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背后的主谋

一个月后,外出的密探已经陆续回到了京城,分别向王公公做了详细的汇报。而王公公则很快将这些消息转告了当今皇上朱峰达。

“启禀皇上,我们的人查到一些皇族成员纷纷依附朱启阳,也就是你的叔叔,他如今在北方的边塞处,建立了庞大的势力,还筹建了一支强悍的边防军队。专门防范鞑子来袭,多年来都按照军队的规制给他们发军饷和提供粮草军需。这些人都希望效仿朱启阳的做法,因而新政实施后,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人便是朱启阳,如今朱启阳已经俨然成为了他们的领头人。”王公公有条不紊地介绍着具体情况。

皇上朱峰达听到这里,不由颇为震惊,难不成自己的新政反而成就了叔叔朱启阳的权势,真是令人憋屈不已。“朱启阳,他怎么说怎么做的?”

王公公再次回禀:“目前朱启阳身处北方边疆,比邻关外要塞,其屯兵之策原是为了自保,可如今偏偏与新政私兵相撞,我们的人已经进驻了朱启阳的封地,但目前还没有回京,不知道那边的具体情况如何?”

“朕猜,叔叔朱启阳无非就是上中下三策。”朱启阳淡定地分析道。而后看着一脸好奇的王公公,突然说道:“你来说说看呢?”

“皇上,奴才愚钝,不知道朱启阳王爷会有怎样的上中下三策?”王公公看着皇上朱峰达心性未定的样子,也着实猜不出来他究竟想要说什么?

不一会儿,皇上朱峰达狠狠地喝了一杯茶,便命令道:“来人,去翰林院把那里的文官统统叫过来!”2个小太监很快领命而去。

王公公不解地看着皇上朱峰达,“奴才愚笨,不知道皇上召来这帮书呆子干嘛?他们既不统兵,又不涉皇族?”

皇上朱峰达没好气地翻白眼,指了指自己的头脑:“动脑子!这帮人不是脑子好使吗?”

王公公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只得相信皇上朱峰达的所言,方才能够理解他行为的合理性。不过一盏茶的功夫,约莫10多位翰林院编修纷纷跪在了皇上朱峰达的面前,“微臣叩见皇上!”

“平身吧!朕这次叫你们过来,是想借你们的脑子用用。”皇上朱峰达说得轻描淡写,但却吓得那些文人各个面色苍白。更有甚者结结巴巴地反问,“皇上,你是要杀我们吗?不知道我等犯了何罪?”

皇上朱峰达哈哈大笑,“哈哈,误会啊误会,我是说让你们过来帮我出出主意,想想对策?”

众人听到皇上如此解释后,纷纷释然不由抹了抹额头上渗出来的细汗,都说“伴君如伴虎”,他们如今可谓是一会儿上刀山一会儿下火海的,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是那个大胆的翰林院编修:“皇上,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呢?”

皇上朱峰达对王公公使了使眼色,让他来解释这个问题。王公公有些错愕,毕竟那些密探打听来的消息,如何能够告诉这些毫无背景实力的文人呢?不觉有些为难地表示,“皇上,这?恐怕不太行吧?那些机密之事难道也要宣之于口?”

皇上朱峰达摇了摇头,“就说你能说的,我只想知道怎么处理这些问题?你出问题,他们给答案,何乐而不为?懂吗?”

王公公只好无奈地遵命:“好的,奴才明白!”随后王公公便对着这些好奇错愕的翰林院学士们描述了一个故事,“其实,是这样。有一个大户人家的家主去世了,将财产交给了小儿子,但大儿子不满意,经常想办法给小儿子添乱,小儿子想要管好这些家产,势必绕不开大儿子,那么站在小儿子的立场,你们觉得小儿子要怎么做才能避开大儿子的各种坑呢?”

皇上朱峰达很是神奇地听着王公公为了掩盖皇室的机密,硬生生将事情变了一种味道,如此这般,似乎更适合这帮翰林学士们发挥啦!大家各个摩拳擦掌地想办法。

“建立分权制,拿出一部分财产业务分给大儿子,让他没有精力再去捣乱家族的其他产业。”

“不行不行,如果这个大儿子天生就是个败家子呢?那岂不是给多少都是肉包子打狗——白搭!我觉得应该让小儿子明确大儿子的家族位置,这样他有了一份使命感,也就没有借口去捣乱,因为给小儿子添乱的同时,也是给自己挖坑。”

“问题的根本在于大儿子不满意老爷子把家产都分给了小儿子,如果不把这个最根本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大儿子和小儿子之间的战争就不会结束。”

“怎么解决?分开单干?还是主动退位让贤?亦或打败大儿子,将他踢出局,小儿子彻底独霸家产?”

“正是该当如此?上策:分开单干,让大儿子和小儿子选择适合自己的产业来打理,这样若干年后,他们即便不能全都成功,也肯定能够摸索出自己想走的道路。中策:小儿子大局观好一点,自己主动让位给大儿子,避免了家族的分崩离析,将来说不定小儿子反而成为最大的赢家。下策:双方彻底干一场,无论谁输了就彻底出局,让另一个人独霸家产?这样谁都不用服谁?”

“啊?这个倒是不错。”皇上朱峰达很快听明白了这上中下三策很是有条理,就连王公公也颇为赞赏地点头,默认了这个方案是相当不错的。

“启禀皇上,这3种方案虽说是上中下三策,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一定是固定的思路和方法。要不然就成——刻舟求剑啦!”

“明白!你提醒的很对!来人,给这位中选的翰林院学士赏银1000两,其余人等每人赏银100两,非常感谢你们的智慧谋划,朕心甚慰!去内务府司库领赏钱吧!”皇上朱峰达不忘对着王公公使眼色。

王公公是个明白人,连忙指使这些翰林院学士跟在自己的身后去内务府司库。这边皇上潇洒地用一只手托着自己的下巴,费力地思考着,“朕该用哪一策应对呢?分家单干相当于国破家亡,那肯定不行。自己退位让贤给朱启阳,那也不太可能,毕竟是父皇亲自传给自己的皇位?怎么能够随意让给别人呢?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种:大干一场,胜者为王。”想明白这一关节的皇上朱峰达很是兴奋地鼓起掌来,之前纠结的所有彷徨、痛苦和困惑也因此烟消云散啦!

然而,远在北方边塞之地的朱启阳也面临着同样的选择,因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皇族子弟因为新政的事情纷纷聚拢到了他那里,等候着他拿一个稳妥的主意,带领着大家奔一个美好的前程。

“皇叔,你总得发句话呀!我们都相信你,只要你选择了,我们这边都会照做的。大家合起来才有力量吗?你们说,是不是呀?”

“是啊,皇叔,我爹也千叮咛万嘱咐,只要皇叔你发话,我们都会遵照你的意思做的。”

……

朱启阳坐在自己的裘皮宝座之上,俯视着下面一个个恐惧的灵魂,养私兵费钱费粮还经常会跟地方官府起冲突,但即便如此大部分的皇族封地都会象征性地养一定的私兵,为的不仅仅是壮威显赫自己的身份,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能让流落在外的皇子们沦为地方官府管辖的普通老百姓,如果一旦削减私兵,到时候天高皇帝远,谁会给这些落魄的皇子们面子?想到这一层,颇有兔死狗烹的悲凉之感。这朱峰达刚刚上任,就想着拿自己的亲族开刀?亏他能想得出来?

“好,既然大家都给我朱启阳面子,那我朱启阳也不能扫了大家的兴。传我的意思,这私兵可以换个名头继续养着,要不然我们龙凤子孙的荣耀感也就荡然无存啦!”朱启阳正式答复了大家。

众人激动地鼓起掌,“太好了,太好了!只要由朱启阳王爷出面,这件事赢面也就超过了一半,你们等着瞧吧,皇上输定了!”这些人早就背叛了当今皇上,一来他们更愿意信任维护自己利益的朱启阳,二来他们只知道新政侵犯了他们的权益,朱峰达就不是他们心目中的好皇帝。

如此这般,朱启阳的联盟团因此成立。这简直就像是皇上朱峰达间接成全了他一样,很是神奇又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