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之春,一种别样胸怀——《凉州词》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春天来了,桃李吐蕊,万象更新,可玉门关之外还是黄沙漫漫,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因为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春天到了善于描写边塞风光的诗人王之涣这里,有了不一样的味道。这就是著名的《凉州词》。“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张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此首。

王之涣先写山川的雄阔苍凉,黄河之外,白云之间,再写戍守者处境的孤危,万山之中的一座孤城。然后,诗人的笔锋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演奏的是《折杨柳》曲调。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折杨柳》是最容易惹人离愁的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

全诗写得苍凉慷慨,悲壮渲染,但却无颓丧消沉的情调,这就是一种广阔胸怀。原来一首《凉州词》,即为一个关外故事,即为一种别样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