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酿造业

舍儿别,或舍儿伯、舍里伯、舍里别等,是波斯语“sharbat”的音译,是指解渴用的饮料,以水果、药物或香料加蜜(或)糖煎熬而成。(90)

在残存的明初翻译成书《回回药方》卷三十“杂证”门中,多次出现与“沙剌必”、“舍剌必”(根据旁注的阿拉伯文转写,亦是舍儿别)有关的药方,如“沙剌必摩而的”后注“即是桃金娘饮剂”;“舍剌必木失其”后注“即是麝香汤方”;“舍剌必笋卜黎”后注“即是甘松汤方”等。桃金娘既可食用,又能入药,是制作香料的原料;麝香是众所周知的名贵香料和药物;甘松是理气、止痛的药物,也能做香料。可见,用香料、药物制作舍儿别供医治疾病之用,在阿拉伯、波斯医学中是很常见的。

元朝延祐年间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91)在将回回医药学与汉、蒙、畏兀儿、女真等民族的医药学相结合,集前人营养学之大成,编成的中国古代第一部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注《饮膳正要》中就记载有五味子舍儿别的配方、制作工艺及营养价值:“五味子舍儿别:新北五味十斤,去子,水浸取汁,白砂糖八斤,炼净。上件,一同熬成煎。”“五味子:味酸,温,无毒。益气,补精,温中,润肺,养藏强阴。”

据有关学者考证,最晚在元代后期,舍儿别的制作和服用,已经从宫廷走向民间。(92)元、明两代一本日用百科全书《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就记载有民间的七种舍儿别(御方渴水、林檎渴水、杨梅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葡萄渴水、香糖渴水)(93)的制作工艺。这七种“渴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水果为原料,有林檎渴水、杨梅渴水、木瓜渴水和葡萄渴水;另一类是以药物、香料为原料的,有御方渴水、五味渴水和香糖渴水。其中的御方渴水成分比较特殊,官桂、丁香、桂花、白豆蔻仁、缩砂仁既是药物也是香料,细曲和麦檗(芽)是中药学中的特有之物,有助消化、开胃的作用,这可以作为舍儿别传入中国后经过改造的一个例证。“五味渴水”(94)的记载与在《饮膳正要》中的“五味子舍儿别”制作方法也略有不同。舍儿别中加入香料或以香料为主要原料在元代其他文献中虽未提及,但早在唐宋时期,民间就有普遍将香料应用到茶汤中的记载,这是舍儿别的制作工艺进入中国后与当地人民口味相适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