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 (日)王柯
- 540字
- 2021-03-25 07:49:45
第二章 文明论的华夷观:中国民族思想的起源
在中国传统的天下思想中,“四夷”被看作“天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可以进入并转化为“华夏”。先秦时代“中国”人的这种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民族观。而这种民族观,毫无疑问,又是解释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传统之所以形成并能够延续至今的关键。
与虚构的“五服说”中各民族集团的地理分布不同,事实上,在先秦时代,“中国”的周围居住着大量的异民族集团。例如,《尚书·夏书·禹贡》篇中就记载着:青州住有“隅夷”,徐州(淮河流域)住有“淮夷”,扬州住有“岛夷”,今天的莱阳地区住有“莱夷”,等等。另外,《诗经》中也出现了狁(《小雅·六月》)、蛮、荆(《小雅·采芑》)、貊(《大雅·桑柔》)、戎狄、荆舒、南夷(《鲁颂·宫》)、淮夷(《商颂·泮水》)、氐、羌(《商颂·殷武》)等大量异民族集团的名字,呈现出一派“百蛮”(《大雅·桑柔》)聚集的景象。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可以知道,当时“中国”的人们与这些异民族集团有着频繁的接触和交往。在这些接触交往中,先秦时代的“中国”人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区分“华”“夷”的意识。但是,这种区分“华”“夷”的意识,因为产生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实质上具有并非用民族歧视一词就可以概括的复杂的思维构造与精深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