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人间词话·手稿本(8)

原文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百不失一。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之后无词之叹。

译文

词坛大家的作品,抒情必然沁人心脾,写景必然耳目一新。文中所用的词句脱口而出,毫无矫揉造作、堆砌束缚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们对事物观察得深入,了解得深刻啊。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古今词作者,应该不会有差错。因此,我才有北宋之后没有好词的感叹。

赏析

沁人心脾,豁人耳目,这不仅是那些千古名词的共同特点,也是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矫揉装束、因循守旧都是创作的劣习,小学生作文尚且不容此等劣习,更何况文学创作了。

只有发自内心的东西,才能够感动别人。要相信,一部作品是对一个人灵魂的关照,只有真诚地对待自己才能够获得心的应和。那些以游戏的态度对待自己作品的人,只能成为娱乐观众的小丑,在交易中一次性地将自己消费,然后成为令人厌恶的垃圾,这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词语的耻辱。

不过,北宋之后无词这句话恐怕很多人都不能接受。李易安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辛幼安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江晚正愁余,山深鸣鹧鸪”、蒋圣与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姜白石之“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吴梦窗之“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岂非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