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全国及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现状

中国作为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其庞大的国土面积存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活动等方面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水平差异。由区域经济不平等带来的财政不均衡是必然现象,区域之间享受公共产品和服务存在巨大差异,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欠发达地区从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获得直接或间接的转移支付资金,以降低公共支出不平等。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财政体现再分配功能的最根本目标。分税制改革对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了较大调整,中央与地方划分税种,提高了中央财政的“两个比重”。但随着财权上收和公共服务事权下移,地方政府出现财政收支缺口。为弥补分税制改革给下级政府带来的财政缺口,减轻财政的纵向不均衡,同时为了逐步缩小地区间财力不均等状况,转移支付开始成为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重要财政工具,并推动着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实现。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通过财政手段把财政能力较强地区的财政收入转移给财政能力较弱地区,达到财政资源丰富地区和财政资源匮乏地区之间实现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均等,对财政能力较弱地区的转移支付是财力均等化研究的关键环节(Robin,2006)(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地区内部是否能够均衡稳定发展,事关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在民族地区管理政策中,妥善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考察中国及民族地区财力均等化现状,对地区间财力差距和转移支付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进一步的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的财力均等化和收支稳定效应研究,因此,需要了解全国及民族地区财力均等程度,民族地区接受了转移支付之后表现情况,为接下来的分析提供观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