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态下四川经济转型发展研究
- 车茂娟
- 2724字
- 2021-03-12 17:27:57
二、四川经济发展的五大亮点
2015年,面对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严峻形势,四川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全省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五大亮点突出。
(一)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1)四川经济增速高于全国。2015年,四川省生产总值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近年来四川一直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速。“十二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10.8%,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实现了较大经济规模基础上的快速增长,体现了四川经济发展的实力。
(2)四川经济增速高于目标。2015年,四川省生产总值增速超过目标增速0.4个百分点,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3)四川经济增长缓中趋稳。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四川省生产总值增速逐年回落,但回落幅度减缓,2013年、2014年、2015年生产总值增速分别比上年低2.6、1.5和0.6个百分点,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
(二)新的突破、新的台阶
经济规模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继2007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2011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后,2015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03.1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每4年跃升一个台阶,四川经济大省地位更加突出;四川继续雄踞西部地区12省区市第1位;四川创造财富的能力大幅提升,若按全年365天计算,每天创造财富82.5亿元,若按一年300个生产日计算,每天创造财富100亿元,相当于四川1978年半年创造的财富。
(三)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1)农业投入效益双提升。2015年,四川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为3.7%,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①农业投入强力增长。2015年,四川省第一产业投资增速达31.8%,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21.6个百分点,比第二、三产业分别高28.3、19.4个百分点。四川农业投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力度加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基础不断增强。
②农业生产效益全面向好。四川省特色农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畜牧业养殖收益稳定,出栏一头生猪平均盈利300元以上,养殖一头肉牛、肉羊利润分别为3000元、600元左右。
(2)工业新旧动力同发力。2015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9%,比全国高1.8个百分点,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①传统产业转型效果突出。四川传统资源型产业占比大,是四川经济发展和吸纳就业的重要支撑。在新常态下,四川传统资源型产业面临一定的困境和冲击,但通过技术创新和改造提升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对稳定经济发展仍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2015年,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传统产业通过产品调整、创新营销等方式,转型升级效果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1.4%、20.1%和17.7%,是推动四川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②新兴、高新产业支撑有力。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是新常态下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之一。2015年,四川汽车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和2.5%,这两个行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发展趋缓,但其规模大、影响大,仍对稳定四川工业增长起着较大作用。以医药生物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1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12.5%,对四川工业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双创、“互联网+”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集聚了技术与人才,活跃了市场。2015年前三季度,四川新登记市场主体47.17万户,同比增长14%;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万家以上,同比增长45%,为四川经济转型升级寻求了更多的可能和突破口。
(3)服务业发展势头、后劲均有力。2015年,四川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9.4%,与上年持平,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0.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实现了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较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势头增强。
四川服务业比重比全国低10.2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全国,这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所致,是四川经济发展的短板也是发展的潜力。在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第二产业仍然是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四川产业结构将继续优化,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逐步提升;同时,新常态下生产要素将逐步从工业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发展潜力和动力也将逐步增强。
1978—2015年四川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如图2-1所示。
图2-1 1978—2015年四川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四)多极支撑、协调发展
(1)首位城市带动力强劲。2014年起,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已超万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4位;成都经济首位度已超过6,人口首位度超过2,均居全国副省级和省会城市第1位,首位城市竞争力及对全省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2)“千亿俱乐部”板凳拉长。2015年,眉山、广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四川生产总值超千亿元的市州再增2个,已达14个,多点多级支撑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
(3)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从总量上来看,2015年,成都经济区经济总量占比近60%,川南经济区占比超16%,川东北经济区超15%,各大经济区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从增速上来看,2015年,川南经济区增速最快,成都经济区次之,均高于全省经济增速,两大增长极快速发展。
(五)民生福祉、切实增进
(1)居民收入实现大突破。2015年,四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21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247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205元;四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3%,增速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9.6%,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8.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6,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2)消费升级潜力释放。2015年,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比上年增长12%,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2%,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和1.4个百分点。四川是人口大省,常住人口居全国第4位,户籍人口居全国第3位,与世界排在第17位国家的人口规模基本相当,比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人口规模还大,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四川是农业大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低17个百分点,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和量上均有较大的空间。城镇化发展不仅使城镇消费群体扩大,还将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发展空间潜力大。
(3)精准扶贫强力推进。四川有88个贫困县,近500万贫困人口,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为确保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任务顺利完成,四川强力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彝区十项扶贫工程等,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截至2015年11月底,四川省已安排下达中央、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9亿元,实现减贫115.9万人,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总体上看来,2015年四川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区域发展协同共进,民生福祉切实增进,在新常态下亮点突出。2016年是“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消除绝对贫困、建设经济强省的开局之年,四川经济增速保持在L形底部相对合理的中高速增长区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