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後,社會上談論「本土」,究竟何謂「本土」?

本土意思甚廣,居港幾十年老百姓只言風情,難忘的又只有本土風情。是很多肉眼所視,鼻哥所聞,雙耳所聽,都不及舌頭兒所嚐的味道。舌尖上的感受乃係天公所賜,不只留香留味,迴腸蕩氣,且使人腦海中憶起味道之源,比其他官能所聯想者更加豐富。達智兄祖宗幾百年前已在元朗勝地建村,不只務農開墾,且世代書香,族中弟子屢建功名,誠元朗儒耕名族。家中婦女賢良淑德並且傳芳族禮,更保留了優良的鄉族獨有的烹飪食制。余有幸每逢農曆新年,皆可一嚐達智伯母之秘傳煎堆、油角、蘿蔔糕等等,今尚難忘滋味及鄧氏家人之真摯熱情。這些大小食制都是香港「港寶」,早該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香港老百姓懷念舊時,想念往昔美好時光,何事何物可喚起難忘記憶?唯美味而已。

達智姊弟共撰《元朗四季好日子》,記述孩童時所嚐之家中祖傳食制,既有本土農村風味,也有南來氏族的滋味保存,令人回味純樸的人情味。昔袁枚寫《隨園食單》,流傳至今為人津津樂道,達智之新作,定成香港本土文化美食之圭臬,傳頌千古,舌尖上的永恒文化也。

劉天賜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