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南观天下:华侨华人与国际问题评论(第1辑)
- 陈奕平 何亚非
- 1769字
- 2020-06-24 23:40:19
第二部分 东南亚评论
菲律宾“知华派”学者力主加强中菲合作
2016年7月12日,海牙国际法庭对菲律宾提交的南海仲裁案做出了不利于中国的裁决,导致双方政治高层关系冷淡。在此情形下,中菲学者相聚马尼拉,共同探讨双边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合作的可能性。对此,代帆副教授在《环球时报》撰文称,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积极改善中菲关系,与会学者们普遍对两国关系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2016年7月30日,时值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一个月,为了探讨菲律宾新政府上台后中菲关系的发展与走向,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菲律宾研究中心,联合菲律宾中华研究学会以及菲律宾和平、暴力与恐怖主义研究所等机构,在马尼拉举办了一场关于未来中菲关系的研讨会及双边对话。这是菲律宾新政府上台后,特别是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宣布裁决后,中菲两国学者在菲律宾首次举行大型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中,菲律宾主流学者几乎都在为“中菲应该如何加强合作”发表观点和建议。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菲律宾学者都是该国相关领域的权威,如中国问题专家齐托·罗马纳和艾林·巴维耶拉,及安全问题、海洋法、经济、发展问题等领域的专家甚至退役将军。因此,会议基本囊括菲律宾国内的知华派专家和相关学术机构,除了吸引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菲律宾一些政府部门,如外交部、农业部和军方也派人参加了会议。
齐托·罗马纳是菲律宾中国研究会的主席,曾经在中国生活近30年,是菲律宾国内知名的对华问题专家。他认为杜特尔特总统改善中菲双边关系的愿望为中菲关系的新篇章创造了机遇。但是,中菲双方在南海上的主权之争将会持续,这也给未来中菲关系的发展蒙上了阴影。不过,罗马纳认为,中菲两国可以在某些领域开展合作,如管理海洋渔业资源、保护黄岩岛附近的海洋资源、推动中国对菲律宾的贸易、旅游和投资等。即便双方存在分歧,但如果能够在一些功能性领域开展合作,那么彼此也能够和平共处。未来中菲双方在双边和谈中,需要创造性、灵活性和务实性。
从绝大多数学者的发言来看,中菲合作显然成为本次研讨会的最大主题,与会的菲律宾学者从各个角度探索如何加强中菲合作。例如,菲律宾发展研究所所长吉尔伯托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合作方面分析了中菲关系。他认为,历史上中菲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和个人关系领域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未来在菲律宾的投资和贸易增长前景非常可观。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是双方可以开展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无论在资金还是技术上都拥有资源和优势,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应该是推动菲律宾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联系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菲律宾应该批准AIIB的会员资格,并且为之提供一部分资金。
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菲律宾知名安全问题专家提出,中菲可以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加强合作。他主张中菲两国可以在信息、技术和知识方面进行合作,建立双边合作机制,以共同打击他们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此外,还有几位菲学者主张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海洋领域的合作与互动,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便是双方开展合作的一个契机。中国与东南亚应就此开展更多的对话。
另一位菲律宾知名中国问题专家艾林·巴维耶拉强调中菲当然应该管控南海冲突,更为重要的是抛弃对抗情绪,让南海仲裁案成为中菲开展合作的契机。中菲可以在海洋渔业方面开展合作,如黄岩岛是中菲渔民传统的渔场,双方可以协商合作。
尽管会议上并不乏菲律宾海洋法学者发出的刺耳声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绝大多数与会的菲律宾学者,都不约而同对当前中菲关系和南海问题做出了更加现实的解读,强调中菲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极其重视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性及其对菲律宾的意义。
此外,与会的菲律宾学者都主张中菲加强在海洋“低级政治”领域的合作,希望以此累积互信,并逐渐外溢到其他领域的合作。
此次与菲律宾各领域学者深入接触和展开讨论后,笔者的最大感受是,本次会议中菲律宾学者都能畅所欲言,一些以前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表的观点也大胆表述了出来。例如,来自《马尼拉公报》的米利托·萨拉查从媒体人的角度分析称,在阿基诺三世任职时,菲律宾国内的很多媒体在对华报道上充满偏见,今后在推动中菲关系上,媒体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角色。
笔者认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在新总统杜特尔特上台之后,菲律宾社会在对华问题上整体倾向的转变,即从对抗转向合作。基于此,笔者对未来几年中菲关系的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
(原载《环球时报》2016年8月8日,作者为代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