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界的应用

“思维导图法已经是2000家跨国企业采用的思考法”,日本管理大师神田昌典、经济评论家胜间和代认为思维导图法是最佳的思考方法之一,微软、惠普科技等跨国企业也纷纷采用。

至于思维导图法在企业应用的效果如何,这几个国外公司的成功案例可以说明﹕

◎负责波音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的史丹利博士运用思维导图法整理课程,将工程技术训练的完成时间由一年浓缩为短短数周,节省教育培训经费约1100万美元。

◎时间管理专家杰弗里·迈耶(Jeffrey Mayer)指出,思维导图法能够让他在几分钟之内处理完过去要花几小时甚至好几天才能完成的事情。

◎列支敦士登的全球信托公司(Liechtenstein Global Trust)运用思维导图法记录客户数据、开会的发言大纲、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年度工作计划,建立起一个既具有包容性又充满活力的机制,为企业带来了高效率。

◎甲骨文软件公司的主管阿兰·马查姆(Alan Matcham)指出,思维导图法已进入甲骨文各个部门,成为公司内部推动变革的驱动力。许多人都用思维导图法来组织、策划活动,用它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

◎为美国纽约提供通信与电力的联合爱迪生公司(Con Edison)在“9·11”事件中,通过思维导图法实时提供各个团队所需的信息,并有效整合救援抢修资源,让通信与电力顺利恢复供应。

◎新加坡华睿泰公司(Veritas DCG)办公室不幸遭遇火灾,许多重要文件和计算机中心毁于一旦。副总裁萨米·可汗(Sami Khan)以思维导图法协助董事长制订重建计划,将每项任务详细地展现在思维导图中。华睿泰公司花了大约10天时间重建计算机中心,计算机中心很快开始恢复正常运作,节省了三四百万美元的费用。

◎世界贸易组织于2003年11月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会议,反全球化的示威者扬言要进行大规模示威与破坏行动。墨西哥政府与军队在维塔利斯(Vitalis)安保公司的协助下,利用思维导图法讨论会议期间可能会发生的危机,最后确认了8829项艰巨任务,并将冲突发生时的应对策略全部记录到一张大型思维导图中。他们也用思维导图展现示威者的计划与意图,并与示威者沟通协调,最后,双方达成共识,事件平息,没有发生任何暴力事件。原本对立的双方达成合作关系,反全球化运动组织的领导者感激世界贸易组织为他们做的一切努力。由于思维导图法在这次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主办方将思维导图内容整理成一份200页的文件,以指导人们处理类似的国际暴力事件。

除了以上国外的案例,自从1998年我应IBM台湾地区分公司的邀请为他们讲授思维导图法课程至今,在华人地区,已经有超过300家跨国公司或知名企业为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邀请我讲解思维导图法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98年,宏碁计算机的“学习月”课程首度引入思维导图法,其全球教育训练中心前处长张博尧发现,思维导图法为宏碁的员工打开了一扇创意思考的窗;自1999年起,思维导图法已经是强调研发创新的工研院每年必开的课程;自2002年起,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在台湾地区的分所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PwC Taiwan)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年定期开办思维导图法研习课程;2010年,联华电子将思维导图法列入新员工教育训练的必修课,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惠普科技台湾地区前副总经理陈国钦先生自称,自从使用思维导图法带领团队之后,不但在工作上屡创佳绩,而且还从忙碌的无头苍蝇“蜕变”成享受工作的达人;台新银行总稽核吴弘仁表示,运用思维导图法可以轻松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最贴心的专业金融服务;2000年,华邦电子的人力资源部在前处长陈培光的全力支持下引入思维导图法后,无论是在创意思考、人际沟通、会议讨论中还是项目企划中,部门职员都能做到思路清晰,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以上案例显示,很多个人与企业都认同,只要正确使用思维导图法,就可以让思维更有条理、更清晰,也能让想法更有创意。这也促使各企业管理者将思维导图法逐渐引入他们的培训课程,让他们的员工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种技巧或方法的科学化,必须植根于一定的理论。此理论或源于既有理论,或来自实践的检验,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及批判等过程,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后逐渐归纳、构建自己的理论基础。有人认为,实践应用比研究一大堆理论更重要。殊不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原来的东西可能变得不适用了。这时,理论的功能就会显现出来。因为理论是用来解释、说明和预测某种现象的产生原因、过程及结果的,换句话说,理论是一种观察视角、思考方式,其作用在于“了解”“反省”与“批判”实际的现象。通过实践经验的累积,我们归纳出了理论,也因为具有理论基础,实践应用中的错误得以修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思维导图法亦不例外,必须经历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的过程。从百余篇思维导图法相关学位论文中发现,有关思维导图法“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实践经验是经得起科学方法检验的。思维导图法在台湾地区的发展,已经和英国博赞的思维导图法在方法论与实际应用上有了差异,而且更具有进步性与实用性。

前文提及的“心智”必然与大脑有着密切的关联。以下是一些有关大脑的描述。

东尼·博赞把人类的大脑比喻成一个沉睡的巨人,这个巨人拥有数量繁多的神经元。

莫斯科大学彼得·库兹米奇·阿诺金(Petr Kuzmich Anokhin)教授表示,大脑蕴藏的潜能不可限量,但自古以来,还没有一个人能发挥出大脑的全部潜能,因此有一种说法是,我们只开发使用了大脑的十分之一。英国博赞中心共同创办人诺斯与东尼·博赞指出,我们在20世纪50年代只使用了大脑50%的能力,这一数据到20世纪60年代降到25%,到20世纪70年代降到10%,到20世纪80年代降到4%,到20世纪90年代降到只剩下1%了。

我们真的只用到大脑这么一点点能力吗?这一问题广为流传,却一直无法得到真正的解答。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能否充分、正确、有效地运用大脑的心智能力。

东尼·博赞在其早期著作《启动大脑》和《心智图圣经》中所讲述的思维导图法的运用范畴包括,认识大脑及大脑的工作原理、记忆原理与技巧、正确的阅读方法、创造力、放射性思考等,以及它在学习与工作上的应用。因此,其理论基础包括大脑信息处理、知识表征、建构主义与后设认知等。

现在就让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一下脑力、智力、语义学、信息组织图、图像思考、色彩学等与思维导图法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一套逻辑结构,并建构出思维导图法的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