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好每天三顿饭的智慧
- 张雪峰
- 1764字
- 2020-08-29 02:57:09
安全卫生:三餐健康的基础
我们说,营养是建立在饮食安全的基础上的。所以,健康的饮食首先应该是安全和卫生的。科学的饮食,安全卫生是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营养、安全和卫生的平衡呢?
这就要求我们依照自己身体的体质情况,有选择地去食疗、调养,而没必要为了追求什么养生功效,花大价钱去吃一些珍稀动物,一来不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二来这些所谓的珍稀补养品,往往没有经过系统的检疫,常常带有一些寄生虫或者某些无法检出的病毒,随意选择这些食物,可能还没养生却已经伤身了。搞好饮食的安全卫生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科学清洗,避免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物对身体健康有害。农药有两种:一种是亲水的,一种是亲脂的。一般清洗只能去掉亲水的部分农药残留,亲脂的部分农药残留不会被水洗掉。因此在清洗蔬菜的时候,加1~2滴果蔬专用洗洁精,浸泡5分钟,再用清水多漂洗1~2次,必要时,还可以用淡盐水浸泡一下,就可以去除亲脂部分的农药残留。经这样清洗的蔬菜几乎能把农药残留物全部清洗掉,有利于身体健康。
2.加热熟透了吃更健康
很多食物如果能烹熟吃,还是要烹熟吃。虽然有些烹饪方法会导致食物的维生素有所损失,但是也不能因此就把生食和营养画等号。人类自从有了火之后,就学会了利用火来加工食物,是为什么呢?
第一,加热可以帮助杀灭食物中的细菌或者寄生虫。
第二,加热能让食物更好消化并且更加美味。现在人们鼓吹生食,这不是在饮食上退化到原始社会去了吗?只看重纸面上分析出来的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而不考虑更根本的饮食卫生和饮食安全的问题,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是一方面,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饮食常识是另一方面,万万不可为了追求营养而忽视了饮食卫生和饮食安全。在这里,相信大家也一定能鉴别什么对自己才是更重要的。
3.避开长相怪异、个头过大的食材
在菜市场购买食材时,尽可能不要选择那些显得非常鲜艳和个头过大的食物。同时,不宜食入高度加工和精致处理过的食物,如氢化过的油脂、包装精致的食品、通心面、意大利面、果酱、饼干和罐装果汁、酒、汽水等。这些食物只会占据胃的空间而营养却很少。
挑选食材时,尽量选择那些经过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或有机食品,对于那些离时令期过远的果蔬则更要多几分注意,这可能是生产商为了抢先上市而使用了催熟剂,一般对身体都有一定的伤害,如用乙烯催熟的产品会表现出上色过于均匀,用二氧化硫催熟的产品,其表面一般会残留有硫黄的气味等。而与时令相反的反季节水果则一般通过激素来促进生长,它们中有一些还有奇特的外形,选择食用时要尽量避开这类个头过大、长相怪异的食材。
4.削皮除保鲜剂
在同样的产品里,要优先选择本地出产的农产品。因为本地产品不仅成熟度好,营养价值损失小,而且不需要用保鲜剂处理,污染较小,运输费用、包装费用、冷藏费用等也较低。此外,尽管水果的果皮营养价值较高,但那些长途跋涉而来的洋水果,或者表皮特别光艳美丽的水果,一定要注意削皮。它们不仅可能打了蜡,而且极可能经过保鲜剂处理。
5.减少腌菜中的亚硝酸盐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腌菜可能致癌,要少吃。其中致癌的元凶,就是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在蔬菜贮藏和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具有硝酸盐还原酶的细菌,如大肠杆菌的作用,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但是细菌在分解亚硝酸时,又产生醋酸、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又能分解亚硝酸盐。所以在蔬菜腌制过程中,实际的情况应该是存在着亚硝酸盐生成、增多、高涨然后下降消失的过程。
一般来说,腌菜之后1周左右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而到20天之后就已经很低了。按国家标准,腌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最好能降到百万分之四以下,而刚腌不久的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达到百万分之一百以上,所以说“暴腌菜”是最不安全的。很多人觉得“暴腌菜”味道较好,于是很多时候还没有等到足够长的时间就把腌菜拿来做菜,这样很容易造成健康隐患。如果腌菜的时候选择施氮肥比较少的蔬菜,尽量把菜洗干净,用干净的水和缸来腌,注意让腌菜缸少进空气,再加入一些维生素C和具有还原性的有机酸,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的产生量。
因此,腌菜一定要腌透,时间要足够长,加盐量也要足够。另外,为减少腐败细菌的作用,应选择新鲜蔬菜,腌前需晾晒,装坛要装满、密封,食前最好用开水浸泡,既可杀菌,又可将腌菜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