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是道
  • 曾伟
  • 1694字
  • 2020-06-24 23:12:54

紧张的好处

扫二维码 听如是道

紧张是我们不喜欢的心态,有的人甚至很害怕自己紧张。比如说上台讲话,一紧张就讲不好了;上台表演,一紧张就会出洋相;上台唱歌,一紧张就会走调。

有经验的人经常会对这些紧张的新手说:“不要紧张。”但新手们会说:“我没办法,心里就是紧张。”其实你对新手说不紧张,他会更紧张。我曾经指导过一个新老师上课,说:“你出洋相的机会来了!”他被我这样一说反而一点都不紧张了。

所以,对待紧张最好的方式不是消除、排斥、抗拒,而是接受、顺从,以及正面地看待。你抱着出洋相就出洋相的心理,保证你的紧张感会降下来。因为你不抗拒紧张给你带来的结果,你的内心就会放松。因为你不需要用力去达成什么了,这个力一消失,紧张当然就消失了。

其实,对于很多有经验的人来说,紧张对他也是有帮助的。许多有经验的演讲者以及表演者上台前都是紧张的。尽管外人看到他在台上挥洒自如的表现,以为他上台前一点都不紧张,其实这是错觉。我讲了快40年的课,每次上台前都还是紧张的,但这种紧张对我们是有帮助的。它能让我们高度集中注意力,把能量充分调动起来。这其实才是优秀的演讲者和表演者在台上能够出彩的原因。

能量的高度集中和调动一定会带来紧张,只要你能够在这种紧张感下保持心安和冷静,你就能很好地驾驭它所带来的能量,达到很好的表演效果。

所以,新手和老手的差距不在于紧不紧张,而在于对待紧张的态度和方式。新手会在紧张面前自乱方寸,被紧张所驾驭,要么说不出话,要么乱说话;而老手则不然,他们在紧张面前,心仍然会安,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紧张。他们知道紧张能够给自己带来兴奋和能量,优秀的表演者往往会在此时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这个效果是他刻意地编排所无法实现的,也可以称之为灵感。很多优秀的表演者都有这种灵感喷发的时候,它的背后绝不是有意识的编排,只能来源于紧张感的撞击,他们已经会驾驭紧张了。

其实,所谓的紧张并没有太多的道理、原因、对象,它只是我们身心的一种应急状态。你说新手紧张有原因、有对象;老手紧张就实在没有原因、没有对象。他们应该早就习惯了场面和观众,所以显然让他紧张的不是特定的对象。就像夜晚走路,你说你怕鬼,但其实哪有鬼呢?谁也没有见过鬼,但有些人就是怕。这其实是一种没有对象的紧张。

说到底,是我们在这种状态下,必须要让注意力高度集中,让能量高度集中,我们才能应付可能出现的危险,或者让自己有出彩的表现。此时此刻高度集中注意力和警觉,是没有对象的,它只是为了调动我们潜在的能量。这种能量调动起来了,而又没有马上宣泄出去,就会产生我们所说的紧张的感觉。

所以很多有经验的演讲者和表演者谢幕后,都会有酣畅淋漓的痛快感。就是因为紧张带来的能量,已经出去了,这时候才是真正的放松,而上台之前的放松未必是好事。适当的紧张是有益的,只是我们要学会习惯紧张,适应紧张,然后把心安定下来,保持内心的觉知,就能很好地发挥自己。

紧张给我们带来的帮助,不仅仅局限在台上的演讲或者表演,日常工作当中也是如此。适度的紧张能集中我们的注意力,调动我们的能量,提高我们的兴奋度。这样的人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魅力四射。相反,一个在工作生活当中丝毫都没有紧张感的人,其实就是懒懒散散注意力不集中的人,能量不足的人,做什么都不兴奋的人,对什么都没兴趣的人,也就是等死的人,是一个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别人的人。

高度的紧张和注意是修行当中的关键,无对象的警觉最容易激发人的觉性。六祖慧能说:“佛者,觉也。”修行成佛就在一个“觉”字。你时时刻刻都能够保持高度的觉性,活在警觉当中,你就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用南怀瑾先生的话说,这叫“伺”的状态。

伺机而动是一种什么状态?想必每个人都体会得到,那就是没有对象的高度警觉状态、高度注意状态。那里是我们有些修行人所理解的所谓的看破放下、无牵无挂、随缘而活的状态。有些修行人借着看破放下的名义懒懒散散地活着,觉性降到了极点都浑然不知,真是悲哀。

所以保持紧张感,保持警觉性,保持注意力,既是工作的必需、生活的必需,更是修行的必需。这再次证明:“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六祖坛经》)世出世间一个道理,一个修法,正因为是一个修法,才是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