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本书传主是大明王朝第一才子、状元杨慎。他著有名扬天下的《二十一史弹词》,其中这首《临江仙》,被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尊为开篇词。
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又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等。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学者,明朝四川唯一状元,授翰林修撰、经筵讲官。四川新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
杨慎幼年早慧,五岁能背《飞骑桥》,七岁诵唐诗,断句读,过目不忘;十一岁学写近体诗;乡试科举考中《易经》第一名“易魁”;殿试得第一名,中了状元,被授翰林修撰、经筵讲官。在翰林院,杨慎撰修《明实录》的《武宗实录》,秉承父亲杨廷和的做事风格,直言敢谏,秉笔直书。
嘉靖皇帝朱厚熜固执己见,不听忠言,为其父兴献王争名分。嘉靖三年(1524年),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被廷杖谪戍流放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并终老于滇南。
杨慎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一生博学多闻,长于诗文词曲、论古考证,涉及哲学史学、天文地理、医学生物、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民族、语言民俗等。著作有《升庵集》《丹铅录》《陶情乐府》等,达百余种。《明史·杨慎传》云:“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前人对杨慎赞誉有加。明代著名学者李贽把杨慎对于明代文化的意义,与司马相如之于汉代,李白之于唐代和苏轼之于宋代相提并论。他说:“升庵先生固是才学卓越,人品俊伟……流光于百世也。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人则为李谪仙、苏坡仙、杨戍仙,为唐、宋并我朝特出,可怪也哉!”(明·李贽《续焚书·与方初庵》)
与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齐名的学者朱舜水晚年讲学日本,学生问:“扬雄、司马氏鸣汉家,眉山三苏及陆游等鸣宋家,不知今亦有如此人哉?”答曰:“国朝有宰相之子杨升庵,讳慎者……”(明·朱舜水《朱舜水集·问答四》卷十一)
同在西南,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苏轼“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他们游历的是文化发达的地区。唯有杨慎,人生的大半时光都被强制居于偏僻且文化落后的西南而又名满天下,因此杨慎对于西南地区的汉文化渗透及当地的民族文化融合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也是后世如此推崇杨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