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佔領角、荷李活道與政府山

一八四一年一月二十六日,英軍沿着港島西區一條小路,登上一座小山崗,在那裡升起了第一面英國國旗,宣告香港島為英國的屬土。這條小路後來建成為波些臣街(Possession Street),即日後的水坑口街;小山崗則稱為佔領角(Possession Point)。一八九零年,港府重新發展佔領角,在該處興建了一百二十五個磚砌的攤檔,以公開方式競投,用作各式貨物之販賣,如衣服、火柴、香煙、藥物及古董雜架等,故有「大笪地」之稱,其位置即現今荷李活道公園的所在。

1925年的荷李活道近城隍街,商店林立。

為了連接佔領角和西營盤軍營(太平山區以西)、域多利軍營及威靈頓軍營(花園道以東),港府於一八四一年建成了第一條街道,它與佔領角的高度平衡,由於那一帶遍植冬青樹(Hollywood),因而被命名為荷李活道。一八四五年,香港的第一所警署,便是在佔領角附近的山坡上興建的,即今日差館上街的所在。約一八四二年,荷李活道興建了一所文武廟,成為當時華人遇到紛爭時的一個仲裁場所,奉行「斬雞頭、燒黃紙」等「宣誓」儀式,因此荷李活道又名文武廟直街。

當時的行政中心,則設在域多利軍營以西地段,即一八四一年開鑿的花園道、上亞厘畢道、義律谷(後稱忌連拿利)、雪廠街以及炮台里(這些道路圍繞的一帶山坡,當時稱為政府山)。山上建有郵政局(一八四一年)、聖約翰教堂(一八四九年)、會督府(約一八五零年)、輔政司署(一八五零年)及港督府(一八五五年)等建築物。

20世紀初的荷李活道。

約1880年的皇后大道西。圖右中間樹叢圍繞的部分為位於荷李活道的「佔領角」。1890年,政府重新發展佔領角,改為華人的消遣休憩場所「大笪地」。

約1950年的「大笪地」,以星相館、影相舖及理髮店雲集而著名。空地上,入夜後有不少江湖賣藝表演,為香港區早期的「平民夜總會」。

皇后大道中與文咸東街交界,由皇后大道西向東望,約攝於1905年。圖右酒莊的右鄰為著名的茶樓「武彝仙館」,1920年代中改名為「富隆」。由於這一帶接近水坑口,故有煙花之地的餘韻。

1960年代的水坑口街,兩旁的店舖是麻雀學校、花店、疋頭店及茶居。圖左舊樓的走馬騎樓仍可見昔日秦樓楚館的遺風。

從木球會(現遮打花園)望政府山。圖左是聖約翰教堂、俄羅斯領事館及大會堂。背後為位於上亞厘畢道的港督府。

由雅賓利道向下望的上亞厘畢道,約攝於1910年代。圖左是供政府公務員居住的雅賓利宿舍,圖右是「兵頭花園」。背景處為位於上亞厘畢道的港督府。

1880年代末的寶靈海旁中。從右起可見的橫街依次為中國街(約1970年改名為萬宜里)、砵甸乍街、利源西街、利源東街及德忌利士巷。在砵甸乍街與利源西街間的是當時著名的「維多利亞酒店」。1950年代中,另有一同名的酒店位於中區的泄蘭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