全力打造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具体还应做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好改革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国有企业应持有营利性和公益性双重特征,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承担推动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切实维护好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提高企业员工的政治素养,切实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强化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维护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