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慢悠悠的日子

五年级的时候,应该是有自然,历史,地理课了。可能是更早就有了,不过记不清了。

我很喜欢历史课,可能跟爱听故事有关。对书里那些,平时不能从电视里知道的事情都感兴趣。

长大后对那些历史秘辛我也听得津津有味,电视剧我也是更偏爱古装剧,喜欢那些久远的,离我们很远的年代发生的事情。

地理课,就是之前骑车带我去中心校,参加诗朗诵的那个老师。他人有些微胖,皮肤很白,穿着总是很得体。家应该就是乡里的,一看就是家境不错,没受过什么苦。在学校好像是还担任个什么主任的职务,总之是个还算和蔼的人。

地理我一直都是死记硬背型的,对这门课程我总是兴趣缺缺。什么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又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有多少个省和直辖市?还有山地,盆地,高原的图,感觉背的还可以,其它的地理图什么的都晕晕的。

估计要是我爸,他肯定能喜欢,平时就喜欢看新闻,再因为开车的缘故,对哪哪哪都好像很懂。

自然课都学了些啥,至今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好像是有关于大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的事。估计当时跟看动物世界的感觉一样,既新奇又充满求知欲。

谁有佩戴一,二,三道杠的经历?在当时能佩戴上这个,那可是顶顶骄傲的事。我最多应该就到二道杠,记得我的同桌小玲一直都是三道杠。还有当时的一个男孩子的学委,她俩一直都是我们班学习最好的,戴三道杠无可厚非。

可我为什么也戴上了二道杠呢?估计当时是文艺委员的原因,其实我也没在文艺方面做过什么。就是当时班级,好像听话不调皮捣蛋,有上进心学习的学生,都会有个职务,也就顺理成章的可以佩戴上荣誉的标志了。

有同学会因为某种原因改名字,也是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我们班当时就有一个男孩子,他在小学期间改了两次名字。

他家也在山上住,跟小晶家离得不远。他好像是有个姐姐,没打过什么交道,记不大清了。他长得挺高的,不怎么胖,挺爱说话的,学习不错。

刚开始他叫小涛,后来改了个什么忘了,没过多久,又改了,叫小宾。直到我们初中毕业,记得他都是叫这个名字。

我不知道他是什么原因改的名字,保不齐就是算命的说他名字不好呗。或者因为生病了,需要改名字。

总之在当时还觉得挺好奇的,我们刚开始老叫错他的名字,他就老会纠正。后来次数多了,他也烦了,就懒得再掰正我们。随我们怎么叫去,所以我们一着急叫什么的都有。

估计就连他自己也很郁闷,每次听到喊两个名字,哪个都得答应。因为叫哪个都是他呀,哈哈哈……

给同学起外号,我在上小学后的外号好像一直是,“小不点。”唉……被起过太多外号了,真是头疼。

我们班有个爱流鼻涕的小男孩,他的外号肯定是,“鼻涕虫。”因为那个外号实在是太形象了。

什么爱哭鬼,小家雀,我想这些肯定出现在过很多人的童年里。现在念着都有点亲切感,都是同学们对某某的宠爱呀,哈哈哈……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随着四季的更迭,山村里也是不断的在变化着。像谁谁家成了万元户了,谁谁家换彩电了,又谁谁家买自行车了。

拖拉机在村子里也渐渐多了起来,有的人家开始用灯管了,屋里也能铺上砖地了。

听说谁家还盖新房子了,谁家又起了个新下屋,盖了个新猪圈,添了新牲口。

村里人的穿着打扮也变样了,吃的用的也渐渐好起来。隔壁村也有了集市,没事的时候几个小媳妇,或者几个老奶奶就结伴去赶集。

或俩三一伙,或三五一帮,成群结队的去逛集市。买点针头线脑,小件用物,吃的喝的小零嘴,不知不觉钱就花超了。没关系,现在生活好起来了,超了就超了,下回少买点。

嘿嘿,女人的天性,带多少钱花多少钱,不花没不带回家的。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发展。他们几乎是处在,这个国家供应链的底端,可却提供者顶端的巨大需求。

农人信奉的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讲那些虚的都没用。你不甩开膀子干,地里的粮食是不会平白掉下来的。说破大天去也没用,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你对庄稼看得紧,肯付出,到了秋天,你就多打粮。你平时对它糊弄,同样的田地,你就少打不少粮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