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是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城市群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调“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这为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江海交汇的南通,与上海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交流交往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初,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就依托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的优势,在家乡兴实业、办教育、建城市,开创了南通近代文明发展的辉煌。新世纪以来,南通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等方面与上海全方位对接,特别是随着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建成通车,沪通铁路加快建设,南通正式跨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两地形成了宽领域、多层面的合作关系。沪通日益频繁的交流交往,既为双方深化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又对南通对接服务上海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的南通,既面临“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诸多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在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中,又唯一处在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的交汇点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上海总规2040将南通纳入了上海“1+6”大都市圈,江苏省委要求南通建设上海“北大门”,南通加强和深化与上海合作,既是贯彻国家战略的务实举措,也是推进长三角整体协同发展的现实需要。去年以来,我市全面展开了对接服务上海的各项工作。今年4月27日,市委、市政府在上海成功举办了2000多人规模的对接服务上海大会;5月16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南通要建设的“北大门”,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北大门”,是集“生态屏障、产业腹地、创新之都、文化名城”等功能于一体的“北大门”,重点是要着力构建“三港三城三基地”,即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海组合强港、长三角北翼重要航空港、华东地区重要信息港;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城、通州湾临港产业城、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建设现代先进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市场服务保障基地。通过“三港三城三基地”,构建全市域对接服务上海的空间格局,推进两地交通互联互通、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协同配套、文化相通融合、生态共保共治。

建设上海“北大门”,是事关南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需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共同奋斗。中共南通市委党校围绕建设上海“北大门”目标定位,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创见、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将这些成果结集出版,对推动全市对接服务上海工作很有意义。希望全市广大理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扎实开展前瞻性、创新性、可行性、应用性研究,力争多出优秀成果,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共南通市委副书记、党校校长 张兆江