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二:情转薄

纳兰性德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词:“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每次开始都悱恻缠绵,也能相安无事几个春天,为何总是一点点,它一天一点改变。”《诗经》中《氓》这首长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叙述了她与爱人从相识相恋、步入婚姻到被抛弃的过程,恰恰印证了情到深处情转薄的无奈现实。

《氓》的前几章是缠绵温情的,做生意的小伙子爱上了美丽聪慧的姑娘,以“抱布贸丝”为借口跟她搭讪,姑娘当然明白小伙子的心思,她先是矜持克制,继而深陷情网。历经分离的种种波折之后,两人终于走入婚姻的殿堂。一个艳若桃花的少女从为人妻的那一刻起,就变成了贤淑勤劳的妻子。“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从我嫁给你之后,多年忍受着生活的贫困。可女子无怨无悔地承担,并没能换得男子的珍惜。他们之间的爱情在岁月的消磨中慢慢改变。

这首诗的妙处之一就在于,这样的转变并不是平铺直叙地道来。“女的老了,男的变了”,那是八卦肥皂剧,根本不成诗。《诗经》中的男女是活在日月山川里的,描摹他们的情感也就要从自然界的意象起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叶未落时,茂盛而润泽;桑叶落下时,枯黄而憔悴。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单是比喻女子的容颜在光阴中的衰弛,也在暗示男子态度的变化:曾经充沛饱满的爱情,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渐渐凋零陨落。

女子在痛苦中领悟了爱情中一个残酷的道理:“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葚是甜蜜的果子,鸠鸟爱吃,可要是吃多了就容易醉,伤害身体。爱情是美好的,可一旦迷恋,就会迷失自己。接下去的几句更加直白: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姑娘们,千万别让自己在爱的陷阱里沉沦。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人一旦坠入爱河便万劫不复。女子在有了痛彻心扉的领悟之后,发起了对丈夫的指责: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女子并无过错,是男子变了心,前后不一,反复无常。这句话理虽不错,却不及“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来得深刻沉痛。女人可以爱得义无反顾,男人只能爱到一定程度,没有痴情过后遍体鳞伤的经验断然说不出这样的话来。钱锺书先生在评说这两句诗的时候,另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明代传奇中的“常言道:‘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痴,没药医’”;二是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的名言:“爱情对男人来说只是生活里的一段插曲,对女人而言却是整部生命之书”。古今中外,人情相通。

这首诗中最打动我的是那个“耽”字。“耽”是不知不觉的沉溺,在关于爱情的诗词里处处都是这种沉溺:李商隐的“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辛弃疾的“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说到底都是一个“耽”字。“耽”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受,可它的本质却是心甘情愿。不可迷恋的道理谁都懂,可若没有了“耽”,这世上便不再有动人的爱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