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对经济转型的认识

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的转变。从国际经验来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两次经济体制的转型:第一次经济转型是在1949—1956年,此次转型是由半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次经济转型始于1978年并持续至今,此次转型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实现10%左右的增长。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突出矛盾,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失衡、高新技术占比较低,区域发展不协调,东中西、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异较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等。因此,自1995年以来,对于转变增长方式,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部门均在不断探索。

吴敬琏认为,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的转变是我国制订“九五”(1996—2000年)计划时提出来的,到今天依然未能实现,其中最大的阻碍是体制问题。吴敬琏.中国经济转型20年困局何在?[J].财经界,2015(5):52-56.林兆木从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方面出发,提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他认为研究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内涵,应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战略和重大举措紧密联系和统一起来。故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就是“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一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不是说速度不重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两个翻一番”就是对速度的要求,而且提出实现这个速度是“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二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不仅是经济总量提升,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升级。三是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标志。四是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协调推进,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涵。五是发展成果合理分配,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涵,也是它的根本目的。六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还应包括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型和升级。林兆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J].经济纵横,2014(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