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黄岩旅游扶贫过程

(一)经验学习,寻求突破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何让旅游资源变为脱贫致富的源泉?2015年,新一任黄岩管理处坚持以黄岩转型发展、脱贫攻坚为己任,敏锐搜寻到十八洞乡村旅游扶贫、凤凰花海景区经济转型的成功案例,并尝试将两地经验相结合,吸收两地发展之所长,转化为促进黄岩旅游扶贫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5年4—6月,黄岩管理处对黄岩境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清查,并邀请怀化市内知名“驴友”以及户外拓展、旅游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到管理处召开座谈会,请他们为黄岩的旅游发展出谋划策,寻求转型与突破之路。

结合黄岩自身旅游资源实际情况,经多方论证,管理处最终确定在白马村石林种植200亩格桑花海项目,并制定了格桑花海产业带动旅游扶贫的工作方案、落实措施。在此期间,管理处专程从江苏聘请了专业团队帮助打造白马村石林花海景区,并从青藏高原引进格桑花种子,在白马村进行大规模的格桑花种植。2015年国庆节期间,黄岩格桑花竞相开放,形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美丽的格桑花海加上专业的营销,吸引了大量市民慕名前来赏花、留影。市民在拍照的同时,也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分享给朋友、同事,从而引发了更大区域、更为广泛的关注。一时间,前来黄岩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来源也从最初的怀化本市逐步拓展至长沙、娄底、邵阳等省内城市及贵州、广东等其他省市区。格桑花海前期20万元的成本投入得到了巨大回报。据统计,2015年国庆节后,景区每天接待赏花游客仍有2000人以上,周末更是达到5000人以上,到11月中旬关园为止,累计接待游客7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0万元以上。部分贫困户通过在花海务工等多种途径实现每人增收3200元以上,带动合并前的白马村5户贫困户20人脱贫致富,另有其他村15户贫困户55人通过农产品销售脱贫,100余人在景区获得就业创业机会,白马村村集体经济增收42万元。通过打造黄岩白马格桑花海景区,促进了黄岩旅游扶贫、观光农业、产业基地、就业创业、村集体经济增长、农产品销售、农民增收等的全面发展,(4)充分发挥出旅游业带动效应强的功效,使扶贫村落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双向受益之效果。

(二)扩大规模,提升品质

在白马村格桑花海效应的带动下,黄岩干部、村民纷纷转变观念,树立起对旅游业的信心,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逐渐高涨。2015年年底,管理处党委召集白马村、大坪村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会商黄岩乡村旅游走向,形成了“统一布局、一村一品、资源互补、农旅共赢”的共识。2015年12月,白马村成立黄岩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施格桑花海扩园提质工程。与白马村相同,2015年12月,大坪村也成立了怀化市辉皇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鹤城区党委合作共同打造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基地,提升大坪村怀化大峡谷的影响力。在此背景下,2016—2017年,管理处指导白马村、大坪村先后实施千亩花海、怀化大峡谷2个核心景区建设。(5)

白马村格桑花海项目的升级版——白马千亩花海于2016年5月28日正式开园。项目面积扩至1200亩,品种由单一的格桑花增加至13个花卉品种,建成游步道8000米,建设凉亭18座、停车场3个,拥有停车位1000个,游客服务中心、农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各1个,(6)景区的餐饮、住宿设施日渐完备,游客甚至可以在此观夜景、留宿帐篷,越来越多符合市民消费需求的旅游体验项目被开发出来。毗邻的大坪村采取了错位开发的方式,着力打造的怀化大峡谷景区于2016年8月23日开园。项目建成悬崖栈道6800米、观景台12个、玻璃观景平台1处、游步道7000米、800多米的钟鼓洞、400多米的直跨高空滑索。到2016年12月底休园,两个景区共接待省内外游客15万人次以上,实现景区门票收入570多万元、景区内餐饮消费150多万元、景区内农产品土特产销售收入310万元,带动黄岩地区累计旅游消费2000万元以上。贫困户通过园区务工、土地流转、就业增收、农产品销售、产业带动、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每一户的收入均得到增加。(7)

黄岩旅游发展的成功之处在于不断创新思路,如在传统景区旅游基础上,凭借资源优势,积极策划大型文化活动。在白马花海景区先后举办了2届怀化汽车音乐帐篷节,在怀化大峡谷景区举办了首届怀化自行车登黄岩大赛、万人步行登黄岩大赛。大型旅游文化活动不仅增加了客源,也赢得了口碑,扩大了影响力。2017年,黄岩旅游度假区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实现门票收入1000多万元,带动黄岩旅游消费5000多万元。

2017年7月,黄岩管理处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升级发展,启动怀化黄岩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申报,现在已完成景观资源评价和景区暗访工作,正在对不完善的部分进行全面整改,争取拿到国家4A级景区授牌。

(三)放大效应,农旅融合

为进一步扩大旅游带来的扶贫效应,黄岩2个村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依托高山农产品生产延季特性,助推旅游服务和区域特色产业融合,实现“农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农产变特产”式发展。农旅融合的具体途径包括3方面。

一是发展种养经济。借助黄岩海拔高、气温低、距离城区近的优势,积极开发旅游农特产品,大力发展特色果蔬基地,打造休闲观光农业采摘园,累计建有高山刺葡萄、蓝莓、黄桃、红心猕猴桃、蔬菜、稻花鱼基地3000余亩。通过举办玉米、黄桃、蔬菜等果蔬采摘品尝节,为游客提供富有乡土情趣的多彩活动,实现“农旅共赢”的发展模式。

二是推动特产销售。在景区兴建了多个土特农产品交易市场、经营店,为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免费提供摊位店面100余个,年均土特产销售额达1200万元。从满足游客“玩”的需求到满足游客“购”的需求,延伸了旅游业的服务链条。

三是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引导村民将房屋改建成高标准民宿,在增加当地村民收入的同时,也解除了旅游产业“吃、住”两大要素的后顾之忧。

白马、大坪2个村在没有太多自有资金,又缺少资金雄厚企业的背景下,通过学习其他地区的旅游扶贫范例,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与区域优势,成功通过旅游业发展实现扶贫。黄岩旅游扶贫中市场营销与产品发展的主要经验包括:①地方热情要与专业团队相结合,以实现情理交融,突破困局,赢得市场;②传统业态要与新兴业态相结合,找准需求,勇于创新,大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