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指南
- 张宇
- 2365字
- 2020-06-24 23:31:50
第二节 信用需求
信用需求是指愿意付出代价而得到对方信用情况的愿望。而不愿付出代价想得到对方的信用情况的愿望,只能称之为需要。
对我国工商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应该是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是有偿的。这是由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所逐渐出现的社会需求。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产生于商品经济,也服务于商品经济,它不但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还能促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过去,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企业对信用等级评估几乎没有需求。出现这种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信用被国家、政权等纵向信用所代替,因为企业生产按国家和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计划安排,原材料的供应,有国家计划安排,产品销售也有国家计划分配。经营者以及经济管理部门都按计划实施,出了问题找上级、找国家,既无责、也无利,在低水平的计划笼子里缓慢地运动、周转,企业间的横向信用状况、商品交换者之间的信用状况需求甚弱,这是“大一统”体制下的产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逐步转入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轨道,办事实事求是,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管理体制,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型,转变为既注重行政管理、又注重经济管理的科学管理体制。发展经济必然要善于经营,经营就必然要出现交换,交换又必然离不开信用。因此,信用需求就逐步发展起来了。由于信用本身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愈发达,则信用需求也愈强烈。西方商品经济发达国家,信用需求大大超过我国,这种大量的需求是非人力所能满足的,而是以信息为载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进行控制,并指导着经济的运行。
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认识立论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表现在企业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深入,商品生产、流通领域逐步宽松,随之也出现了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皮包公司”“买空卖空”等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消极因素。不少企业由于不了解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蒙受经济损失。如H地某单位得知S地某公司有化肥几千吨,S地来人说保证供应,签订了化肥供销合同,H地即将货款汇入S地某公司的账户。由于不了解S地某公司的信用状况,款项汇入后,半年也取不到化肥。此时方知受骗上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又如F城某厂生产的柴油机,与W城某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货发出几个月未收到W城某公司货款,经去函电催收、派人索取,才将贷款追回,但已被占用半年之久,原来W城某公司早已将此批货卖出,作周转资金做了好几笔生意,使F城某厂遭受了利息损失。此类由于不了解交易对手信用状况而遭受损失的例子屡屡可见,因此产生了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买卖之间等方面的信用需求。
当前,我国信用需求大致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买方信用需求。指付款单位和个人想了解卖方能体现信用状况的各项指标情况的愿望。付款是代价,愿望是需要,从而构成买方信用需求。具体说,付款单位要购货时,一般想了解卖方产品质量的优劣,产品价格是否公道,服务质量(包括维修、售后服务等),如果是期货交易,卖方是否能按期供货,以往的合同履约率情况等等。了解后,进行对比选择,从而决定购买哪家的货物。
第二,卖方信用需求。指卖方想了解付款方即买方能体现信用状况各项指标情况的愿望。供货是代价,愿望是需要,从而构成卖方信用需求。卖方信用需求一般对象为企事业单位,并且一般在期货交易条件下形成。具体说,供货单位在签订期货交易合同或准备发货时,一般想了解付款单位的贷款支付能力,以往合同履约情况,进而想了解付款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银行存款情况等,有关证明信用程度的指标状况如何,了解后,进行对比选择,从而决定是否签订合同或是否发运货物。
第三,内部信用需求。这一需求是在前两项需求基础上派生出的一种中间需求,也就是说,当某单个企业在作为买方或卖方时,交易对方对本企业所需求的各项信用指标,企业管理者必然将这些指标转化为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考核管理指标。这样,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形成信用指标的基础指标产生了内部信用需求(工资、奖金是代价,愿望是需要,从而构成内部信用需求)。具体说,内部信用需求的主要指标一般为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产值费用率、劳动生产率以及有关企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指标。
第四,综合信用需求(也可以表述为管理信用需求、国家信用需求等)。指国家为管理生产、流通、消费而产生想了解企业、个人某些信用指标的愿望。提供政策,保证安全(指国防、公安、法律等手段)为代价,愿望是需要,从而构成综合信用需求。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是国家的代表,如各级地方政府、经委、计委、财政、税务、银行、工商企业主管部门,等等。这些具体的管理部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对企业反映信用状况的各种指标产生了不同角度需求,如银行通常对企业的贷款归还能力成品资金周转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产值资金率、销售资金率等指标极为需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益,关系到信贷资金的投向、投量是否合理,关系到信贷政策的执行是否有偏离的问题。又如工商局往往关心企业的经营是否合法,是否正确执行党和政府的法令、政策。再如税务部门,则需要企业信用状况中的利税指标,其他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对企业的产值状况、固定资金状况、财务管理状况,等等,都有各自的需求。
上述来自四个方面的信用需求,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日趋强烈。这时,必然要求企业能提供本身的信用状况。但是,本身提供的信用状况资料,往往不能使人信服,仍然使商品交易双方日益谨慎,在结算、签订合同、发运货物、资金周转方面造成障碍;再者,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有众多新的企业兴起,竞争日益激烈,国家管理部门对新兴起的企业状况难以很快全面了解,在投资决策、干部任用、宏观经济布局等方面缺乏依据。这就客观地要求社会必须专门组成信用评估机构,对工商企业单位实施信用评估,以利于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