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职业通道:不懂人力资源就是在原地踏步

这是一个激活个体、赋能个体、知识付费、知识资本化、企业平台化的时代,在这样的VUCA时代,职场人的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职业通道是努力时的选择,也是有选择的努力。

以生命计,职场生活占了人生约1/2的时间;以年计,职场生活占了一年约2/3的时间;以天计,职场生活占了一天1/3的时间。无论怎么计算,职场都是我们每个人绕不过去的关键场景。

我周围有很多在各个行业游刃有余的优秀职场人,也有很多优秀但时常感到迷茫的职场人,还有很多在成长路上磕磕绊绊的纠结的职场人,每次看到他们,我心中一个小小的梦想——为这些优秀的以及在通往优秀路上的职场人写一本有用、有趣的书,就会不断强化。缓进则退,不进则亡,21世纪的发展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每个职场人都需要通晓职业通道发展的要义,与自己、企业、他人及时代共舞,变成梦想中的个体。

这其实是一件蛮难的事情,现代人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短、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这本书凭什么值得大家花时间阅读?

首先,本书将职业通道从一个人力资源专业术语转换为每个职场人都愿意听取并用以指导实践的思维方式。职业通道是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由于其抽象性和专业性,职场人面对它时,往往无从下手。其实,职业通道从来都是被动和主动的集合体,是企业和个体双向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为在人力资源领域深耕20年的职场人,我在不同场合中接触了数以千计的人,与成百上千人深谈过,我最常听到以下三种说法。

“我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我希望了解我的职业发展方向。”

“我会好好工作,和公司共同成长,尽量在公司做得久一些。”

“我是来学习的,学到了我就去创业,做自己的事,或者将新的才能在新的公司变现。”

这三种说法没有对错之分,它们都反映了职业通道的某个方面,但都不全面。

其次,职业通道是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它太重要了。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中场切换职业的人,通过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专家的研究和实证,实现突破自我、积极向上的职场进阶目标指日可待。职业通道的外延已经超出一家企业的框架,变成个体能够主动、全面筹划的一件人生大事。

学生朋友把我当知心姐姐,他们初入职场找我提建议或推荐工作的时候,几乎都希望我提供两方面的咨询和帮助。一个是推荐简历,介绍面试机会,不管什么行业,只要是正规公司就行。这是短平快的做法,我把简历转发介绍给相关负责人以后,事情就结束了。另一个是协助他们分析其优势、发展机会、适合的行业和工作,还提供一些面试答疑的帮助。这样花的时间长一点,双方印象深刻一些。这些学生朋友有的来自一流大学,也有的来自三线城市的职业技校、大专院校。无论他们需要我提供上述哪个方面的咨询和帮助,我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反馈。

而且,随着整个市场人才流动速度加快,人们跳槽的意愿在增加,频率也越来越快,同样的疑惑也出现在处于职场中场的人身上。这么重要的话题,值得大家花点时间思考。

最后,职业通道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不是一团乱麻,它沿着一条S曲线发展。这个S曲线就是我们主动认知、管理和设计职业通道的过程,如同企业有其战略发展的周期,个人也有自己的职业通道战略发展周期,职场人要有意识地抓住每一个阶段的特点,有力地推动自己的职业发展。

S曲线包括3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由几个小周期组成,每个周期历时3~4年。在每个周期的尾声,我们的职业通道都应该有明显的发展和变化。或许在当时看来,有的变化并不激烈,但把它们集合到一起后,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

先举个自己的例子。我职场第一阶段发生的变化是,进入职场第3年换了单位,换了工作的城市;第二阶段发生的变化是,进入职场第7年彻底转换行业、换城市、读研,进入职场第14年换企业、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书;第三阶段发生的变化是,进入职场第20年换企业、读博。我的工作职责每隔3年就会发生变化,我不断调整着,一步步走到了现在的位置。

很多人的职业通道发展都遵循S曲线3个阶段的发展过程,有的人快些,有的人慢些,速度是相对的,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滞不前。

下面谈一下本书的结构。

本书从职场人应当树立职业通道的主观认知出发,与读者一同经历职业通道的3个阶段。

第一章,职业通道,树立主动认知。在VUCA时代,个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重视职业通道,职业通道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文件夹里打印归档的文件,更应该成为与每个职场人息息相关的主导思维和行动方式。

无论你是在考虑进入哪个职业跑道,还是在思考职业转型,还是希望获得更大的职场成就感,职业通道都是一个你应该重视的话题。职业通道S曲线将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培养主动设计和管理职业通道的思维。

第二章,选择与起步。早期的职业选择大多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时期的喜好和梦想,二是周围环境(包括时代、家人、经济条件等)的影响。起步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以及想做的事情在职场中处于什么位置。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抉择。掌握面试技巧,才能把选择变成现实。

起步阶段犹如海绵吸水,吸收和学习是重中之重。大家都乐于参加企业外部的各种学习班、培训班、研讨会等,却常常忽视企业内部的类似机会。或许是因为大家对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东西没那么珍惜,也或许是因为企业内部的学习机会不足以满足大家日益增长的好奇心。

第三章,升腾战略。升腾期需要职场人攻坚,没有攻坚,就无法登顶。职场竞争越激烈,个人越要懂得发力和整合自身优势的方法论。懂得策略,才能升腾。第三章用6条经验指出职场人在职业通道第二阶段必备的进阶技能,请读者一一对应,扬长补短或避短,使自己在职业通道第二阶段得以升级和腾飞。

第四章,打造第三资本。除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外,职场人还有第三种资本: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它产生于人和人、机构与机构之间,能够带来价值。第四章旨在帮助我们放弃小聪明,养成大智慧。

第五章,职业转型。在职业通道的第三阶段,再怎么强调转型都不为过。转型是焕发职场活力的必由之路。转型的途径并不是唯一的,转型的多元化能减轻职场人对它的恐惧。在别人守成时思变,在别人思变时创变,这种思维的转变是转型的前提。

第六章,搬走职场绊脚石。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的同时,职场人也要认识到负面思考的危害。职场人应当埋头工作,抬头微笑,练就自己的职场技能。打破心的羁绊,人才能走向更大的舞台。

书中部分内容选自我的公众号“BHR外滩人力资源观察”,我在这个平台上前前后后写了近一百篇文章。为什么我不满足于这种输出方式,转而开始写书了呢?经过几番思索,我总结出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为了复盘。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只顾写文章而不进行反思,犹如只会拉车而不会看路。写作的目的本来是自娱自乐兼与他人分享,现在著书出版,则需要内容在有趣的基础上加上更多系统思维,对相关问题和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对读者负责。

第二,为了分享。常言道:“给予比得到更快乐。”把思考过的想法、见识过的故事系统地分享给需要的人,让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为后来人所知,让后来人在职场中少走一点弯路,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不管你是普通职场人还是企业管理者,希望本书可以帮助你理解职业通道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继而有选择地在职场中实践,极大地促进个体成长和企业人才发展,实现能力专业化、品牌个性化、通道持续化、职场生态化。

本书能够出版,要感谢3个人。第一个是我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别课程三班的同学邵荣。有一天,我在班级群里问哪位认识出版社的老师,他很快就给我引荐了两位出版社的老师。

另外两个人就是邵荣引荐的袁璐和郑婷老师。特别要感谢袁璐老师,他就选题、结构、写法、书名等问题和我进行了数次坦诚而专业的探讨,并给了我充足的空间和时间思考、创作。

感恩我的家人。从小到大,爸爸妈妈无条件地支持我做想做的事,哪怕有的决定看起来有些超前,他们也鼓励我在筑梦路上不断尝试。还有我的先生和女儿梦薇,他们是我的前两位读者,女儿还是我们家的快乐源泉。

感谢在搜索案例的过程中提供帮助的李晓昱、张思、汪洪涛、董中浪、侯正宇、钟原、马文韬、彭静怡等。中欧EMBA2007级是我所处的年级,我从优秀的同学们和其他级的校友们身上看到了大家把握自己职业和事业通道的力量,以及对企业、社会的担当,这令我深受启发。

感谢在本书出版前,于百忙之中帮我作序和推荐的领导者、企业家、老师和朋友,你们对我的支持和欣赏是我前行路上最好的鼓励和陪伴。

感谢在我探索职业通道之路上提供平台的组织和个人,具体给我提供过帮助的贵人有:雷吉娜·安德森女士、克里斯蒂安·布鲁兹先生、肖松博士、马清女士、李勇博士、马瑞龙先生、南希·赛克斯女士、柏昊天先生等。

当你放下这本书时,希望你能发现它满足了你拿起书时的一个愿望,希望这本书有机会促使你做出行动,希望未来有机会与大家以文会友,聊聊职业通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