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原理
- (英)托马斯·马尔萨斯
- 3954字
- 2020-06-26 03:33:49
第一章
Chapter One
问题的提出——由于对立双方分歧严重,问题的解决前景渺茫——否认人类及社会的可完善性的主要论点从未得到圆满的解答——源自人口的困难的性质——本书主要论点概述
自然哲学领域近些年来伟大和意外的发现层出不穷;印刷术的推广使一般知识加速传播;火热的和摆脱了束缚的探索精神在整个知识世界,乃至非知识世界广泛盛行;就政治问题发表的新颖和不同寻常的见解让人眼花缭乱,令人震惊;特别是在政治领域,惊天地泣鬼神的法国大革命,宛如一颗熊熊燃烧的彗星,看起来要么注定给畏首畏尾的地球居民注入新鲜的生机和活力,要么注定将他们燃烧殆尽。这一切汇合在一起,使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我们正跨入一个充满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些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人类未来的命运将是决定性的。
有人说,当前争论之中的重大问题是,人类此后究竟是开始大踏步前进,进而前景无可限量,还是注定要永远在幸福和不幸之间徘徊,而且在穷尽一切努力之后,仍距离想要达到的目标遥不可及。
然而,尽管每一位关心人类前途的人肯定都热切期盼结束这一痛苦的悬而未决状态,尽管爱刨根问底的人都急盼得到每一个可能有助于洞悉未来的指引,可是颇令人遗憾的是,这一重大问题的争论各方,彼此却冷眼以对,势同水火。双方从未以坦诚公正的态度探讨对方的论点,无法弥合意见上的分歧。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也没有焦点,不着边际,看起来甚至在理论上都几乎不可能达成一致。
在现有秩序的拥护者看来,思辨哲学家一派往往要么是一帮玩弄阴谋诡计的无赖,他们鼓吹乐善好施,描绘更幸福的社会状态的迷人图景,只是为了便于他们摧毁现有的制度,实现其不可告人的野心;要么是头脑发疯的狂热分子,其愚蠢的论断和似是而非的荒谬说法,根本不值得引起任何理性人士的注意。
人类及社会可完善性的倡导者,则报以更大的蔑视来反击现有制度的辩护者,指斥后者是最可鄙、最狭隘的偏见的奴隶,或者是文明社会的弊端的辩护者,只是因为从中受益了。他们将现有制度的辩护者,要么描绘成可以为一己之私而出卖良知的人,要么描绘成智力低下的白痴,领会不了任何伟大而崇高的事物,他们目光短浅,因此必然完全容不得社会开明人士的见解。
在这种夹杂着谩骂的争论中,真理的本意不可能不受到损害。问题争论各方真正好的论点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每一方都固执己见,几乎没有热情向对手学习,取长补短。
现有秩序的支持者不分青红皂白,谴责一切政治思辨,甚至不肯放下身段,检讨一下由以推断社会可完善性的依据,更不愿意稍微费些力气,以公平而不抱偏见的方式,尝试着揭露其荒谬之处。
思辨哲学家同样违反了真理的本意。他们的眼睛只盯在更幸福的社会状态上,用最迷人、最梦幻的色彩描绘这种社会的幸福,用最恶毒的谩骂讥讽一切现有的制度,而不是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思考能够铲除社会弊端的最佳、最稳妥的办法;而且他们似乎未意识到,甚至在理论层面上也存在着巨大的障碍,这种障碍有可能阻碍人类迈向自我完善的境界。
哲学中有一个公认的真理,那就是,正确的理论终究要通过实验来证明。可是在实践中,却有如此之多的阻力,如此之多的细琐情况发生。这些东西,就连知识最广博、最有洞察力的人,都几乎不可能预见得到。因此,对于任何问题,罕有什么未经检验的理论能够宣称是正确的,除非人们对所有反对观点作了深思熟虑和充分的考量,且作了明确和彻底的反驳。
我曾带着极大的喜悦阅读过一些关于人类及社会可完善性的理论。这些理论所描绘的迷人图景让我心里暖洋洋的,很是愉悦。我热切盼望这种令人愉快的改善。但我预见到,在改善的道路上,存在着各种巨大的、依我看是不可克服的困难。阐述这些困难正是本书的宗旨,但同时,我得声明,虽然它们是战胜革新支持者的一个因素,但我远不是那么欣喜,相反,再没有什么比看到它们被彻底消除能够给我带来更大的快乐了。
我将要提出的最重要论点,确实不具什么新意。它所依据的原理,休谟已作了部分解释,且亚当·斯密博士作了更详尽的说明。华莱士先生就曾提出这一论点,并把它应用到我们现在所讨论的这一问题上,尽管应用得不是那么恰如其分,或者用在最强有力的观点中,而且,也许还有许多我从未谋面的作者提出过这个论点。因此,假如该论点已得到公正和令人满意的解答,我当然不认为有必要再提出一遍;即使我打算把它置于另一个观点,多少不同于我迄今所见过的任何观点。
人类可完善性的倡导者为何会忽略这一论点,其原因令人费解。葛德文和孔多塞[1]之类人士的才智不容我怀疑。我也不愿意怀疑他们的公正。依据我的理解,大概也据其他大多数人的理解,这一困难看起来是不可克服的。然而,这些公认颇有才能和洞察力的人士却几乎不屑于注意它,而是执著于自己的思路,热情不衰,信心不减。当然,我无权评说他们有意闭上双眼,对此类论证视而不见。相反,当这些人士忽视它们的时候,我应该怀疑它们的正确性,而无论它们的真实性在我自己的头脑中可能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然而,在这方面,必须承认的是,我们大家都太容易犯错了。比如,当我看到有人频频向另一人献酒,而后者视若无睹,我很可能会认为后者是个瞎子或者没礼貌。然而更公正的哲理却可能教导我,宁可认为自己的眼睛骗了自己,事情其实根本不是我所设想的献酒那回事。
在着手论证之前,我必须作如下声明,作为立论的前提:我现在把所有纯粹的臆断,即所有的推测排除在论述之外。所谓纯粹的臆断,就是无法依照合理的哲学根据推论出的假设。也许会有某个作者告诉我,他认为人类终将会变成鸵鸟。对此,我无法适当地加以反驳。但是,在他能够指望说服任何有理智的人相信他的观点之前,他应该先行证明人类的脖子在逐渐变长,嘴唇在逐渐变硬、向前突出,腿和脚的外形逐日发生改变,而且毛发开始变成毛管。在能够证明如此奇异的转变的可能性之前,阐述人类处在这种状态时的幸福,描述他们同时具备的奔跑和飞翔能力,描绘他们处在拥有不入流的奢侈品会被藐视,人们只被雇用来采集生活必需品,因而每个人的劳动量都会很小,每个人都能享有充裕的闲暇这样的状况,这样的描述和描绘,对听者而言,那肯定是在浪费时间,白费口舌。
我认为我可以公正地提出两条公理。
其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其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而且几乎会继续保持现状。
这两条法则,自打我们对人类有所了解以来,似乎就一直是有关人类本性的不变法则。而且,既然迄今为止我们并未发现它们有任何的改变,我们也就无权推断,它们今日如此,在将来会不再如此,除非最初安排了宇宙秩序的上帝采取直接的干预行动。否则,他仍然会为了其创造物的利益,依照确定的法则,执行着所有不同的操作。
我不知道有哪位著述者设想过,世间的人类最终将能够不依靠食物而生存。但葛德文先生却推测说,两性间的情欲有朝一日会被消除。不过,既然他声称其作品的这个部分另走他途,进入了臆测之乡,我现在也就不再多作置评,而只想说,仔细思索一下人类摆脱野蛮状态以来已经取得的长足进步,以及判定这种进步会止步于何处的困难,才能得出支持人类可完善性的最好论据。但就消除两性间情欲而言,迄今尚未取得任何进展。看起来情欲的力量在今天仍和两千年或四千年前一样强大。今天同以往一样,也有个别例外。但是,这种例外的数量看来并没有增加,因此,仅仅依据例外的存在就推断,有朝一日例外会变成规则,规则变成例外,这肯定会是一种很不合哲学规范的论证模式。
若接受我提出的上述公理,我就可以说,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为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
人口若不加抑制,就会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仅仅以算术级数增长。只要稍微熟悉一点算术知识,就能够看出,后者的力量没法同前者相提并论。
根据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这一关于人类本性的法则,必须使上述两种不均等力量的影响不相上下。
这意味着获取生活资料的困难会持续不断地对人口施加强有力的抑制。这种困难必然会在某地发生,而且一定会被很大部分人口强烈地感受到。
在整个动物界和植物界,大自然极其慷慨、自由地播撒着生命的种子,但在给予生命种子所必需的空间和营养方面,却一直比较吝啬。容纳于我们这个地球上的生命种子,如果有充裕的食物、充足的扩张空间,短短数千年的时间就会填满数百万个地球。但是必需品,这一专横而又无所不在的自然法则,却把它们抑制在一定的限度内。植物和动物都受制于这个伟大的限制性法则。即使作出任何理性的努力,人类也无法摆脱它。自然法则在植物和动物当中,表现为“种子”的浪费、病害和夭折。而在人类当中,则表现为苦难和罪恶。前者,亦即苦难,是自然法则的一个绝对必然的结果。罪恶则是一个可能性极大的后果,因此我们看到处处都有罪恶,但也许,罪恶不应该被称作是绝对必然的结果。美德的磨炼,就是来抵制所有的罪恶的诱惑的。
地球上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产力之间这种天然的不相等,以及必须始终保持二者的影响不相上下的伟大自然法则,构成了在我看来,似乎是在通往社会可完善性的道路上不可逾越的巨大困难。与此论点相比,所有其他的论点都是微不足道、无足轻重的。这一法则制约着整个生物界,我看不出人类有什么办法避开这一法则的重压。没有什么幻想出来的平等,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土地调整,能够消除它的压力。哪怕是只消除一百年,也不可能。所以,若有一个社会,其全体社会成员都过着轻松、快乐、相对悠闲的生活,一点也不担忧为自己和家人提供生活资料,这样的社会看起来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此,如果我们的前提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便必然否定全体人类的可完善性。
以上便是我论点的概要,下面我还会详加考察,而且我想,人们将会发现,作为一切知识真正来源和基础的经验,必将证实这一论点的真实性。
[1]孔多塞(1743—1794):18世纪法国哲学家,启蒙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有法国大革命“擎炬人”之誉。他在《人类精神进步史纲要》一书中提出了“人类将不断进步”的观念。——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