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吉芬悖论

1. 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也是一种商品,应该说它是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所谓吉芬商品就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这是19世纪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对爱尔兰的土豆销售情况进行研究时发现并定义的。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是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这一现象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这种价格与需求量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以后也因此被称作为“吉芬商品”。吉芬商品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超过了它的替代效应。这也就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原因。

(1)相关争议

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就需求定律展开了一场争论,但时至今日,这场争论仍无结果,对于经济学界人士和广大读者而言,需求曲线是否必定向右下角倾斜?世上到底有无“吉芬商品”?张五常等人坚持认为,需求曲线必定向右下方,现实世界不存在“吉芬商品”。黄有光、汪丁丁等人则认为存在向右上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认为存在“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是否存在,一直是经济学上没有解决的难题。即使在美国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争论。如2001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中,就有专文讨论这一问题,但仍然没有定论。在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吉芬商品”却是作为需求定律的例外而存在的。

(2)争议的原因

一些学者认为引起“吉芬商品”争议的原因是混淆了“心理需求”和“实际需求”的区别。这是因为,需求定律中的需求量是心理之量,是无法验证的,需求量增加的现象,如投机品、奢侈品、吉芬物品等,因为这些经济学家认为需求定律还有例外的情况存在,因此需求定律并不存在,争论由此产生。其实,这些经济学家观察到的是“实际需求”。需求定律作为一个心理规律,是没有错的,也不会错的,但这种“意图”的理论根本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误导作用很大。这是引起需求定律争论的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