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山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外贸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十二五”时期,在全国外贸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唐山市外贸出口年均增长达8.5%,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2016年全市进出口额467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3%,居第一位;其中出口额占23.2%。2017年1—9月全市进出口额542.3亿元,全省占比为21.3%;其中出口额296.9亿元,列全省第二位;进口额245.4亿元,列全省第一位。全市有备案企业近4000家,实际经营进出口相关业务的企业1000余家,民营企业成为外贸进出口的主导力量。2017年1—9月三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出口分别为46427万美元、158182万美元和22871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10.7%、36.5%和52.8%;进口额分别为82069万美元、53660万美元和223267万美元,占全市进口总额比重分别为22.9%、14.9%和62.2%。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唐山市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钢铁、机电产品、陶瓷三大领域,2017年1—9月这三大领域出口额分别为219455万美元、75989万美元和41965万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50.6%、17.5%和9.7%。“一带一路”建设为出口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全市出口市场已经形成以亚洲为主体,欧洲、北美、拉美、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快速增长的多元化布局。2017年1—9月全市对亚洲出口244375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6.4%;其中对东盟出口95785万美元,占39%。外贸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了国际市场竞争力。跨境电商、服务外包、综合外贸服务企业等新型贸易业态不断发展。

(二)利用外资实现量质齐增

唐山实际利用外资存量超过150亿美元,连续13年位居全省首位。2016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占全省总量比重的18.2%;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占71.2%。2017年1—9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0.61亿美元,同比增长54.1%。全市有三资企业400多家,松下、爱信、通用、华润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知名跨国企业在唐山落户。外资结构正在由能源、钢铁、装备制造等领域,不断向金融、旅游、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拓展。外资在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高端人才和新兴产业,为推动唐山由资源依赖的传统产业向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十二五”以来,唐山市累计引进各类外国专家2375人次,有4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25名获河北省“燕赵友谊奖”,34名荣获唐山市“凤凰友谊奖”。

(三)对外投资迈出坚实步伐

按照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机遇,唐山市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鼓励钢铁、水泥、煤炭、装备制造等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通过绿地投资、股权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对外投资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有效输出了优势产能、化解了过剩产能。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对外投资项目136个,投资总额近20亿美元,对外投资企业达100多家企业,涉及钢铁、煤炭、水泥、陶瓷、线缆、制造及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投资范围遍布美国、德国、俄罗斯、南非和中国香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1—9月全市累计核准对外投资项目9个,投资额3.06亿美元,同比增长10%。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对中东欧、非洲地区投资日趋活跃。

(四)综合贸易大港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唐山港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已经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目前,矿石、煤炭、钢材、原油等大宗货物的年吞吐量突破5.2亿吨,2016年居全国第6位、世界第7位。2016年京唐港区完成吞吐量2.71亿吨,居河北港口第1位,全国第9位;集装箱运量突破150万标箱,占河北港口总量的一半;公司实现净利润13.2亿元,在全国17家A股上市港口企业中排名第3位。京唐港区和曹妃甸港区已建成各类泊位123个,并拥有全天候靠泊30万吨轮船的天然深水航道,唐山港也是渤海湾唯一能停靠40万吨矿石船舶的港口。2016年投资20亿元启动实施了三港池集装箱化改造、四港池通用散货泊位、25万吨级航道等一批立港兴港的大项目,已经形成了港口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框架。2017年1—9月全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9.6%,集装箱运量同比增长32.7%,继续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唐山港已跻身全国沿海第三大港口,是全国前10大港口中增速最快的港口。

(五)对外开放推动了结构转型和自主创新发展

唐山市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带动了产业结构调优调强。2016年全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99亿元、3411.2亿元和2296亿元,占比分别为9.5∶54.1∶36.4,同比增长分别为3.5%、5.1%和10.2%;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338.7亿元,同比增长7.3%。2016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09.2亿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0.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1.2%,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09.6亿元,占比7.3%;高铁、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石墨烯等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钢铁等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企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04.2亿元,同比增长88.4%;R&D经费支出66.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全市逐步形成了开放协同创新的局面,2016年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达206个,承担研发项目1514项,开发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1215项,增加经济效益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